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人們越發重視科學化育人,如何科學的創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成為教育者必須思考的問題之一,高校使用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是很多教育學者的奮斗目標。為適應新時代要求,高校應致力于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育人大格局為教育理念。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對教學方法進行有價值的實踐探索。本文在大思想政治視域下,以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研究對象,為提高教學質量做了教學方法的實踐性思考。深入分析現如今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法現狀,明確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對高校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育方法加以創新性研究。
關鍵詞:新時代;《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育方法;工作機制
基金項目:2018年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創新示范團隊項目研究成果。
1 引言
現如今,黨和國家對育人工作高度重視,陶行知曾經也說過:教育是立國之本。簡簡單單幾個字,闡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乃國之根本,國家要想強大,離不開教育這一強大的后盾。高校教育是教育階段中的重要一環。如何更好的促進高校教育的發展呢?離不開好的教學方法。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一個人如果想成功需要三個重要的因素,即需要辛勤的勞動;需要正確的方式方法;需要有實際行動,少談空話。[1]從愛因斯坦的話中我們能夠明白,高校教師使用好的教學方法極為重要。為使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發揮其應有的價值,筆者做了關于高校生思想政治教學方法的探究,期望能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方法“添磚加瓦”。
2 高校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推進現狀分析
首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模式傳統落后,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衍生出的新型教學方法,也只是換湯不換藥,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受舊有思維模式的影響,使得《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方式傳統且落后,僵硬死板,形式老套。如何使《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在高校具有實效性,進而使全校產生“大思想政治”教育氛圍,是當下高校領導們需要考慮的。現階段高校各項制度機制不能保障《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機制發揮應有的價值,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生活情況,相關學校主管部門在教育資源方面的力度不夠。由此可見,高校各個職能部門沒有做好充分動員工作,組織力度不夠,使得《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收效甚微。[2]
其次,對創新教學理念認識不深刻,改革意識薄弱,對于創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機制的意識轉換不到位,阻礙《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質量的提高。盡管國家、市、學校都強調育人工作是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環節,但部分行政部門、專業院系意識轉換不到位,直接影響工作開展的執行力。如何轉換市場經濟沖擊導致的功利主義在校內的盛行而引發忽視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是現階段擬解決的突出問題之一。[3]現階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方法,雖然經過長時間的改革和創新,但是依然顯得較為陳舊。滿堂灌、學生被動聽學教學方法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主要使用手段,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依然留存。傳統的教學方式根本無法吸引在校高校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注意力,也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最后,教師素養有待提高,不能對課堂進行有效的把握。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呈現出理論文化素質差的現象,不能給學生做榜樣。教師的實際素養與現實需要之間脫節現象嚴重,不能對學生情況進行有效的把握。從整體來看,教師要想使高校育人工作順利展開,教師的素養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但是,在育人工作中,不能起到好的示范作用。教師的實際素養差,跟不上現實發展的實際需求。在理論認識上,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把握不準確,認識不深刻,如此不利于育人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教師工作態度有待提高,工作不認真,沒有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以上都導致《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在應試教育下舉步維艱。創新型教學方法雖然被提出,但是教師利用率低,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高校教師對新型教學方法的重視程度不夠,這導致新的教學方法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教學理念上依然較為落后,課堂效果依然缺乏改善,無法提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
3 創新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方法的探索和實踐
筆者認為,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學質量要想提高,就必須打破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采用新型教學方式。下面筆者做具體介紹。
首先,結合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強化高校師生的育人意識。應該以課程建設為平臺,實現不同學科間育人價值的勾連,以課堂內外的互通和多學科教師與行政管理者的聯動,實現思想道德素質與法治素質的提升。[4]
其次,要將高校思想政治教學與日常生活相結合。陶行知一個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是生活即教育,他認為教育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筆者將高校思想政治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將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簡易化、生活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如果僅僅停留在理論知識層面,不利于學生生活經驗的積累,成功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應該要“落地”,能夠應用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之中。因此,教師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習層面,也要牢牢抓住學生的生活方面,讓教育回歸生活,使教育達到經世致用的目的。
最后,教師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教師必須將人文主義情懷融入到育人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教師應該遵循以下兩項原則:一教師要循循善誘,不能心急。思想政治教學本身就不是一項可以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教育者給以學生更多的耐心,循序漸進。明確學生要想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獲得成長,就必須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通過自身作則,讓學生們從內心深處真正意識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重要性,逐漸改變學生思想習慣,糾正偏誤。二引導學生原則。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在教學中的任務就是要起到引領學生的作用,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更應該如此,教師應該發揮自身的優勢,通過正確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思想政治內容,提升對思想政治的敏感度,引導學生,糾正他們在思想中的偏誤。
4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在大思想政治視域下,以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研究對象,為提高教學質量做了教學方法的實踐性思考。深入分析現如今對高校思想政治的教法現狀,明確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對高校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方法加以創新性研究。
參考文獻
[1]丁亞莉.新時代文化自信對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工作創新的重要作用和現實意義研究[N].科學導報,2019-11-08(B02).
[2]張德榮.新時代創新宣傳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見[N].企業家日報,2019-10-17(003).
[3]郭馥銘.新時代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工作創新策略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9,38(09):21-23.
[4]芮明珠.新時代高校擴招后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徑的創新[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3):58-60.
作者簡介
王福蕊(1988-),女,漢,天津,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民商法,經濟法,從事思政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