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愛秀
摘 ?要:教科版三年級科學第四單元《磁鐵》的認知目標: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磁鐵上兩端的磁性最強,兩塊磁鐵有時會表現為相互吸引,有時會表現為相互排斥。培養學生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實驗獲得證據,并且通過論證獲得的證據推測出結果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教科版;科學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磁鐵的兩極》。這是教科版科學三年級課本第四單元《磁鐵》部分的第三課,是在學習了前面兩課的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也會比較有興趣。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水平,我特制定了以下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磁鐵上兩端的磁性最強,兩塊磁鐵有時會表現為相互吸引;有時會表現為相互排斥。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實驗獲得證據,并且通過論證獲得的證據推測出結果的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認真實驗、仔細觀察、用心思考、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根據教學目標,把指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收集數據,論證磁鐵兩端的磁力最強作為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活動,發現兩極有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現象作為教學難點。為了更好地解決教學重難點,我準備了條形磁鐵和蹄形磁鐵、小鋼珠、鐵架臺、棉線、圖釘、記錄單等教具和學具。
在教學中我運用了直觀演示法和操作發現法、師生合作法,指導學生的方法有動手操作法、討論交流法、論證歸納法等。并且把教法和學法靈活運用在教學活動中。
為了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我把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首先師生一起簡單回憶上一課的內容,既以復習導入的方法引入新課的學習。以磁鐵的磁性引入本課中的第一個實驗,即小鋼珠在條形磁鐵上的滾動實驗。這個實驗老師直接示范完成,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從而能夠發現問題:為什么鋼珠總是滾向磁鐵的兩端?學到這,也許有的學生會說可能是因為兩端的磁力較大?順勢引出第二個實驗。
在進行第二個實驗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實時、有效地完成實驗探究,我事先在各小組的條形磁鐵上,依照課本上的標記,作上A、B、C、D、E的記號,并告知學生,這五處標記處是等距離的,其中C處是磁鐵的中點,然后多媒體出示實驗的注意事項,在進行分組實驗的過程中,采取小組競賽的方式,促使學生在實驗中保證人人參與,人人動腦,認真細心做實驗,并做到注意力高度的集中。其間,教師巡視指導,輔導遇到困難的小組,然后再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板書磁鐵的兩極磁性最強)在完成了對條形磁鐵的兩端磁力最強的實驗探究后,再以師生合作的方式用較快的速度完成對蹄形磁鐵的探究,因此讓學生延伸認識到磁鐵的兩端磁性都最強,摔斷的磁鐵也是如此。
在進行第三個實驗之前,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磁鐵互相吸引和排斥的現象,讓學生直觀形象的方式感受到吸引和排斥兩種情況的不同表現。然后為了讓學生更真切的感受到這兩種力,繼續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試驗探究。在這個活動中,因為我找不到沒有標記的磁鐵,就事先在磁鐵上標有“N”和“S”的位置處貼上小紙條,然后引導學生照著課本上的要求,在兩塊磁鐵的兩極分別表上A、B、C、D,然后再進行試驗,并且要求學生務必在記錄紙上做好記錄,一面感受這個產生吸引和排斥的力,一面認真觀察、記錄。最后讓學生撕下小紙條,再把前面標記的符號和磁鐵上標記的符號作對比,(板書:兩塊磁鐵相互接近: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看看能有什么發現,從而引出對學習下一課的興趣。
下面是板書設計:
磁鐵的兩極
磁鐵的兩極磁性最強
兩塊磁鐵相互接近:相互吸引——相互排斥
(板書設計在上課時將體現在黑板上,不再以PPT的形式出現)
溫馨提示:
1.請將使用過的學具整理后放回原位,保證實驗儀器的規范使用。
2.請將對上課中產生的垃圾隨手清理干凈,保持教室的衛生。
通過這樣的兩個提示,目的是完成對學生養成習慣的日常培養。
以上是我這次的說課內容,其間的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多批評指正,為我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各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