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增強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本文對現階段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的現狀作了觀察研究,并對課堂提問的問題設計的策略和如何實施這一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得到一線教師的重視。
關鍵詞:課堂提問;策略
提問一直被視為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班級授課制創立者夸美紐斯在論述怎樣能夠成功保持學生們的注意力時,指出“如果在任何一門新課開始時,他用引人入勝的方式向他們提出新課內容或向他們提問,以激發求學者的興趣”。記得聞名于世的巴西教育大家弗萊雷曾說過:“倘若沒有了對話,就不存在交流;而失去了交流,真正意義的教育也就不存在了。”課堂提問在教學對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提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求學者之間或者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能夠很好地推進有效教學。
1 化學課堂提問的現狀
筆者結合自己教學和聽課情況及微格課堂的觀察,發現大部分老師的課堂提問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盡管提出的問題很多,但很多都是教師自問自答,課堂看似很活躍,實則是“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忽略了學生的主題
地位。
2)問題多是”是不是”、“對不對”或者“是什么”這樣的封閉性的問題,問題缺乏啟發性,提問水平偏低,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
3)問題分配不恰當。對課堂提問對象的選擇,沒有顧及到各個層次的學生,只是針對部分學生多次發問,而對另一部分學生很少或者不發問。
4)候答時間不充足。教師在提出問題后,直接給出答案或者留白時間過短,學生的還沒有展開思路或者思考不很完善,長此以往,學生喪失學習積極性。
5)問題的有效性差,提問表述不清晰,指向不明,學生不知從何作答,比如:“硫酸是什么物質”,學生不知道應該從哪個角度
回答。
6)理答評價方面。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大部分僅是簡單的評價對或錯,甚至未做出任何評價,這與新課改學生評價改革的重點是不符的。
7)提問無層次,缺乏條理和梯度,例如在講授氯氣與水的反應時,提出如下問題“氯氣與水是什么反應”“體現什么性質”“反應方程式寫”“出現了什么現象”這些問題沒有條理性,忽視了化學學習從現象到本質的學科規律。
因此,化學課堂提問存在的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我們深思和研究的,這樣才可以適應新課改形勢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需要,促進教師快速成長。
2 化學問題設計的策略
問題設計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提問的有效性。一節化學課中提問可分為三個階段:課前提問、課間提問、課后提問,即講授新課前為了鞏固上節課所學知識進行的復習提問;在授課期間為了督促學生集中精神、認真聽講、勤于思考,幫助教師組織教學進行的督促性提問;授完新課后為了檢查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接受情況進行的檢驗性提問。教師能巧妙地進行提問,對上好一節化學課起著非常重要的
作用。
2.1 在重難點處設問
課堂上的提問不求多,但求精。教師要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的規定,確定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不能隨心所欲,想問什么就問什么。“萬山磅礴,必有主峰;龍袞九章,但摯一領”,課堂教學的“主峰”就是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
2.2 變封閉性問題為開放性問題
封閉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在課堂上都是必要的,若教師想檢驗學生對某一知識的理解情況或是否記住某一知識點,那么封閉性的問題會更適合一些,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推理能力就需要開放性的問題。開放性的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這種開放性問題的設置對教師要求很高,在課前備課中要充分預料到學生可能考慮到的角度,選準提問時機。
2.3 問題措詞簡潔清晰
杜威曾說過:“一個清楚地寫明白的問題,問題就己經解決了一半。”一個意義不明確或冗長到難以記住的問題,需要浪費很多時間去重復和解釋;而一個簡潔清晰、突出中心大意的問題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怎樣才能提出簡潔清晰的問題呢?筆者有三點建議:
第一,明確指向,將問題具體化。第二,將語句簡化,避免繞彎。第三,避免將幾個問題放在一句話中同時提出。
2.4 設計難度合適的問題
太難的問題即使學生調用最大的思維力度都未必能得到答案,太容易的問題無法引起學生合適力度的思維活動。問題的難度影響著學生的思考力度,實際的課堂提問引起的思考力度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類型:一是“不用跳,摘得到”。這種問題往往不需要學生努力思考就能順利得到答案。二是“跳一跳,摘得到”。這種問題要求學生進行一定力度的思維活動才能解決問題。三是“跳一跳,摘不到”。比如上新課時有些新概念,假若教師不作提示,那么學生將很難得出答案,即使學生通過猜測得出答案,也可能會對自己的答案感到不確定。對于這種問題,若確實有必要在課堂上提出,建議教師先對學生不了解的知識做相關說明和提示,讓學生具備了相關的知識基礎再
作答。
2.5 問題設計要循序漸進,由淺到深,由易到難
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應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提出的問題要有難度坡度,由未知到已知、環環相扣,體現知識結構的條理性、嚴密性和科學性,能讓學生拾級而上;切忌在學生思維還未到達理想之際,就匆匆忙忙提出探究型的問題,很容易讓學生陷入一種不知從何思考的境地。
3 實施課堂提問的原則
1)充分準備課前活動。(1)精心備課。對于備課,不僅僅要寫教案,而必須分析教材、分析學生,換句話說,不僅要下大力氣去研究課標、教材、只有這樣才能理解課標、教材,同時,認真、仔細分析出教學的重、難點,甚至更要了解清楚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學生的認知,來選擇適合實施課堂教學的“入手點”,最終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來完成。(2)要有先進的教學觀念。從整體分析,對教學內容有個認識,即自己把握好單元、整本書的意識,對于所有知識體系要把握好;另外,要從整體上去認識教學的對象,包括:知識的不同、思維方式、思維能力不同的,進而了解學生的情感等方面,作為獨特的背景知識;還要從整體把握知識、能力的關系,往往知識作為能力的基礎,所以,知識只有轉化,才能解決問題。(3)有一種積極洗課的思想。在課前進行洗課,就和洗菜、洗衣服一樣,把不需要的東西去掉,使課堂減輕負擔,最終提高課堂的效率,使得學生的思考更有深度、力度等。(4)老師要精心設計好的問題。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即依據教學的內容、學生的認知、實際、教師的個性、心理特征等方面。
2)課堂教學必須“務實”才能“有效”。一個有效的課堂,往往是平實的、真實的、豐實的、扎實的,也就是說的“四實”。
3)“有效”要實施在教學的過程上對于教學過程,往往包含著很多重要的要素,即情境方面的、講解方面的、提問方面的、語言與節奏方面的、結構方面的、調控方面的、檢測方面的、評價方面的等。而創設教學情境,要教師利用所處的環境、情感、藝術等,來調動學生的心理,以及協調學生具有的心理活動,盡自己最大努力發掘出人的生理、心理的潛能,通過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以學生的學習過程為核心,以培養能力為重點,以有效的課堂提問為向導,將有利于學生的知識掌握與能力形成,也能使課堂教學做到更加實用、有效、充實、健康。
參考文獻
[1]姚利民.有效教學論:理論和策略[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37).
[2]程禹文.蘇格拉底教育思想述評[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95).
[3]魯志鯤.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及其評價方法[J].高等農業教育,2005(69-72).
[4]金傳寶.教師如何提高發問技巧[J].外國教育研究,1998(54-57).
[5]吳佳.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提問現狀研究調查[D].華中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梁紅君,女,漢,浙江臺州,臺州市黃巖中學,大學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化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