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近年來不少民營企業紛紛宣告破產或正處在破產的邊緣,民營企業一旦破產,處理好職工的后續安頓工作已經成為目前破產企業首要事宜,也是當地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雖然我國破產法明確規定了對破產企業職工勞動債權的優先保護,但在實務中破產企業職工經濟補償金的處理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使得實踐操作中在該方面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在實踐操作與經濟補償金實質相關的是否存在勞動關系、職工基本工資以及職工工齡的核查等的標準并不統一,同時經濟補償金公示及異議的處理也不一致。筆者通過實務操作中研究了一些解決方案,為破產企業職工爭取到其應得的利益提供一些思路。
1 破產法對勞動債權的保護規定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以下稱“破產法”)的規定,在勞動債權清償順序上,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后,優先清償職工債權;如有剩余,清償破產人欠繳的除前項規定以外的社會保險費用和破產人所欠稅款;最后清償普通破產債權。
同時,勞動債權不必申報,由管理人調查后列出清單并予以公示。職工對清單記載有異議的,可以要求管理人更正;管理人不予更正的,職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 實務中關于認定破產企業與職工之間勞動關系的標準
實務中民營企業大多管理較為混亂,職工錄用不簽署合同、不繳納社保、工資發放沒有工資表、職工離職花名冊與職工在職情況不一致等現狀較為普遍,破產企業的管理人調查處理勞動債權首先應先予核實職工和企業之間是否成立勞動關系。對于無書面勞動合同勞動關系的認定方面不能簡單的以一個標準來衡量,實踐操作中,筆者認為管理人就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情形,可以結合勞動糾紛處理中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來處理即考慮勞動者是否實際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指揮與監督。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民企存在虛假簽訂勞動合同、部分老板家庭成員或者親屬只領工資不工作或者只繳納社保不工作,管理人在核查過程中必須要結合工資發放記錄、員工考勤表等材料予以綜合認定。
3 實務中關于破產企業職工工資的審查及確認
職工勞動債權處理中爭議較大的就是職工每月基本工資以及欠付工資的認定。其中職工工資的處理也分為普通職工工資和企業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兩大類。
3.1 破產企業普通職工工資的審查及確認
在普通職工工資的認定上,按照根據《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國家統計局關于認真貫徹執行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的通知》中對工資構成中的津貼、補貼范疇作了進一步說明。認定職工工資時,公司為了避稅會有很多不同名目的發放項目,一般在實務處理中,筆者一般將職工福利、勞動保護相關的例如工會費、交通補貼、生活困難補助費、工作服、不計入職工工資,而是列入普通債權給予清償。
3.2 破產企業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工資的審查及確認
根據《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的規定,破產企業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按照該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破產企業的董事、監事根據公司章程或工商登記信息可以確認,但是破產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的認定存在較大爭議,高級管理人員依據《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六條第(一)款,是指公司的經理、副經理、財務負責人,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和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人員。實踐中,由于企業內部組織形式和職務設置無法律強制性規范要求,因此企業可以設置多種職務,如部長、主任、部門經理、財務副總等。該類職務無法律法規界定是否屬于高管,而管理人一旦作出認定后對職工實際利益的影響十分大。因此,筆者認為,在認定企業高管時不能僅根據職務名稱認定,應結合公司章程、內部文件、規模大小、內部組織架構、福利待遇等綜合作出判斷。管理人公布職工債權清單前,應做好相關文件收集和調查工作,認定標準應統一,對擬認定為高管的人員提前做好溝通解釋工作。
3.3 破產企業的中雇傭人員的工資審核認定
企業破產后基于企業雇傭關系發生的債權,管理人在處理這部分債權時首先核查是否成立事實勞動關系,其次屬于雇傭關系的例如臨時聘請清潔人員清潔衛生、電力修理費等,因為《破產法》上職工勞動債權僅僅指企業基于勞動關系和內部職工之間的產生的勞動債權。雇傭關系產生的債權不能按照勞動債權優先處理,如發生在法院受理破產后,可以作為破產費用先行在破產財產中支付。
4 實務中破產企業職工的職工工齡審核及認定標準
職工經濟補償金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規定認定,但民營企業的職工工齡核查關系到經濟補償金的計算,而在實踐中民營企業工齡核查也不能僅僅核查本企業內是否續簽勞動合同、是否連續發放工資的工資表等書面材料,筆者認為管理人民營企業關聯企業之間人員的調動,即非職工本人的原因導致的在本企業的工齡中斷的,應結合企業之間是否具有關聯性、是否企業下達的調動命令等綜合考慮,如非因本人原因導致的則相應的工齡應當連續計算。
5 破產企業職工經濟補償金的公示及異議的處理
職工勞動債權調查工作結束后,管理人應根據調查核實的情況,初步確認職工勞動債權,并編制包括經濟補償金在內職工勞動債權清單,然后根據《企業破產法》第四十八條規定,職工債權不必申報,管理人調查后予以公示。
但此處管理人如何公示,法律法規并未作出要求。常規做法是管理人在破產企業辦公場所公告欄或者企業大門張貼公示。但該公示方案并不完善,實踐中企業破產后職工已不在原辦公場所,更有外地的職工已經不在本地,公示后很多職工并不知曉。筆者認為,應當采取單獨通知的方式(如短信、郵件等)通知各位員工,同時告知其公示地點及管理人聯系方式,同時應留存通知依據,防止部分員工對公示內容不知情,導致其錯失異議和訴訟時機,給管理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職工債權公示后,根據《企業破產法》第四十八條規定,職工向管理人提出異議是向法院提起訴訟的前置程序,需要注意的是,此處職工對工資等提出異議的行為在本質上屬于勞動爭議,但是實踐中各個法院操作不一,有些法院需要職工以勞動仲裁作為訴訟的前置程序。
綜合本文,破產法及相關法律規定對于破產企業職工勞動債權的范疇、經濟補償金核查的步驟、公示及異議的程序等都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可以說近年來對于破產企業勞動者的保護力度已經逐年加強。但是破產法中對勞動債權還有存在著很大的限制和不足,例如勞動債權范疇過大,勞動債權維權的程序實務中操作不一,勞動者在破產程序中參與度不高,知情權、異議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因此還需盡快對職工參與破產程序的細節等進一步明確、細化,同時引入社會保障機制,實體上保證確認的職工債權可以有效、足額的清償,從而使得破產企業的勞動債權得到真正的解決。
參考文獻
[1]江丁庫.民營企業破產管理法律事務[M].人民法院出版社,2019.
[2]楊嫻.破產法中勞動債權保護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7.
[3]鄒天奇.論破產中勞動債權的保護[D].南京曉莊學院,2010.
[4]王蘇.破產企業勞動債權保護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5]吳迪迪.破產企業勞動債權的保護[D].吉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