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晶

摘要:高校意識形態安全作為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關系到黨的前途命運、關系到國家安全穩定和長治久安。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各樣的網絡新媒體應運而生,網絡新媒體平臺成為信息和思想的集散地,也是意識形態的產生、傳播和表現的主要形式,是新形勢下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領域。高校要建設好利用好新媒體平臺,把新媒體作為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傳播媒介,守護好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陣地。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黨建;意識形態;路徑探索
一、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重要意義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最根本的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意識形態即是思想的根基、精神的旗幟。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培養政治堅定和追求卓越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高校是傳播、維護、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至關重要的前沿陣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大力推進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工作,有利于提高高校師生政治敏銳性,保持清醒的思想;有利于為祖國培養堅定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障。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迅猛發展,新媒體時代正在越來越多地改變著受眾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等方面的行為方式。科技的進步,網絡技術的普及使意識形態安全建設也面臨巨大變化和挑戰。無孔不入的互聯網更是滲透到高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個人成長和未來發展的方方面面。大學時期是人生最關鍵的爬坡階段,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和確定的過程中。大學生思想活躍、獨立意識較強,同時對黨史和中國國情等了解不深刻全面,容易受錯誤理論和思潮的影響。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守好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陣地,使廣大青年學子筑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為祖國青年成長插上理想的翅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和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意識形態
安全建設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新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更具挑戰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傳播主體出現個體化和社會化的趨勢。網絡的去中心化使得普通民眾被賦予了充分的發言權,可以說這是一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網絡空間是開放的、虛擬的,表達更加直接、隨性,人云亦云、造謠傳謠等問題層出不窮,廣泛且多元的新媒體平臺使得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被削弱。互聯網是高校輿論的主要集散地,互聯網傳播速度快、影響大、門檻低,使一些不良的言論雜音轉向世俗文化,片面追求流量而忽略了其應當承擔的社會使命和社會責任,多元文化交流碰撞激烈,更加難以辨別。相對于傳統媒介的意識形態傳播存在難把關、難控制、難掌握等諸多問題,在互聯網的強滲透性和開放性背景下,導致主流意識形態網絡中聲音微弱,缺乏有效引導輿論的能力,對我國網絡主流意識形態在各種新媒體平臺的傳播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對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提出重大挑戰。
(二)新媒體時代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更加復雜化
巨龍騰飛,神州崛起。中國經濟的發展與騰飛,國民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這在國際舞臺上是有目共睹的。西方人對中國在經濟、社會、軍事、科技等各方面的迅猛發展而深感恐慌,從而利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手段,加大對我國高校意識形態進行滲透,企圖通過普世價值、享樂主義等價值滲透,不斷通過制造煽動性事件,將西方意識形態與經濟、宗教滲透等方式結合起來,借助全方位、多層次的手段,宣傳西方文化和價值觀,攻擊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政治制度、發展道路。一些錯誤言論和觀點更為隱蔽,不易辨明識別,從方方面面潛移默化地影響師生,削弱高校師生對馬克思科學制度和國家認同意識,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三)利用新媒體平臺意識形態宣傳不足
隨著互聯網新媒體的發展迭代,衍生了各式各樣的互聯網媒介形式。微信、微博、公眾號、抖音、嗶哩嗶哩等直接為高校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發表言論或者交流展示,對青年的意識形態和思想理念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但是一些高校的意識形態安全建設卻未能及時地搭上這趟互聯網的快車,使用互聯網新媒體平臺進行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宣傳力度明顯不足。開設的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以及抖音賬號等推送的內容形式不夠新穎,與青年學生的關聯性和交互性不強,尚未找到有亮點、有特色、有創新的切入點進行網絡新媒體平臺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在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投入的力量還比較薄弱,尚未形成意識形態領域系統體系。新媒體網絡意識形態工作隊伍專業建設有待加強,關于意識形態安全領域令人深省、影響力較廣、質量較高的作品還不多,話語內容形式較為空泛,不夠貼近生活化、現實化。
三、新媒體時代意識形態安全建設路徑
(一)堅持黨管意識形態不動搖,牢固掌握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
在新時代新形勢下開展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根本指導思想,站穩思想陣地,不斷擴大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理論影響力和輻射面。提高政治站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建設好網絡學習平臺,加強主流意識形態對網絡社會中紛繁復雜的社會意識形態的引導。筑牢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石,加強對高校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培養,樹立正確的國家安全意識。正確認識國際國內局勢,提高網絡安全觀念,提高學生的文化判斷與選擇能力,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培養大學生的綜合分析和研判問題的能力。牢牢把握意識形態話語權,使大學生準確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理性健康積極正能量的心態面對網絡世界,形成自己對人生價值、社會價值的獨立思考,不做人云亦云的拷貝者,堅定維護國家政治信仰安全、民族精神和道德秩序安全。
(二)確立頂層設計,加強網絡平臺治理監管
完善高校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確立意識形態頂層設計,不斷創新發展新的形式,增加話語權。優化暢通話語渠道,調研高校內師生意識形態現象,充分發揮新媒體輻射力廣、影響力強、傳播效率高的優勢,利用微信、微博、官方網站、論壇等多種新媒體平臺宣傳和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建立新媒體意識形態宣傳陣地,旗幟鮮明地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時代主旋律。創新話語形式,通過微視頻、微電影、微課堂等師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以“接地氣”的語言,用師生聽得懂、聽得進的方式宣傳主流意識形態,讓校園新媒體散發活力和生機。同時,加強網絡平臺監管,牢牢掌握輿論場的主動權和主導權,面對網絡謠言、錯誤思潮、網絡惡性事件時正面亮劍、敢于交鋒。旗幟鮮明地與各種錯誤觀點和言論作斗爭。不斷完善網絡信息相關法律法規,優化網絡輿情環境,引導合法理性健康地使用新媒體平臺,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媒體環境。
(三)打造能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的隊伍
筑牢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主陣地,積極有效地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思政課教學理念,不斷鞏固和提高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質量,在學思踐悟、落地生根上下功夫,積極宣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思政教育切實入腦、入心、入課堂,厚植學生“四個自信”。扎實推進三全育人,深入研究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在課堂中融入愛國主義精神教育,讓愛黨愛國的種子扎根在學生心中。同時,培養一支政治意識強、業務能力精、工作作風硬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打造信念堅定、能力突出、勇于擔當的高校意識形態宣傳工作者。善于發現校園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主動發聲正面引導,積極弘揚宣傳正能量主旋律。創新宣傳工作思維,高校學生熱衷于新鮮事物、推崇個性元素,因此意識形態工作應創新思政理念,突破傳統被動接受與灌輸的模式,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有針對性、可推廣性強的教育宣傳,建設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維護高校意識形態領域安全。
四、結語
高校肩負著為祖國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在建國一百年實現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提供人才保障的使命和擔當。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是一個國家掌握青年、獲得話語領導權與話語權、捍衛和擴大自身話語優勢的重要抓手。隨著網絡科技水平的發展,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途徑發生重大變化。新媒體在傳播和輿論引導方面具有天然的DNA優勢,同時也對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提出新的挑戰和課題。加強新媒體形態下意識形態安全建設,使互聯網這個“可變化最大值”變為意識形態安全的“可增加最大值”。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學習好宣傳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利用好建設好維護好網絡平臺和新媒體資源。在網絡意識形態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把握方向和尺度,牢記政治責任,主動擔當敢于亮劍,積極同錯誤觀點做斗爭,使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