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苗青


摘? ?要: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下,國內各高校正積極開展創新型人才培養改革研究。文章擬建立基于“CPP”模式的復合驅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對機電專業“CPP”模式的培養目標、培養途徑、培養內容等進行研究與設計,提供可操作、有價值、能借鑒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CPP”模式;機電專業;創新能力
機械電子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不僅要注重專業知識的培養,還應注重創新能力培養。寧波財經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非常注重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逐步探索具有專業特色的創新能力培養路徑。
機電專業“CPP”模式是基于自身專業的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是課內教育的補充,強調創新的認知教育,強調基于專業特色凝練、專業素養提升、專業優勢發揮的教育模式。機電專業“CPP”模式:是指Contest(競賽)、Project(項目)、Patent(專利)三輪驅動的復合培養模式。通過組織大學生參與專業競賽和企業項目,展開選題、調研、分析、構思、設計優化、方案提交、專利申請和成果轉化等系列活動,并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分析問題的新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產品,從而達到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協作能力的教學目標。
創新能力提升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培養一直是國內外教育學者們不斷探索的課題。早在1919年,包豪斯作為世界上第一所現代設計教育學院成立,其目的是培養新型設計人才,教育理念是強調將學生作業與企業項目密切結合。國外對創新能力提升的人才培養模式較具代表的研究:英國、德國、日本的科技園模式,英國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特別推崇的導師制模式。高錫榮等[1]提出從專利實施許可的角度構建國家創新能力評價體系,從專利實施的角度說明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助于提升中國的整體創新能力。通過競賽模式驅動的創新能力培養在眾多高校中有開展相應研究,較具代表的研究有:李國鋒等[2]提出學科競賽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具有相關性,通過學科競賽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所以機械電子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不僅要注重專業知識的培養,還應注重創新能力培養。
1? ? 機電專業“CPP”模式培養目標分析
基于發展創新型國家背景下對機電類應用型人才所具備的能力與素質進行分析,通過對學生自我需求分析、企業用人單位需求分析進行調查,結合高校實際,分析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機電類創新能力培養模式,再結合理論研究指導,制定出創新能力培養的機電專業“CPP”模式,培養具有專業知識與技能、創新精神和意識以及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機電類人才培養能力分析如圖1所示。
2? ? 機電專業“CPP”模式教學平臺建設研究
競賽、企業項目、科研項目的導入與有效開展,教師與學生團隊化協作模式,專利成果轉化等培養途徑。“CPP”模式工作平臺構建如圖2所示。
2.1? 競賽項目平臺建設
一方面針對競賽組織學生參與,另一方面將一些有影響力的設計競賽與實踐課程結合,并植入課程教學環節。并將其與各專業課程、實訓、畢業設計相結合,從而將創新實踐活動貫穿整個本科教學過程;使大學生能將各課程中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及時地、創造性地應用到具有國際性、時代性和市場應用價值的課題中,實現創新創業。以完成競賽并獲獎為驅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協作性與競爭性,從而提高其創新精神、協作精神和創業能力。
2.2? 科研項目平臺建設
注重校企合作平臺的建設,任命專業教師和企業工程師、企業工程人員等為團隊的指導老師,共同指導學生。在企業項目方面,先與本地有需求的企業進行合作,將企業實際課題作為課程的研究重點,進行設計方案的征集和遴選,再走出本地,更多地挖掘市場,并將企業的設計需求制定為課題與專業課程進行結合研究,滿足大學生了解市場動態、參與實際研究項目的需求,增強大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參與導師、企業的科研項目,增強學生基礎理論知識,鍛煉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科研項目的研究過程中或后續在企業的產業化過程中幫助學生尋找創業機會。
2.3? 專利申請成果推廣轉化平臺建設
創新實踐活動貫穿機電類本科教學過程后,機電類學生的專利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成功申請了一大批學生專利。可以對這些專利進行分門別類,創造成果轉化的平臺,為實現創業提供機會。將競賽和設計項目環節完成的設計作品進行創新性評價,并為具有原創性的設計作品申請專利,對企業合作中具有市場前景的設計進行深入研發和產業化。通過定期舉辦學生作品展覽,將競賽和項目中優秀的新方法、新產品、學生專利等成果通過網絡、展覽等方式展出,由高年級向低年級輻射,由學校向企業推廣,并尋求成果轉化機會,成果轉化是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鼓勵與認可。
通過實踐教學,解決競賽平臺、項目平臺、專利平臺的創建,實現教學資源的多樣化,學生通過參與完成立體式的學習,實現創新能力的提升。
3? ? ?“CPP”模式研究中所遇重難點問題探究
3.1? 創新創業如何體現在培養計劃中
將競賽與實踐課程結合,并植入課程教學環節;并將其與各專業課程、實訓、畢業設計相結合,從而將創新實踐活動貫穿整個本科教學過程。但是如何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體現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中,使教學活動更加規范,是一個需研究解決的課題。
3.2? 創新創業團隊如何組建問題
根據競賽、教師科研項目、企業項目的實際需要、學生的能力和興趣,可以將大學生進行分組,組建學生興趣團隊和研發團隊。通過團隊化協作模式,可以擴大參與學生的覆蓋面,既能鍛煉大學生的合作協調能力,也更有利于高水平創新成果的誕生和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為學生就業甚至創業創造先導條件。但是學生個體差異、教師精力、能力等問題,都會影響團隊協作模式的運行及結果。
機電專業“CPP”模式更為務實開放的模式積極調動了大學生在更為廣闊的專業平臺上學習、協作與競爭的熱情,將有利于為企業和社會培養“知行合一”,“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高錫榮,羅琳.從專利實施許可數據的突變看中國創新能力的狀態演進[J].中國科技論壇,2015(4):19-25.
[2]李國鋒,張世英,李彬.論基于學科競賽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3):32-34,42.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pecialty based on “CPP” model
Chen Miaoqing
(Ningbo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ingbo 315000,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re actively carrying out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reform research. This project plans to establish a “CPP” model to study the cultivation model of compound driven innovative talents. This paper studies and designs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training approaches and training contents of the “CPP” mode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pecialty, and provides an operable, valuable and referential talent training mode.
Key words:“contest project patent” model; electromechanical specialty; Innovation 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