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霞
摘 要:高校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是圍繞學校的發展目標,依據一定的質量標準,對高校圖書館職能實現程度進行的測評。開展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是落實高校基本職能,推進信息化建設和適應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構建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是服務效能評估的關鍵環節。要堅持穩定性和發展性相統一、定性與定量相統一、專業性與互動性相統一的原則,以新《規程》為依據,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等作為評估指標體系設定的基本維度。
關鍵詞: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指標
圖書館作為學校辦學條件的重要標志,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015年,教育部頒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下文簡稱新《規程》),對圖書館職能提出新要求。當前,高校圖書館評估指標缺少對具有結果性考核特征的服務效能評估的研究,本文對此進行探討。
1 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的內涵及特征
高校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是圍繞學校的發展目標,依據一定的質量標準,對高校圖書館職能實現程度進行的測評。其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目標性。圖書館的服務效能評估必須圍繞學校的辦學目標開展。對于應用型高校,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其重要的使命,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是其重要的人才培養路徑。服務效能評估要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等方面對圖書館的履行職能情況作出評估,而且要突出應用性的特征。
其次,專業性。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既要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又要體現圖書館工作的特點和規律。評估指標的設定要依據一定的質量標準,在定性和定量的基礎上,將圖書館的資源、技術、管理等要素有機結合,實現對服務質量、服務效率、服務創新等項目的綜合考量。
再次,結果性。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在關注服務過程的同時,更加關注服務的成效;是行為效率和結果有效性的統一。在評估指標的設定方面,既要有服務舉措的指標,也要有服務效果考核;在評估方法上,要將專家評估與利益相關者滿意度測評相結合。
最后,閉環性。要將服務效能評估結果作為改進圖書館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徑。加強對評估結果的分析,以問題為導向,不斷調整服務方向,增強圖書館服務工作與應用型高校發展的契合度。
2 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的重要意義
2.1 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是落實高校基本職能的必然要求
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要與學校的建設與發展相適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是高校的基本職能。圖書館要充分發揮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的優勢,圍繞高校的基本職能,提升服務能力。2015年教育部適時制定新《規程》,規定:“圖 書館的主要職能是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在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 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中的作用。”高校的四項基本職能是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
2.2 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是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電子資源的需求與移動網絡技術的支撐對傳統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館藏資源的結構要逐步增加電子資源的數量,包括校本化電子資源的存儲。要實現圖書管理的信息化,突破傳統的物理空間,建立全天候的服務空間。要引入網絡技術人才,充實管理隊伍,加強信息化素養培育。服務效能評估是引導和推進圖書館發展模式的轉換的重要手段。
2.3 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是適應高校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已經進入追求內涵發展的新階段。高校圖書館是大學連接世界新知識、新成果、新動態的橋梁,是了解全球科研、教學、人才培養、服務社會新動向、新舉措、新經驗的信息窗口,是大學實現自身發展的重要支柱力量。服務效能評估能夠推動圖書館的服務緊跟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趨勢,及時回應用戶需求的變化,優化評估指標體系,推動科學發展。
3 應用型高校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
3.1 基本原則
1)穩定性與發展性相統一。構建高校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指標體系要立足于圖書館的基本職能,全面反映圖書館在學校事業發展中的基礎地位;要根據圖書館管理的內在基本規律,構建圖書館服務的基本質量標準,通過評估,構建科學規范的圖書館服務體系。同時,指標體系的設定也要順應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改革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指標體系的設定要堅持學生為本的理念,將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圖書館從硬件到軟件全面落實新理念。指標體系的設定要圍繞學校應用型的辦學定位,聚焦學校主干學科,調整館藏圖書結構,引導圖書館增加應用類圖書資料;增加對信息技術應用的評估指標,引導圖書館加強信息化建設。
2)定性與定量相統一。高校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指標的設定要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統一,即有些指標能夠直接反映服務的基本屬性;有些指標要通過數量來體現服務的水平。服務效能評估更加關注用戶的體驗,由于受主觀因素的影響,有些指標可以進行精確評估,有些指標只能進行模糊評估。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指標體系設定中,定量是基礎,定性是補充。只有堅持定性和定量相結合,才能準確判定圖書館服務效能實際狀態,為進一步改進服務水平提供準確依據。
3)專業性與互動性相統一。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指標的設定既要體現專業性又要體現互動性。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是一項專業性活動,因此,評估指標設定要體現圖書館管理工作的專業特色,包括專業名詞、測評方法、指標內涵等。同時,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更加關注用戶體驗,因此,評估指標設定要設置更多的滿意度指標。最大限度滿足用戶的合理需求是圖書館服務效能提升的根本動力。
3.2 基本維度
1)人才培養方面。圖書館服務效能在人才培養中主要測評4個方面內容:(1)信息資源供給。主要體現為館藏紙質文獻資源的數量,網絡電子資源的獲取便捷性,教學資源的滿足度。(2)館內服務育人。主要體現為學生的到館率,館舍環境,管理人員的服務態度。(3)信息素養教育。主要體現為信息課程的開設情況及學生的參與人數。(4)閱讀推廣活動。主要體現為活動項目、參與人數及活動效果。
2)科學研究方面。圖書館服務效能在科學研究中主要考察3個方面內容:(1)圖書館服務學科的情況。主要體現為學科資源數據庫的數量,學科館員的參與度,特色服務需求的滿意程度。(2)圖書館服務科研項目的情況。圍繞重點課題,開展數據分析,跟蹤考察服務的持續性。(3)圖書館服務科研的滿意度測評。學校科研部門對圖書館給予學校科研貢獻度的總體評估。
3)社會服務方面。圖書館服務效能在社會服務中主要考察3個方面內容:(1)資源利用率。主要體現為圖書館為社會提供的信息資源情況和館員參加服務社會活動情況。(2)社會服務輻射面。主要體現為圖書館服務對象的范圍。(3)社會服務影響力。主要體現為圖書館獲得的社會榮譽及評估。
4)文化傳承創新方面。主要考察圖書館開展的文化創新活動品牌和特色。
參考文獻
[1]丁冬,張長秀.高校圖書館服務效能評估指標體系框架初探[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10):58-63.
[2]王向軍.高校圖書館評估30年回顧與展望[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3):67-71.
[3]賈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圖書館“后評估階段”服務創新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6(3):125-128.
[4]邵晶,李佳,南希.“大學圖書館發展趨勢與服務創新論壇”綜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4):13-16.
[5]胡守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評估指標體系初探[J].中 共 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4(2):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