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摘 ?要:交流、合作是人類社會生存的重要動力。面對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競爭越加激烈,合作意識更是21世紀人才的重要意識。因此,在基礎教育中,實施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渠道的課堂教學,探索小組合作學習與小學生素質的發(fā)展,其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關鍵詞:合理分組;營造氛圍;明確目標;合作交流;匯報成果;激勵評價;培養(yǎng)合作學習習慣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還要培養(yǎng)學生吸取別人意見,與人合作的精神,小組合作學習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培養(yǎng)社會性的絕好機會。合作交流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也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必要手段。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今教學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正是進行素質教育,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的體現。為每個學生創(chuàng)設了表現自我的氛圍,使學生的思維積極,能較大程度地發(fā)揮集體互助力量。一位學生的發(fā)言往往會引發(fā)出其他幾位同學的思維火花,促使小組各成員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提出更好的想法,從而達到對問題的較全面、較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認為在教學中合理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合理分組是合作學習的前提
1.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應在尊重學生自愿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性格、性別、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家庭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價,然后搭配成若干學習小組。通常4人為妥,保證優(yōu)勢互補和每個人都有充分發(fā)表見解的機會,以便使小組探究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效。不當的分組會導致小組成員間缺乏必要的人際交流和小組合作技能,不具備合作的心向和傾向性。
2.加強合作小組的建設。只有加強小組建設,才能使小組活動有序,發(fā)揮整體優(yōu)勢,提高學習實效。設置小組長,小組長能組織好小組的討論、操作、發(fā)言等活動,使小組活動有序的進行,組長實行輪換制,可以使每一個成員都有機會承擔組長的責任,在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時,體驗和理解別人的心情,同時增強學生的自豪感、自信心和責任心。
二、營造氛圍,促進合作探索學習
小組合作強調學生合作探究,而且突出強調“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學會學習”。
1.抓住合作學習的時機,精心設問,啟迪思維,創(chuàng)設合作探究情境。教師選擇學生已學過的數學知識為基礎,以日常生活、生產實際為背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提出問題,喚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明確探究目標。提供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空間。
如在教學《圓柱體側面積》復習圓柱的認識后,讓學生拿出圓柱體模型,并讓學生觀察并提出:要給這個圓柱體的側面包上包裝紙那要多大?提完問題后,學生四人小組開始討論。總之,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將數學知識融入孩子們的生活,學生樂于接受。
2.創(chuàng)設條件,提供學生合作探索的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或已有知識背景去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好師生間、學生間的多邊合作探索活動。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發(fā)出靈感的火花,從而體驗“探究”的樂趣。
例如,在講《三角形的面積》這節(jié)課時,從同學們熟悉的紅領巾引入。我問:你能用學過的知識求出紅領巾的面積嗎?由于剛剛學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同學們對割補平移的方法很熟悉,很多同學首先想到還用這種方法去操作,看到同學們熱情高漲,我讓學生先動手試一試,過了一會兒,一部分學生出現了欣喜過后的無奈,我鼓勵他們,在想想辦法,可以把你們小組的三角形放在一起來試試。同學們馬上恢復了剛才的高漲情緒,每個小組的同學都七嘴八舌的出主意,想辦法。
三、明確目標、合作交流、匯報成果
合作交流是在一定基礎上進行的,它必須要以問題為導引,問題的提出應該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聯系生活實際,問題的密度要大,難度梯度要小,引導學生認真思考,這樣可以把學生的思維逐漸引向縱深。學生有了學習目標后,圍繞系列問題通過自學教材,查資料實驗操作等自主探究活動,在每個學生基本上完成了對教師布置的一系列問題的探索思考之后,各自都有了自己對問題的看法、解決方案、學習的收獲,這時應及時開展組的組內的交流,本組的組長主持全員參與,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深入到小組中,掌握學生合作的程度、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度等,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適當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給那些中等偏下的學生和不愛表現的學生以機會,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都來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交往能力。
如:三角形面積計算教學中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學具袋中的圖形進行操作研究,看誰能利用這些圖形動手操作,認真思考,用多種方法發(fā)現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請同學們互相討論、小組合作探究。
學生經過10分鐘左右的操作、思考、討論、交流后,教師組織全體匯報交流,請同學們認真傾聽,傾聽也是一種能力,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
同學們,你們真聰明,能利用學具,通過操作、合作探究找到了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并且推導的方法多種多樣,有的還富有創(chuàng)造性。同學們再想一想,還有其他辦法推導出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嗎?這時,學生們的小手又如密林一樣舉起。
學生經過了艱苦的探索過程,獲得了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和較豐富的主觀感受,心中有“意”,胸中有“情”,產生強烈的表達意向,不吐不快,交流溝通就是在探索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或班集體內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式及探究過程,揭示規(guī)律,解決問題。交流給每個同學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更全面,而且豐富了想象力,使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課改實驗深化的進程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促進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數學能力發(fā)展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和新的學習方式,成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策略。經過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小組合作學習將變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數學課堂也將變得更加鮮活、更加生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
[2]劉福泉主編《合作學習探究》,海潮出版社,2001年.
[3]楊九俊主編《教學現場與教學細節(jié)》,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6月版.
作者簡介:
敖成功,男,漢族,43歲,本科學歷,從事小學數學教學,高級教師。郵編:65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