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彪
[摘 要] 近年來,農業科學技術不斷更新,對于農業產業化、規?;?、現代化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基層農技推廣工作的開展,能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但是,目前由于一些因素的限制,導致農技推廣工作面臨一些問題,嚴重制約著農業發展。本文從基層農技推廣途徑著手,指出當前推廣工作面臨的問題,并就如何加強基層農技推廣提出對策。
[關鍵詞] 農業技術;推廣;途徑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01-26-3
1 基層農技推廣途徑
1.1 市場開發型農技推廣
市場開發型農技推廣方式主要被科級單位所使用,科研單位選取當地有資源、有技術的項目,與一些經濟實力強的單位建立合作關系,或者是科研單位與農民簽訂合同,加強協作,共同建立優質高產實驗田,進而開展技術推廣工作[1]。此外,加強科普宣傳教育,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確保農戶明確農業技術的重要性,有針對性地對農民加以引導與培訓,確保其熟練掌握農業技術。
1.2 政府主導型農技推廣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政府應結合農業發展現狀,認真分析農業發展實際需求,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安排專業部門加強對新型實用技術成果的推廣與運用,促進農業發展水平的提升。與此同時,農業部門應發揮組織協調作用,開展各種農業技術推廣活動,提高農民學習先進農業技術的積極性,保證農業技術得到全面推廣,增加農民收入。此外,在農業生產計劃過程中,政府部門應增加農技推廣計劃,綜合運用政策手段與市場調控機制,加強與科研單位的協調,確保農業技術推廣得以有效普及。另外,組織農民參加技能培訓,并加強基礎知識普及,著力推動基層農技推廣水平的提高。
1.3 農民參與型農技推廣
在這種推廣方式下,大多是由農民提出需要發展的項目,農民選派代表,貢獻經驗和知識,調動農民的參與積極性。農民也可以在農技推廣人員的協助下,向技術發明人購買新技術,并根據自身實際進行相應的農產品開發,盡可能實現自產自銷,推動農業發展。如果農民經營的農產品種類相同,可以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以獲得規?;洜I的優勢,增強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發展。
2 基層農技推廣存在的問題
2.1 經費投入不足
農技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有賴于充足的資金支持,只有不斷提高資金利用率,很多農技推廣問題都能得到有效解決。現如今,農技推廣資金主要源自于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經費、銀行貸款以及其他資金支持。但受制于綜合因素的影響,導致部分基層單位缺乏足夠的農技推廣經費,資金來源與使用所受制約較大,不能按時發放推廣人員的工資津貼,對其推廣積極性造成不利影響,不利于促進推廣工作的開展。另外,因資金保障不足,導致農用配套設施得不到有效完善,人員配置也不盡合理,不能開展一些農技培訓與宣傳服務活動。
2.2 農技推廣力量薄弱,市場競爭力不足
開展農技推廣工作的目的是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并在市場活動中發揮農產品終端服務作用。因此,農技部門應對農技推廣工作給予足夠重視,加強市場行情調研,使農產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但是,部分地區農技推廣隊伍建設水平低,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素質較低,新知識更新速度較慢,不能很好地接受新型農業技術,無法快速適應新時期的農技推廣模式,導致農技推廣需求和農技服務不平衡,不利于農技推廣實用性的提升。
2.3 合理的激勵機制缺乏
在農技推廣過程中,并未結合實際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也就無法有效提高農技推廣人員的積極性。各崗位人員的職責權限并未做出明確規定,人員搭配也不夠科學,農技推廣人員職能作用被忽視,甚至可能只能發揮勤雜工的作用。技術人員不在技術崗位上,直接影響了農技推廣工作的開展。與此同時,未將職位晉升與農技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工作績效掛鉤,也沒有建立收入分配與推廣能力和業績的相互聯系,導致其工作積極性不足。
2.4 政府作用發揮不到位
政府部門是基層農技推廣工作的主導單位,但是在實際推廣過程中,政府部門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加快推進農技推廣,但現有的農技推廣體系缺乏整體規劃、方向指導不明、對實力企業表現出強烈的依賴性。同時,政府沒有對農業信息體系建設給予足夠重視,在農業發展方面投入的資金也不足。此外,對于農技推廣相關的法律機制尚不完善,一些違規行為得不到依法處理,嚴重影響了農技推廣工作的開展。
3 加強基層農技推廣的創新策略
3.1 加強農業科技創新
大力引進與培育優質專用品種,緊緊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加快品種和技術創新,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使農技推廣覆蓋面得以擴大。深化農業科技創新改革,加強全產業鏈關鍵技術集成創新,進行示范應用與推廣,加快推動學習、研發、生產相互融合,建立農業技術聯盟,實現對作物優質豐產栽培技術、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無公害防控技術的有效突破。對農林種質資源給予有效保護,積極建立現代種業體系,不斷增強農業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實現農業智能產業化與農業智慧銷售有效結合,促進精耕細作、機械裝備技術及現代科技相互融合。實行“科技扶貧在線”的網絡數據覆蓋,構建高效農業科技服務體系[2]。
3.2 依托聚力建平臺,實施科技扶貧
農業部門應與農學院建立對接關系,認真分析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合理確定工作思路,即優化基地建設、做好精深加工、加強品牌創建,積極發展市場,提高農業產業的品質與效益,使產業發展視野范圍更大。在科技院所和“??h扶貧合作”之間搭建橋梁,對于特色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建設項目應努力爭取,并加強產學研基地建設,做好新品種引進工作,進行示范種植,進行科學管理,再推行規?;a[3]。對種植業經營主體給予有效指導,確保其運行規范,打造科技示范點,展示農技推廣助推產業扶貧成果,使農技人員技術水平得到提升,加快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利用科學技術推動農業產業發展。
3.3 構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服務推廣體系
一方面,政府部門應發揮主導作用,深入貫徹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農產品開發,根據鄉村資源稟賦建立相應的產業融合發展機制,促進公益性與經營性有機結合,采用多種經營方式加快農業發展,使農業生產設施得到有效改善。在此基礎上,實行農業精準作業,不斷提高農業規?;⑿畔⒒c智能化發展水平,控制農業生產成本,促進農業發展效益的提升。
另一方面,在國家政策扶持的前提下,依托當地特色農業優勢,把握現代農技推廣發展基本理念,樹立農業主體多元化、服務專業化的發展理念,抓住“講政治、敢擔當、改作風”的重要契機,在開展業務工作的過程中增強技術干部敢于擔當的意識,使其深入田間地頭確保專題教育得以落實,培養其正確的工作作風,加強工作方法創新,建立農業生產與服務組織,設立水肥一體化示范點、化肥農藥零增長服務示范點。重點加強試驗區規范化建設,嚴格按照試驗方案選擇試驗地、布排小區、把握播種質量,加強試驗示范調查與田間管理,以保證農村新型經營主體順利生產,從而使農技推廣區域布局更科學、服務能力得到增強、運行機制靈活性得以提高[4]。
3.4 優化推廣手段
新時期,加強農技推廣應加強宣傳渠道創新,不應繼續沿用張貼展板、派發宣傳單等方式,而應加強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有機融合。在實際推廣過程中,可與當地電視臺聯合,進行農技專題節目錄制,選擇黃金時間段播出,這種直觀化的宣傳方式能幫助農民掌握農業科技內容,提高信息傳播速率。對專家用詞做出明確規定,充分考慮農民實際,保證傳統媒體信息傳遞更加權威與準確。比如,可以通過電視媒體向群眾播放視頻及相關圖片的形式加強玉米、小麥及水稻等品種的推廣,還可以開展專題講座,確保農民能及時了解新技術。
建立農業官方網站,及時發布農業技術相關信息,并預留熱線電話,讓農民能享受到便利的咨詢服務。只要遇到農技問題,就可以撥打熱線咨詢,加強現場指導,提高推廣的時效性。不斷普及電子設備也極大地推動了農技推廣工作的開展,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的創建,緊密圍繞農民生產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法,推送農技新聞資訊,改文字推廣為圖文、音視頻形式的推廣,提高推廣內容的趣味性,保證推廣的有效性[5]。
3.5 完善反饋機制
由于農技推廣對象是農民,那么農民提出的意見與建議就可以作為推廣工作開展的重要參考,有關單位應加強反饋信息采集,采取“包村聯戶”的方式提供一對一幫扶服務,使農民的種植問題得以有效解決,以便更好地進行推廣工作創新。政府也要扮演好監督與管理者的角色,保證反饋功能的充分發揮,了解農民訴求,進行分析與研究后加強推廣工作落實,確保農民能享受到優質的服務[6]。農業部門要加強與農民的聯絡,走村串戶進行走訪交流,發放調查問卷,切實掌握農民需求及其對先進技術的觀點,合理制定推廣方案,及時對推廣工作做出相應調整。
4 結語
基層農技推廣能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高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使農作物產量得以有效提升,在實現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科技化的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技推廣質量。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依托聚力建平臺實施科技扶貧、構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服務推廣體系、優化推廣手段等,提高農業科技水平,保證農民增產增效的需求得以滿足。
參考文獻
[1]王文強.試析基層農技推廣現狀與發展策略[J].農村科學實驗,2019(10):107-108.
[2]沈江龍.新常態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創新策略的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9(11):180-181.
[3]張美芝.新時期農業技術推廣方法與創新[J].現代農業,2019(5):62-63.
[4]李花利,段乖利,李鎖利.基層農技推廣方式方法探究[J].基層農技推廣,2017(4):6-7.
[5]李華.淺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問題和策略[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33):238.
[6]曹建芳,解小玲.新時期農技推廣工作策略研究[J].鄉村科技,2017(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