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連香
【摘? 要】隨著會計行業的發展,目前全國會計人才市場逐漸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一方面普通會計人才嚴重飽和,另一方面高級會計人才嚴重短缺。從會計發展的范圍來看,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會計核算工作也開始國際化。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國會計行業發展已趨于成熟,各類相關的行業法律法規也逐步健全。財政部副部長王軍表示,在不久的將來,高端會計師將會成為我國會計的重點培養對象
【關鍵詞】會計;培訓;會計行業
引言
現代企業組織所處的外部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活動要想適應這種環境,就必須既了解自身的經營活動,又要能對外部環境審時度勢。因此,企業在招聘時會首選那些能夠準確運用會計信息進行目標工作的應聘者。在未來,企業將會越來越看重財務信息的流通與掌握,而財會部門也將會成為企業信息流通的一個集散地,而作為財務部門核心的會計職位也會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會計行業現狀分析
1.1會計電算化人才嚴重匱乏
會計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加強會計人才隊伍建設,不僅關系到提高會計行業核心競爭力、確保會計工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能作用有效發揮,而且關系到全國實施人才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大局。我國目前高層次復合型會計人才缺乏,會計人才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會計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有待完善,會計人才市場管理有待加強。
財會隊伍中的部分人員知識老化,學習會計電算化知識積極性不高,短期培訓很難取得明顯效果。另一方面,企業根本不相信 也不給機會給會計電算化專業應屆畢業生 導致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復合型人才更是供不應求,直接影響會計電算化工作的開展。
1.2高級財會人才缺乏
如今考會計證書的人越來越多了,找會計工作的人總是能在招聘市場上亮出一道“風景線”。而市場上企業公司畢竟有限,也需要會計,可實際上卻怎么著也招不到一個企業想要的合適的會計。隨著網絡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會計人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一定要具有“憂患意識”!一會兒是人才市場上財會人員過剩、求職難的消息,一會兒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高級會計緊缺的消息,真可謂“冰火兩重天”,基礎的會計人員供過于求;而高級的財會人才需求很大,缺口也很大。會計行業特別要強調職業道德,但這方面的教育少,學生職業道德意識不濃,教學方式和手段落后,存在著“教師念講義、學生記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后都忘記”的現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應用不多,實驗室建設與實踐基地建設嚴重滯后,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直接影響著會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2.會計培訓市場現狀分析
2.1會計培訓市場過去狀態
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會計培訓市場深度調查及前景趨勢報告》顯示,據統計:2014年全國會計資格考試報名人數達214萬人,比2013年度增長3.88%。其中,初級資格為137.1萬人,比去年增長了1.89%;中級資格為72.4萬人,比去年增長了7.27%;高級資格為4.8萬人,比去年增長了12.92%;初級、中級、高級資格考試報名人數比例為28:15:1(2013年為31:16:1),呈現不斷優化的良好態勢;特別是,高級會計資格考試報考人數呈現2位數增長,對有效緩解我國高級會計人才短缺現象具有積極影響。
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會計培訓機構3300余家,年開設會計培訓課程16000多門。2013年包括會計考前培訓和會計繼續教育培訓在內的會計培訓市場規模已接近60億元。與此同時,網絡在線培訓正成為會計培訓領域一個持續的發展趨勢。相對于面授培訓方式,遠程在線培訓由于受眾面廣、信息資源豐富、內容更新快、名師邊際效益大、價格低廉、不受時空限制等優點,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會計人員所接受。
2.2會計培訓市場存在問題
會計培訓從培訓的形式上,一般是辦班教學在培訓時間安排上多為滿堂灌,沒有自習討論的時間。這樣的培訓方式會造成消化不良,使會計人員不能充分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較難通過培訓提升自身價值和工作能力。
以集中講授為主,培訓方式單一。會計人員培訓的教學方式采用單一集中面授的“滿堂灌”課堂授課方式,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主要是老師講、學員聽,按規定教材考試,學員參與程度低、交流機會少,直接影響培訓質量,培訓的真正目標難以實現。
教師類型單一,從會計培訓師資來看,多數培訓教師來自于大中專院校,他們具備一些理論知識,基本功比較扎實,而多數教師沒有做過會計工作,缺乏實踐基礎,培訓中多以會計理論為主,難以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另一部分教師實踐經驗豐富,也做過會計工作,而缺乏理論知識,培訓先進性、前沿性、國際性和針對性卻不強,必然影響教學效果。
3. 會計培訓市場發展策略
3.1科學合理的制定培訓計劃
培訓單位要按會計培訓的要求和會計業務實際情況,確定培訓內容、對象、時間等,科學合理制定培訓計劃,統籌安排工作。并對培訓的人數、時間、學員的基礎、知識結構等進行調查,合理做好教師資源配置,召集任課老師,對教學大綱、講課內容、課時及具體要求進行討論,進行改進和創新。近年來,披露的多起會計信息作假案件,引起了較大的社會反響,使會計職業道德面臨嚴峻的信任危機。因此,要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培訓,加強會計實體內部會計人員的會計職業道德、會計組織管理機構人員的會計職業道德、社會會計人員的會計職業道德培訓等內容。
3.2要進行會計法規及會計準則教育培訓。
包括相關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公司法、證券法、經濟合同法等經濟法規。法制教育目的是讓會計人員知法守法,提高會計人員遵守相關法規政策的自覺性。會計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職業,精通專業知識與技能是會計職業道德的一項重要任務。
開展個性教育,還要針對一些特定的人群開展的會計培訓,比如針對會計專業的本專科生進行實務輔導。會計專業的用人單位均愿意錄取有工作經驗的畢業生,而多數大專畢業生沒有在企業工作或是實踐的機會。要讓大學生在畢業前后接受培訓,使他們更快地走上會計工作崗位。
3.3合理安排學習過程的各個環節
預習過程。通過預習找出難點,帶著問題參加培訓,對較為簡單的內容進行掌握。注意預習的量應合適,根據內容的難易程度進行適當調整; 注意在預習過程中對難點作出標記。
聽課過程。教師就課程的重點、難點進行講解,學生根據預習情況,帶著問題認真聽講,本堂課吸收老師講授的內容,如果有個別內容聽不懂,在課后要向老師請教; 學員在認真聽課的同時要作好筆記,要有選擇的記錄,切不可因記筆記影響聽課。
練習過程。練習時要等本部分題作完之后再對照答案、書本,找出錯誤所在,并對作錯的題作出標記,便于第二遍做題,不得一邊做題、一邊找答案或查書,這樣因未經過大腦的充分思考,過多依賴書本、答案,效果并不顯著。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城鎮化的加快,個人就業競爭壓力加大,企業間的競爭也愈加激烈,致使個人就業的技能要求提高。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原意接受培訓,并且自主的尋求培訓機會。這為會計培訓市場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環境。
參考文獻
[1]袁淳。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材。財務報表分析,2015(05)
[2]賀志軍。新會計準則下財務報告的列示與披露。(J)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