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瓊
摘? 要: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產生,有的是生理原因,但更多的是人為原因,家長或學校忽視學生的真正需求,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很容易導致心理問題產生。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掌握一定的技巧與方法,盡量減少或避免學生出現這些問題,使之健康成長。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問題;心理健康
引言:
本文根據自己近幾年的教學和班主任經驗,在長期觀察和研究的基礎上,依據心理學相關理論,采取有效措施,對特殊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一、學生問題行為的成因
(一)個人原因
1.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現在的學生是家里的小太陽,全家都圍著轉。到了學校,失去了作為焦點的優越感,很容易處處碰壁。而問題發生后,自己沒有能力處理,且不知道尋求幫助,從而導致學生選擇比較激進的行為。
2.成長中的阻礙。由于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都在快速發展,發展的不平衡導致部分敏感、內向的學生容易產生錯誤認知,如果家長、老師的引導不及時,便會產生許多心理問題,漸漸發展便呈現為行為問題。
(二)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思想言行將直接影響著孩子。但有的家長教育方式不科學,對子女的要求過高,超過他們的承受能力,給孩子帶來許多不必要的壓力。有的家長則忙于生計,對孩子缺乏監管,至于孩子在學校表現怎樣,放學后做了什么,他們毫不知情,一切都依賴學校。這樣一來,孩子很容易染上不良的行為習慣。
(三)學校原因
1.很多教師對學生的缺點、錯誤缺乏科學分析。當學生在學習、生活上遭受挫折后,他們需要的是關懷和幫助。
2.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只重視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心理健康發展。學生的歸屬感得不到滿足,成就感得不到提升。
(四)社會原因
1.“讀書無用論”重新抬頭。現在很多家長認為,讀書沒用,許多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還不如他們出去打工一個月掙幾千塊。而青少年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沒有形成,很容易受到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然后無心向學。
2.政府的監督管理不到位。許多網吧、游戲廳依然向青少年開放,部分手機游戲也給學生提供了便捷的網游途徑,使得很多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而無心學習,更可怕的是當中暴力、色情的內容也使得很多學生往不良的方向發展。
二、溝通引導的方式方法
(一)公正嚴明,以理服人
七年級伊始,我便向全體同學表明:在我的班級里,不存在特殊學生,所有人都一視同仁。如果小學時因為成績好、家世好或者形象好等原因而獲得額外關注的,到我這里千萬別再抱這樣的期待。當然,小學時因為成績不理想或其他原因而感到自卑的,也大可放心,老師眼里面,你們全都是白紙,上面的色彩全靠今后的三年來書寫。說完,我發現部分同學的表情和坐姿有了細微的變化——有的開始正襟危坐,有的收起之前的不馴。
隨后,利用第一次班會課,我和全體學生共同制定了班規、班訓,根據軍訓的表現推選出暫時的班委,同時明確每個班委的責任與義務,以便對全體同學的日常行為進行量化考評,根據結果進行獎罰,絕不因為某個學生某方面的特長而加以姑息。
(二)寬嚴并濟,以規樹人
教師要善待學生,當學生犯錯誤時,不能習慣批評,要幫助他們找出原因,加以改正。要給學生反省自己行為的機會,培養自我反思能力,關愛他們的成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重視,從而對老師信服。
我們班的吳同學,七年級剛開學,她就給我一個下馬威。上課不遵守紀律還不接受批評,甚至頂撞班長,在班內造成惡劣的影響。對像吳同學這類成績、紀律落后、性格偏激的學生,只有愛是不能使之服從的,因為他們會利用你的愛為所欲為。所以,我們需要使之心服,在收服學生真心的過程中采取智慧與方法,在與之斗智斗勇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力量與偉大,再結合愛的教育,收獲才會更顯著。
(三)發現優點,以愛感人
“問題”學生經常被學習的挫折圍繞,長期被老師、同學忽略,往往會低估自己的價值,甚至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老師要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優勢,以非智力因素來彌補智力因素的不足,揚長避短,提高自尊,從而增加學習的信心。
例如,我班的張同學是一個安靜、內向的女孩子,學習相對落后,但體育很好,尤其擅長跑步。于是在開學不久后的運動會時,我有意識地讓她多參加跑步的項目,通過為班級增光提高大家對她的評價,使其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提高自尊與自信。運動會后,我約她談話,分享這次運動會的感受,明顯感覺到她整個人開朗不少,話也多了。此外,在課堂上我也注意多給她表現的機會,通過簡單問題的回答使其體驗成功的樂趣。同時也因對他的回答給予肯定,而幫助他樹立了對學習的信心,這種因勢利導的教育方法確實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后來,她主動和班里的另外一位同學結成學習小隊,努力往上趕,漸漸擺脫了墊底的情形。
(四)家校合作,以德化人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向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可見家校合作的重要。我們要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系,把學生在校的情況反饋給家長,同時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思想狀況。
每學期的開學之初,我都會鄭重地向家長提出,在接送孩子的期間,每個月至少要與老師聯系一次,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同時把孩子在家的表現反饋給老師。許多家長都能做到,有些家長甚至一周就和老師聯系一次。但部分家長,不僅不主動聯系老師,甚至老師從他面前過都采取退避的方式。這樣家庭教出的孩子,在溝通交流方面的能力可想而知。但我們老師不能聽之任之,需要積極主動地聯系這些家長,因為他們的孩子才是我們教學中的“堡壘”。
三、結束語
學生問題的產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發現了“問題”而無動于衷,致使孩子錯失學習成長的大好年華,以致將來抱憾終身。我們的一線教育者,不僅承擔著教書的任務,更承擔著育人的使命。通過自己的點滴努力,看到他們每天的成長與進步,相信對每一位基層教育者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安慰。
參考文獻:
[1]C.G.榮格著,吳康,丁傳林,趙善華譯.《心理學類型》,華岳文藝出版社.
[2]王振宇.《心理學教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