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結合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艾都小鎮的實踐經驗,總結其發展成就與困境,從產業規劃、產業引領、文化傳承方面提出建設建議,以期為我國特色小鎮的建設運營及中藥產業的融合協調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特色小鎮;中藥產業;鄉村振興
基金項目: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校級課題“長江三峽地區中醫藥文化傳播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18xryb01)。
經濟新常態下,中醫藥產業面臨新一輪的產業革命,正處于產業升級和驅動發展的關鍵“制約瓶頸期”。積極探索發展中醫藥產業的經濟形態和產業模式,將健康養生特色小鎮引入健康有序發展軌道,是助力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的有力舉措,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鄉村經濟轉型升級的嶄新嘗試。
1 蘄州艾都小鎮簡介
蘄州鎮位于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這里是藥圣李時珍的故里,為中國傳統中醫藥文化之鄉。這一帶,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不僅孕育著歷史悠久的中草藥文化,還蘊藏著豐富的中草藥資源,如蘄艾、蘄蛇、蘄龜、蘄竹“蘄春四寶”,也形成了蘄春艾灸療法、蘄春火針療法等特色療法與傳統技藝。
蘄春因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適宜多種中藥材資源生長。其中,蘄春生長的艾為“艾中之王”。因其儲量豐富、藥材道地、藥用價值高,用途廣泛成為蘄春品牌價值最高的特產和著名地理標志藥材之一。蘄春有“中國新藥都”“艾都”之稱,其南部濱湖區與赤東鎮素有“芡實之鄉”之美譽。
2 艾都小鎮產業融合的成就
1)產業方面,種植初顯規模,產業鏈初步形成。蘄春縣大力創新機制,不斷激發活力,利用資源、地理和人文環境等優勢,多舉措多措施盤活藥材資源,激發多種資源要素,構成“區域品牌發展要素一盤棋”。近年來,該縣依托現有藥材資源,發揮區域中藥材資源豐富、藥材道地、醫藥人文底蘊深厚的有利優勢,發展壯大以蘄艾為品牌的中藥材產業,突出特色品種和自身產業特色,打造“中國艾都”, 優化中藥產業,聚合產業匯聚人才,形成以“艾”為特色和龍頭的相互協作的產業鏈,產生品牌效應,加快城鄉融合發展。2018年全縣醫藥總產值實現 120億元,其中蘄艾產值突破了50億元。蘄艾正由一棵無人問津的田間小草,蝶變成一個舞動產業鏈和致富一方百姓的“鏈條”,引領和帶動周邊經濟發展。
2)文化方面,挖掘人文資源,形成品牌鏈和品牌群。在培育壯大區域經濟方面,做出大膽探索嘗試,重點培育和打造李時珍文化品牌,使其成為舞動整個中藥產業品牌鏈和品牌群的一條巨龍。在企業形象方面,做大做強,擦響品牌,重點培育李時珍品牌上市公司,突出品牌效應和示范作用;在藥材種植方面,以品質取勝,以道地著稱,以道地“蘄藥”牽一發而動全身形成系列品牌效應;在醫療保健方面,突出保健與特色,先后掛牌成立“李時珍醫院”;在職業教育方面,實施技術創新引領,形成“李時珍養生技法”技師品牌;近年來,蘄春縣在挖掘歷史文化和人文資源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中藥品牌鏈和品牌群逐漸形成,中藥材種植也初顯規模,數量逐漸龐大,但在產業融合方面依然存在有待突破的難題。
3 蘄春縣產業融合的困境
1)文化融入不深入,未能充分展示深厚的醫藥文化底蘊。特色小鎮因產業和文化而“特”。只有產業興,文運興,特色小鎮才會興。所以說,特色小鎮不能沒有了文化!文化是特色小鎮的“根”和“魂”。建設特色小鎮不能斷了文化的“根”,失了文化的“魂”。
就蘄春縣而言,還有許多重要且頗具地方特色的中藥文化項目尚未成功申請為非遺項目,如蘄藥謎語、蘄藥生產民俗、蘄艾端午節、捕蘄蛇者小調、蘄蛇舞、蘄藥膳制作工藝、蘄蛇炮制技術等,未能充分展示作為傳統中醫藥文化之鄉的優勢與魅力。
2)產業發展形式和培育品種單一,產業具有不穩定性。產業發展形式和培育品種單一,產業發展形式方面,以單一的發展加工形式為主,未形成一定規模,也未形成強大產業支柱。種植培育品種也比較單一,易受市場需求和供給影響,呈現一定風險性和波動性。單一的產業發展形式、單一的種植品種,加之規模經濟尚未形成,專業合作社之間彼此缺乏緊密聯系,使得產業易受市場需求的影響,產業呈現一定風險性和不穩定性。
3)生產加工領域一枝獨秀,未形成強大的產業集群。以該縣中藥材生產加工的龍頭企業李時珍醫藥集團為例,該集團在蘄春縣中藥產業中可謂是一枝獨秀,但主要是單一的加工生產,未形成百花齊放的行業融合發展趨勢,未形成強大的產業群。生產加工企業不僅數量較少,且規模小,大規模的中藥企業集群尚未形成,很難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這也限制了一體化中藥產業的協調發展。
4 蘄春縣特色小鎮產業融合的對策建議
1)以特色產業為核心,發揮聚合效應,產生驅動內生力。特色小鎮因“特”而產生,因“業”而興旺。有無產業、產業做得怎么樣、是否可持續發展,成為建設特色小鎮的瓶頸性、關鍵性制約問題。因地制宜,挖掘本土特色資源,利用產業優勢激活各種閑置生產要素,以產業為引擎,補齊產業融合發展短板,做大做強,只有產業興盛,生產力得以解放,才能推動產業升級和城鎮化建設,帶動鄉村振興。針對蘄春縣中藥產業發展形式單一、培育品種單一、規模經濟未形成、專業合作社之間缺乏聯系的發展困境,未來,可從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提供政策供給、改善融資環境、優化人力資源、吸引人才資金、積累建設經驗等方面要提升中藥材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種植水平,、重點產業不突出的關鍵性問題,夯實產業基礎,提高中藥質量,推動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改善產業結構單一,實現產業多元化和優勢化。
2)以文化內涵為靈魂,文化傳承創新,筑牢根基靈魂。產業與文化深度融合,是建設特色小鎮的必經之路。堅持傳承與創新結合,守正固本與創新相結合。守正方面,繼承保護本地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完善非遺保護體系,爭取在國家、省市級非遺項目申報立項中有所突破;保護好研究好利用好非遺項目,實施非遺傳承創新工程,建設一批生產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示范觀摩場所,讓傳統優秀醫藥文化進入大眾視野、進入百姓生活,根植于民眾心靈;培養一批能工巧匠和經典文化傳承人,薪火相續,延續文化的根脈;提煉文化精神標識和文化神韻,保持特色小鎮獨具特色的“神”和“韻”。創新方面,打造“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融合地域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內涵,挖掘中藥民俗、故事、工藝、藥方中的核心價值理念,打造特色品牌市場,讓文化資源成為特色小鎮綿延不斷的強大精神動力;實施新文化的融入,融合成新生的產業文化,凸顯文化特色與魅力,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以“文化+”發展模式建設發展特色小鎮。
3)以規劃引領為突破,形成全產業鏈,匯聚產業集群。統籌兼顧、示范帶動、合力推進、全全發力,集中目標,打造以中藥為核心、中藥材規模化種植生產、加工制作、倉儲物流、新產品研發、銷售服務、物流信息于一體的中藥材全產業鏈,匯集成中藥產業集群;大數據時代,可運用“互聯網+供應鏈+中藥材”模式打通從農資供應、種子銷售到物流的統一鏈條,形成了產業鏈新的格局,擴大產業鏈,構筑新的產業集群,穩定中藥產業。
參考文獻
[1]孫元鵬.李時珍故里蘄春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9(7):157-158.
[2]祝麗生.擦亮特色小鎮的“特色”名片[J].人民論壇,2019(7):
50-51.
[3]劉亞麗.紀芬葉.特色文化小鎮培育機制研究[J].經濟與管理,2019(2):68-72.
作者簡介
李文輝,碩士,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教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