李慧英
摘? ? 要:以“實戰型”代替“表演型”成為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共識。在模擬法庭實踐教學中,由于認識誤區、教學方式與實踐環節、指導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欠缺、法學仿真實驗室設施陳舊等因素,阻礙“實戰型”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實施。要保障“實戰型”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應當提升指導教師的素質與能力,完善知識儲備與教學儲備,充分利用各種實踐教學資源,借助模擬法庭大賽以賽促教。
關鍵詞:“實戰型”;模擬法庭;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0)01-0012-03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2018年10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提出“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的比重”。實踐教學一直是法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模擬法庭是各類學校實踐教學廣為采用的方法。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模擬法庭作為獨立的實踐教學課程。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運用基礎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訓練學生法律思維和法律文書寫作能力,學習辯論技巧和法庭禮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為了更好地提高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效果,有些學校除了安排專門的模擬法庭實踐教學課程外,還參加了各類模擬法庭大賽,如國家、省級模擬法庭大賽和國際模擬法庭大賽。此外一些學校還建立了虛擬仿真實驗室,利用計算機軟件開展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看起來“轟轟烈烈”,但這種實踐教學的方式尚未得到實務部門的認可,司法部門、律師界等對法學教育與法律實踐脫節的批評仍在繼續。校內教學流于形式,參加比賽多半是為了提高學校的知名度。特別是近年來“表演型”模擬法庭引起了關注和質疑,部分學校在模擬法庭實踐教學中,還具有較強的表演色彩。這種“表演型”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沒能起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作用,不能適應互聯網時代法學教育的發展變化,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針對這種狀況,構建“實戰型”模擬法庭成為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共識和變革的方向。但是如何實現“實戰型”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模擬法庭能否真正取得“實戰”效果是當前法學實踐教學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類型及特點
現有的模擬法庭實踐教學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稱之為“表演型”。即由教師或學生選擇好案例,再對學生進行分組分配庭審角色,學生撰寫相應的文書后進行排練,之后在模擬庭審程序中按照各自的“臺詞”表演。這一過程如同“演戲”,學生根據“劇本”以及自己扮演的“角色”進行數次彩排,以保證模擬過程中不會出現大的差錯。這種“表演型”的模擬法庭注重訴訟程序的完整性、合法性,忽略了庭審的對抗性,削弱了實踐教學的作用,學生沒有從中得到法律知識、法律思維、職業技能的綜合訓練。因此,有觀點認為如此“表演型”模擬法庭,作為普法宣傳教育尚可,作為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的實踐教學模式,難免先天不足,似有實無,無法擔當從“法學院到法院的橋梁”的重任[1]。
另一類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稱之為“實戰型”。“實戰型”模擬法庭是指在模擬法庭實踐教學過程中,根據案件將學生進行適當分組,各組學生在模擬法庭中承擔不同的訴訟職能,各組獨立分析案情和相關證據,并根據法律規定各方進行證據交換和意見溝通。各組獨立撰寫相關法律文書,庭審前不進行排練,各方觀點在庭審中集中進行闡述,從而使模擬法庭體現出“對抗性”和“實戰性”。“實戰型”模擬法庭在運作過程中基本上按照司法實踐審判模式進行,學生沒有庭審前的“彩排”,雙方的觀點在庭審中公開,因此要求學生庭審前要充分研究案件事實和證據,分析案件的法律適用,并預測對方可能提出的問題。庭審中要集中精力,提出自己的主張和反駁對方的觀點,庭審具有對抗性。與“表演型”模擬法庭相比,“實戰型”模擬法庭最接近司法實踐,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
二、“實戰型”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障礙
(一)對模擬法庭實踐教學認識不足
一些人認為模擬法庭只是程序法教學的輔助手段,因此在模擬法庭實踐教學中片面認為只是學習程序,忽略了對作為程序內容的實體案件的分析,更放松了對相關法律文書寫作的要求。一些學校認為模擬法庭實踐教學就是模擬庭審過程,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內容僅限于熟悉相關訴訟程序,認為只要訴訟程序合法就可以了,其他方面不是本課程的要求。在這種認識指導下,仍然將模擬法庭實踐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附屬,沒有意識到其所具有的獨立地位。因此在模擬法庭實踐教學中形成重庭審流程、輕庭前準備的狀況,在教學中未能體現法律知識、職業技能的綜合培養。
(二)傳統教學方式及指導方式的限制
現有的模擬法庭教學方式與實踐脫節,模擬法庭的案例一般是由學生從網絡上收集并加以改編的,相關的證據也是學生憑借自己的想象編造的,學生不了解司法實務中真實的情況,如案卷材料、案件證據究竟是什么樣的,對案件事實的分析、證據的認定與司法實踐相距甚遠。模擬法庭的教學也僅限于學校內部,不能和實務部門真正結合起來,缺少相互之間的聯合,缺乏合作共贏、開放共享機制。一些法學專業教師缺少實踐經驗,模擬法庭的指導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欠缺,很難讓學生體會到公訴人、律師和法官在真實的法庭上的工作狀態。指導模擬法庭涉及對案例的分析、文書寫作的指導、修改,庭審辯論技巧的訓練等,這些內容不是課堂教學就能完成的,需要課后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指導教師精力有限,不能進行精細化的指導,由一名任課教師指導多個模擬法庭,顧此失彼,影響到模擬法庭的教學效果。
(三)仿真法學實驗室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為了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部分學校建立了虛擬仿真法學實驗室,利用法律教學軟件開展模擬實驗教學。但是,一些教學軟件的開發缺乏法律專業人員的指導,不能適應法學實踐教學的需求;有些教學軟件陳舊,對于已修改的法律法規不能及時更新。雖然投資巨大,但是這些法學實驗室無法滿足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需要。有些任課教師對教學軟件不會使用,也影響到實驗室功能的發揮。
三、“實戰型”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機制的構建
“實戰型”模擬法庭教學的實現需要多方機制的配合,應當是知識儲備、教學儲備、教學保障、教學促進等方面共同形成的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在這個統一體中,各因素共同促進了“實戰型”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實戰型”模擬法庭教學的路徑
1.遴選合適的案例。選擇出合適的案例模擬法庭就成功了一半。案例的選擇要考慮以下條件:(1)案件的事實和證據。由實務部門提供案卷材料(出于保密的需要可做適當的修改)作為案件事實和證據的原始材料更具有真實感,能夠使學生了看到司法實踐中真正的案卷是什么樣的。這樣的案例對于學生進行證據審查運用方面的訓練更為有益,學生能夠體驗到證據與案件的關聯和對案件結果的影響,比起學生自編案例起到“實戰”效果的作用。因此借助實務部門的真實案例加以改造,能夠使學生對案情、證據有全面的了解,避免“閉門造車”。(2)爭議的焦點。模擬法庭案例的爭議焦點可能是事實認定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法律適用是否準確、法律程序是否合法。案例具備這些爭議焦點才能使學生在模擬法庭實踐中明辨法理,體驗到庭審的對抗性。(3)理論研究的價值。模擬法庭實踐教學不僅是學生實踐法律的過程,還是提升學生法學理論知識的過程,因此模擬法庭的案例在具有對抗性的前提下,要能夠使學生充分運用法學基礎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和論證,案例要具有理論研究的價值。
2.重視庭前準備。模擬訴訟實踐教學是通過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擬訴訟程序,加深理解法律的運用過程。模擬法庭實踐教學要求學生分析案件事實、各種證據的表現形式及與案件事實的關系,還要分析證據對案件事實認定所起的作用,除了學習庭審程序外,還包括案件的分析方法、證據選擇、書狀寫作、庭辯技巧等,這些工作都需要在庭前準備階段完成。但是現在絕大多數的模擬法庭僅限于模擬審判,教學內容依賴網絡,與實踐脫節,不能對學生有著正確的引導,學生自編案例和證據漏洞百出,具有“演”的特點。在模擬法庭實踐教學中,大家普遍關注的是庭審的過程,關注庭審是否流暢,是否符合法定程序,而忽視庭審的內容,因此造成對庭審前的知識與技巧準備不足,案例的內容、文書的寫作、語言的表達也就成了完成程序的工具。因此要提升模擬法庭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必須強化庭前準備。
3.加強模擬庭審與庭后總結。模擬庭審過程是檢驗“實戰型”模擬法庭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環節。在模擬庭審過程中,既反映了學生庭審前的準備情況,也體現出學生臨場發揮情況和學生的應變能力。要求學生精力高度集中,應對庭審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庭審過程充滿緊張感。通過模擬庭審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指出其中的錯誤和紕漏,起到了鞏固和提升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效果的作用。在庭審后要及時總結,積累經驗,為今后的教學提供借鑒。
(二)“實戰型”模擬法庭教學的保障
1.提升指導教師的素質與能力。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是法學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過程,涉及多方面、多學科的知識和信息。模擬法庭實踐教學要求指導教師不僅要具備必要的法學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辦案的實際經驗,除了對學生進行專業理論知識的講解外,還要講授法律實踐技能、法律語言的表達、法律人的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因此需要提升指導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一方面對校內師資通過掛職、兼職等方式增強指導教師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聘請實踐部門的人員擔任校外指導教師,實現學校和實務部門的合作共贏、開放共享。模擬法庭教學需要校內外的各項教育資源的協調和優化,才能取得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
2.完善知識儲備與教學儲備。模擬法庭教學不是教學的輔助方式,而應與理論學習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模擬法庭教學首先要求學生掌握法學基本理論知識,具有運用基本理論分析實踐問題的能力。其次又要具備多學科知識,具有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如在英美國家的法律訴訟中,控辯雙方為了論證其法律主張,不僅會援引相關的法典和大量的先例,還會運用社會學統計、心理學實驗、宗教情感宣傳等方式,以獲得法官和陪審團的認可或同情[2]。多學科知識的培訓為學生成為復合型法律人才奠定了基礎。第三,需要一定的實踐經驗進行指導。模擬法庭實踐教學要從實踐出發,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角度出發。依靠模擬法庭實踐教學,培養學生法律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使學生能夠獲得法律職業技能的指導和培訓。因此模擬法庭教學不僅是學生熟悉法律程序的過程,更是一個綜合法律實踐的培訓過程。
3.充分利用各種實踐教學資源。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目標應當是在幫助學生鞏固專業知識、了解庭審的基本要求與程序、初步具備運用法律條文的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法律分析方法,提高實踐技能。在模擬法庭實踐過程中,學生要具有文獻檢索技能、邏輯思辨意識、語言表達技巧、臨場反應能力等,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一是充分利用實踐教學平臺。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提出“加強實踐育人平臺建設”的要求,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應當與實務部門緊密結合,充分利用實踐教學基地、實習基地平臺,構建共建共贏、開放共享的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機制。采用聘請實務部門的人員講課、旁聽觀摩庭審等“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可以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庭審的狀態,同時也是從事法律職業的預習。二是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司法公開的進一步加強,各類司法資源在網上公布,如庭審直播、裁判文書上網、檢察文書上網等,通過網絡展示的這些真實案件,給了我們學習借鑒的機會。三是提高實驗室的功能。由法學專業教師和技術人員聯合對教學軟件進行開發并及時更新,以充分發揮實驗室仿真教學的功能。
4.借助模擬法庭大賽以賽促教。近年來,模擬法庭大賽不斷涌現,既有國際、全國賽事,也有區域、省內賽事。模擬法庭大賽在強化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通過參賽,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參賽學生不僅要準備比賽文書,還要準備庭審辯論。在比賽過程中,體會法庭辯論的精彩,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庭審辯論不是完全宣讀已經準備好的法律文書,需要將文書的結構、觀點用合適的語言表達出來,讓他人不僅聽懂內容,還能聽懂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同時還要求合適的語速、語調、適當的姿態儀表等,在提高庭審技巧方面起到了顯著的作用。因此,借助參加模擬法庭大賽活動,通過與其他院校的交流,以賽促教,提高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效果。
正如霍姆斯所言:“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邏輯,而在于經驗。”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提升了法學教學的專業性、實踐性和技能性,使學生在學習法學理論的同時,通過實踐教學進一步加深對法律精髓的理解、體會法律職業的魅力,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幫助學生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應用、復合型法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曉玲,宋博納.“實戰型”模擬法庭在高校法學教育中的? 探索研究[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14,(1).
[2]錢錦宇,薛瑩.國際化復合型法律人才的培養:現狀分析、 路徑選擇及保障機制——以國際模擬法庭競賽的培訓和參賽為例[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