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旅游民宿作為文旅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新熱點。它依托全域旅游,整合生態資源、特色的人文風俗和農事活動等要素,日漸成為廣大游客追求休閑品質生活的消費新潮,有利于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廣西旅游資源較為豐富,作為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抓手,廣西民宿產業發展卻不均衡,如何破解其民宿業發展瓶頸,厘清未來發展方向,實現旅游民宿多元化、特色化、品質化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關鍵詞:全域旅游;廣西民宿
基金項目:本文系桂林旅游學院科研基金項目“基于全域旅游視閾下廣西民宿經濟研究”(項目編號:2018GI07)研究成果。
1 全域旅游與民宿業發展情況
全域旅游的首次提出是在2016年的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作為一種新理念和新模式,它目的在于推動我國旅游業由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推進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2017 年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首次把“全域旅游”寫入政府報告,將其納入政府核心工作任務之一,它也成為引領旅游業發展新風向標。2018年,“全域旅游”這一國家戰略又增加了新砝碼,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了其建設步伐。有了國家的定位和政策支持,各省區、直轄市紛紛出臺了契合本地區實際的全域旅游發展戰略,推動全域旅游事業蓬勃發展。
“全域旅游”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住宿業的支撐。隨著全域旅游的發展,游客對于旅游品質的訴求增加,他們對于住宿的附加值也隨之增加。而同質化的星級酒店容易讓游客感到乏味,尤其是旅游旺季酒店供給不足、酒店業容易出現服務單一化等問題,制約著全域旅游的發展。而新興發展的旅游民宿業,不僅能補給酒店業旺季供給不足,也為全域旅游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調研,筆者發現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旅游民宿的發展有了網絡營銷平臺作為支撐。以廣西為例,在愛彼迎、途家、榛果、木鳥、小豬等短租類在線平臺“推波助瀾”下,旅游民宿成為酒店住宿業的重要補充力量,有效地填補了旅游目的地住宿市場的空缺。其次,民宿依托旅游目的地優勢自然資源,以閑置住宅、房屋為載體,為游客提供旅游目的地深度體驗、舒適住宿、地域特色餐飲等服務,頗具特色的民宿給游客帶來了全新體驗。旅游民宿這一特質與全域旅游的內涵高度契合。再次,民宿的興起開拓了旅游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渠道,充分調動當地閑置房屋資源與村民力量,幫助推廣目的地民俗風情,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設,推動區域“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
民宿業的迅速發展,也衍生出了許多問題和不足。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修訂發布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LB/T 065—2019)行業標準(以下簡稱“民宿標準”),再次明確了其基本要求、安全管理、環境和設施、衛生和服務、等級劃分條件等。民宿標準從國家層面加大了對其發展的監管力度,更好的規范了其發展,同時也為全域旅游的快速健康發展注入了一股強心劑。
2 廣西全域旅游與民宿業發展情況
廣西民宿作為全國民宿發展地圖上新興崛起的區域,它發軔于桂林、陽朔,逐漸擴展至潿洲島、三江、賀州、崇左等地,為廣西全域旅游發展和鄉村振興起到了以點帶面、輻射全局的作用。近年來,廣西提出要積極發展特色旅游和全域旅游,加快建設旅游強區戰略部署,大力發展旅游業。政府連續出臺相關政策,做好全域旅游頂層設計。2015年以來,廣西旅游發展委員會與廣西農業廳、林業廳等區直單位簽訂“旅游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合作框架協議”;2017年,編制印發《廣西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廣西全域旅游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印發實施《辦法(試行)》《細則》);2018年,印發實施《廣西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方案》,通過制定標準體系、規劃、意見方案等方式,推進全域旅游發展。2019年,首屆廣西民宿大會召開,會議提出要打造廣西旅游民宿品牌,推動廣西文化旅游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廣西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廣西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廣西以“廣西特色旅游名縣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全域旅游的著力點,雙管齊下形成了全域旅游發展的“廣西模式”;通過“1+3+N”監管渠道,以上下一致、協調聯動為抓手,搭建全員共建、共管、共享的良性循環全域旅游發展新體系。2019年,柳州金秀瑤族自治縣和桂林陽朔縣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3個設區市和16個縣市區列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62個縣市區列入自治區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41個特色旅游名縣和特色旅游名縣創建縣。筆者從廣西政府官網公布的最新旅游數據獲知:2019年廣西接待國內外游客共8.76億人次,同比增長28.2%,實現旅游總消費10241.44億元,同比增長34.4%。全域旅游快速的發展,帶動了廣西經濟的發展。
廣西全域旅游的發展,也給旅游民宿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據不完全統計,廣西現有各類登記在案的旅游民宿6000余間。民宿大多依托自然景點,結合實際,挖掘特色,培育市場,逐漸形成了桂林陽朔、賀州黃姚、北海潿洲島、崇左大新等旅游民宿集聚區。從調研情況來看,山水休閑旅游型的陽朔民宿,主要依托獨特的山水風光和西街文化,其民宿約占當地旅游民宿的45以上%;古鎮村落型的黃姚民宿,主要依托古村落建筑,其民宿約占賀州旅游民宿的50%以上;旅游民宿濱海度假型的潿洲島民宿,主要依托海島資源和漁家文化,其民宿約占北海旅游民宿的40%以上;田園風光、農事體驗型的大新民宿,依托山地田園風光,其民宿約占崇左旅游民宿的80%以上。廣西旅游民宿的發展還利用“三月三”等特色節日,精心策劃傳統文化節慶,改造升級民族村寨,以民俗風情和山水田園為元素,發展民族風情型旅游民宿。以龍勝、金秀、三江、融水等地以少數民族地區最為典型。經過多年探索實踐,廣西旅游民宿以“景區+民宿”“公司+農戶”“協會+貧困戶”“民宿+合作社”等主要形式,逐漸涌現出一批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民宿精品,對當地傳統村落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鄉村風貌的升級改造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充分發揮了民宿在提升產業、推動旅游扶貧的引領作用,成為廣西全域旅游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從調研中我們發現,相比較于云南、浙江、福建等地的民宿發展來看,廣西旅游民宿業暴露出的問題也愈發清晰。例如,廣西大部分旅游民宿仍處于粗放發展階段,旅游民宿存在產業定位不清、結構不合理、發展不均衡、品牌競爭力不強、特色不鮮明、吸引游客眼球的民宿不多、專業人才不足、經營理念滯后、整體服務質量較低等問題,這些都制約了廣西民宿產業的健康發展和示范帶動作用。
3 廣西民宿發展對策思考
筆者認為,廣西旅游民宿已成為推動地方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旅游行業轉型升級、提升旅游品質的有力抓手。旅游民宿若要盡快突破發展瓶頸,可以考慮從優化旅游住宿業結構,引進優質品牌飯店和培育本土品牌,促進行業標準化發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和消費者滿意度,培育和打造新型、特色旅游住宿集群等方面著手。為了使旅游民宿更好的成為廣西全域旅游的發展的助力器,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明確廣西旅游民宿產業發展定位,推進旅游住宿業集聚化發展。根據全域旅游發展的新要求和國家對民宿業發展的新標準,廣西可以修編新的旅游民宿發展規劃,準確把握廣西旅游民宿產業發展定位、目標任務及實現路徑。廣西素有“老、少、邊、山、海、壽”的旅游資源特點,可以根據旅游資源,進一步完善旅游民宿業發展格局分布,在現有的聚集區基礎上,以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資源豐富的區域為重點,擴大旅游民宿的輻射面,充分利好“山湖景區、濱海景區、美麗鄉村、古鎮古村”等區域,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統籌規劃的新興旅游民宿集聚區。例如,依托南寧、柳州、桂林等旅游城市,發展城郊旅游民宿帶;培育和發展東興、憑祥、靖西、大新等中越邊境旅游民宿資源進行整合,發展邊境旅游民宿帶;嘗試將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的民宿資源進行串聯,可以將桂林的龍勝、資源、陽朔、恭城等旅游民宿進行整合,將散落在各地的魅力鄉村像串珍珠一樣進行串聯。同時,打造好南寧周邊的“環大明山”旅游民宿帶,推進巴馬養生民宿集聚區、潿洲島休閑民宿集聚區建設。努力做到各方發力、多點開花,積極推進廣西旅游民宿向集群化方向發展。
二是政府集中出臺鼓勵性政策措施,簡化優化創新管理機制。目前,廣西制定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旅游民宿管理暫行辦法》,劃定廣西旅游民宿范圍和準入條件,重點突破旅游民宿開業前特種行業許可,從根本上破解了民宿合法經營的難題。廣西可以趁熱打鐵,各市應在此基礎上盡快出臺符合地方實際的《旅游住宿業等級評定實施方案》,鼓勵旅游民宿企業參與等級評定,建立完善旅游民宿服務質量長效管理機制。此外,相關旅游職能部門應進一步減輕旅游住宿業企業準入成本,降低準入門檻,減少審批環節,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路??梢詫W習借鑒浙江、云南等地的先進經驗,優化審批流程,嘗試將民宿審批納入政務服務中心“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對特種行業許可證、食品衛生許可證進行集中審批,簡化審批環節,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可以開設批前服務,通過由公安、住建、旅游、消防等部門人員組成的服務團隊提前介入民宿前期裝修,為民宿業主提供全程審批指導和服務,變“事后審批”為“事前服務”,給民宿業的發展提供便利條件,努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在政府財政寬松的情況下,還可以嘗試落實關于旅游住宿企業用水、用電、用氣與一般工業企業同等價格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有效激發民宿企業再投資再創造的熱情。
三是突出抓好特色民宿品牌培育,推動民宿產業的文旅融合發展。廣西民宿應堅持以特色為核心,市場需求為導向,深入挖掘各地特色地域文化,加強廣西旅游住宿業的規劃設計指導,以此更好的適應市場和游客需求。當地政府可以加大對人文典故、民俗文化、地域風情、農耕特色的挖掘、保護和傳承力度,根據各地實際,嘗試打造景區依托型、休閑養生型、生態風光型、民俗文化型和戶外運動型等不同類型的特色民宿,避免同質化競爭和模仿跟風。聘請專業團隊,將文化和旅游有機結合,以民宿建筑風格設計、房間裝飾裝修和特色風味美食開發為元素,培育和開發與鄉村自然人文環境和諧相融的旅游民宿產品,從而增加其民宿的附加值,讓游客有更多的認同感和獲得感。推動廣西文化深度融入民宿產業,講好廣西民宿自己的故事。根據廣西本土的歷史文化資源來講好故事,選擇適合民宿內涵的故事來打造民宿的文化靈魂。比如“紅色旅游+民宿”“劉三姐旅游+民宿”“壯族風情+民宿”等等,讓文化在民宿中沉淀,讓旅游在民宿中找到新的載體。此外,還可以全力延伸“民宿+”產業鏈,如,開發“民宿+體驗”“民宿+特產”“民宿+展示”“民宿+文創”等,充分把“民宿+”的功課做足,努力提高民宿經濟效益,也讓全域旅游發展的載體更為豐富。
四是充分整合旅游民宿資源,多種渠道開展宣傳營銷。一方面,充分調動行業協會的作用,組建廣西旅游住宿業營銷聯盟,有效整合廣西各地旅游住宿資源,實施整體打包營銷。另一方面,各級旅游職能部門要主動將旅游住宿業作為推介當地旅游資源、產品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招商會等各種形式,加大推介宣傳力度,積極宣介廣西旅游住宿。再次是利用好抖音、快手等APP,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加強旅游住宿業全媒體營銷。充分用好抖音、快手等試下流行的APP,創新形式,吸引旅游者的眼球,做好營銷宣傳;積極推動旅游住宿企業利用OTA平臺和微信公眾號、攜程等直銷平臺、美團、愛彼迎、途家等其他新渠道進行網絡營銷,定期推出特色旅游住宿專題和宣傳介紹旅游住宿獨有的地域性、民族性等個性化服務,促進淡旺時段協調發展。同時,依托廣西旅游大數據平臺,讓數據說話,科學分析,引導各住宿企業實施精準營銷和精準管理,增強旅游民宿在產品組合、精準定價、客戶選擇、信息推送、服務引導、品牌塑造等各方面的能力,讓旅游民宿營銷方向更為明確,服務更加精準。
五是完善民宿人才激勵機制,擴充專業民宿經營隊伍力量。一方面,可以出臺制定社會保障、薪酬獎勵等系列優惠政策,公開招聘和引進旅游住宿業高層次人才、理論研究型人才等,建立長效人才管理機制。設立旅游住宿業專家智囊團,通過系統課程、名家指點、經驗交流等方式,加強對旅游住宿業人才的培訓。另一方面,定期舉辦廣西旅游住宿業技能大賽,不斷提高旅游住宿業人員業務素質。引導民宿企業為基層員工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結合酒店晉升標準,建立健全員工職業發展機制,降低人員流失率。同時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單位,鼓勵各旅游住宿企業與區內外重點院校簽訂“訂單式”培養計劃,培養旅游住宿業管理、營銷策劃、市場開發等方面的專門人才。此外,還可以加快旅游住宿業人才培訓基地建設,發揮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技能大師工作室、勞模創新工作室、技師工作站以及各級旅游培訓中心的作用,加快建設集教學、技能提升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旅游住宿業人才實訓基地。
六是堅守生態底線,強化綠色發展,推進民宿行業標準化建設。2020年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水污染防治條例(草案)》提出,將對農家樂等餐飲、民宿經營活動加強水污染防治方面的監管。這一內容的提出,意味著民宿行業標準化建設勢在必行。一方面要加強廣西旅游住宿業發展的環境管理,需啟動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和利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試點工作,形成農村人居條件和生態環境同步建設的良好格局,為民宿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可以嘗試建設一批綠色旅游民宿作為標桿。鼓勵有條件的民宿使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及設備,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實現節約能源、資源、減少排放,推動旅游住宿業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此外,根據廣西旅游民宿評定等管理辦法,實行民宿標準化管理,將設施不達標、游客投訴多、游客點評差的民宿納入“民宿異常名錄庫”,不合格且屢查不改的實施摘牌處理。同時將旅游民宿相關的服務標準、職業技能等內容納入實訓體系,并定期調整實訓內容。以游客滿意度為導向,開展旅游民宿等游客滿意度調查,加強廣西旅游住宿業信用體系建設,推行信用分類管理,建立從業單位信用評價制度,促進廣西民宿行業規范發展。
4 結束語
當下,廣西旅游民宿呈現“小民宿、大產業”的發展態勢。盡管廣西民宿經濟發展還存在許多亟需填補的內容,但其已逐漸成為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下一步,廣西應進一步加快旅游住宿產品供給側改革,推進旅游住宿業提檔升級,引進優質品牌飯店和培育本土品牌,促進行業標準化發展,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民宿服務質量和消費者滿意度,實現民宿特色化、集聚化、品牌化發展,培育和打造新型、特色旅游住宿集群,為宣傳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助力廣西旅游強區建設,提升廣西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提供強大助力。
參考文獻
[1]《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LB/T 065—2019)
[2]廣西旅游住宿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
[3]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為》(EB/OL 2016-02-09)
[4]張廣海,孟禺.國內外民宿旅游研究進展[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7(4).
[5]保繼剛,孟凱,章倩瀅.旅游引導的鄉村城市化——以陽朔歷村為例[J].地理研究,2015,034(008):1422-1434.
作者簡介
黃蕓(1986-),女,廣西恭城人,桂林旅游學院黨委宣傳部,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全域旅游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