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閱讀,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不僅是一種重要的能力,更是一個學生素質的體現。新課標“教學建議”中有一段這樣的闡釋:“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是發現和建構作品意義的過程。作品的文學價值,是由讀者在閱讀鑒賞過程中得以實現的。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往往帶有更多的主觀性和個人色彩。應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感受體驗,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注意作品內涵的多義性和模糊性,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地建構文本意義。”由此可見,新課標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展示學生的個性化。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在課外閱讀時間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學生在大量的知識的儲備之下能對各種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閱讀能力強的學生比閱讀能力弱的學生在獲取知識、增長見識、擴大視野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因此,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成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目標。中小學校,特別是學校的語文教師應該將閱讀能力作為中小學生的一種重要能力來培養。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不管是學校還是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閱讀水平都令人擔憂。在這樣的閱讀環境下,許多中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普遍較弱,有的學生的閱讀能力甚至很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學習知識、獲取其他知識的能力,應引起學校、教師、家長以及社會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影響中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因素主要有教師素質、閱讀興趣、閱讀氛圍、家庭環境和評價機制等因素。這幾個因素中,每一個因素對中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影響都是巨大的,都十分重要,都不容忽視。
一是教師沒有有意識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一些教師認為,教師的工作就是讓學生學好課本知識,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一些教師坦言,從沒有認真思考過閱讀能力對學生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他們更多的是考慮如何講好課,如何管理好學生,至于閱讀,都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閱讀,教師很少干涉他們。許多教師表示,他們沒有有意識地去關注過學生的閱讀狀況,更沒有有意識地去引導過學生的閱讀行為。
二是學生缺乏濃厚閱讀興趣。調查發現,不少中小學生的閱讀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父母或老師安排和規定的。一位小學生說,她讀什么書都要經過父母親批準。由于閱讀帶有強烈的功利色彩,中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一點一點地被消磨掉。閱讀興趣的消失,使閱讀變得缺乏內在動力,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對中小學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三是學校缺少良好的閱讀氛圍。良好的氛圍對一個人的行為影響是很大的,閱讀也不例外。閱讀能力的培養也需要有良好的閱讀氛圍,然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種種原因,在許多中小學校,學生的閱讀活動尚處在初始階段。由于缺乏有效組織引導,沒能夠在學校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因此,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四是沒有熱愛讀書的家庭環境。對一些閱讀能力較強的中小學生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閱讀能力強的中小學生的家庭閱讀環境較為良好。許多中小學生表示,他們熱愛閱讀是因為受到父母等家庭成員熱愛閱讀的影響。還有一些中小學生說,由于家庭成員喜歡讀書,他們的閱讀興趣能夠得到尊重。而且,他們的閱讀活動還經常受到父母的指導。一些學生告訴記者,父母還經常性地給他們傳授閱讀方法和技巧,讓他們受益匪淺。
五是缺乏有效的閱讀評價機制。由于許多中小學校沒有建立有效的閱讀評價體系,學生的閱讀活動一直處于自生自滅狀態。一些學生說,在閱讀方面,他們沒有受到過老師的表揚或批評。一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對記者說,考試得了一百分,老師不僅要表揚,還給貼小紅花,可是,讀了一本好書,老師卻不表揚。由于缺乏評價的積極引導,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中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起來。
在作文教學中,老師應該鼓勵學生以新穎的角度思考問題審題立意,從而寫出自己獨到的個性化的作文,這是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最好體現。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對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習能力、健全心靈人格有重要作用。初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重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因為閱讀習慣本身就是閱讀能力的外化。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語文閱讀教學習慣于用理性肢解作品、禁錮學生在閱讀中應該得到的審美評價想象,使語文閱讀變成純粹的技術課,變為一項純粹的技能培訓和手藝磨練課。語文閱讀教學面臨著幾多無奈,幾多尷尬。認識不到,是我們的無知;認識到而回避,則是我們的無能。閱讀本質不是技能訓練,而是通過大量的以了解內容或獲取信息為手段提高語言水平,點燃感知想象、思考創造,照亮心靈、釋放生命的力量。置于新的背景,強化語文閱讀能力尤為重要。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學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交流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生在大量的閱讀積累的基礎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素養,對問題的看法也不再停留在表面,有了自己獨到的眼光。這樣在作文中也更能游刃有余地寫作,那么他思考的角度就會更新穎,肯定也會寫出有個性的賦予文采的作文。
我以為,在課外閱讀、課堂閱讀、作文教學中,時時刻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養成一個好的閱讀習慣,并提倡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我相信學生會在閱讀中享受到閱讀帶來愉悅和審美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