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城市社區由于特殊性,存在著居民異質性高、感情色彩淡漠、對社區的認同感不足等特點,不利于民主自治作用發揮,給社區治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本文通過數據分析、訪談調查等方法對北京市“雙報到”開展情況進行研究,并分析其對大城市社區治理的積極影響和改進方向。
關鍵詞:大城市社區;雙報到;社區治理
1 大城市社區治理
1)社區與社區治理。社區也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形式。關于社區治理的意義,政府和學者的認識既有不同、也有相同。從政府的角度來講,社區建設與治理核心內容是社區的管理和居民的生活服務。學者們則更多地從社區的本質屬性著眼,關注居民對社區的認同、社區凝聚力和社區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總之,社區治理應該以人為本,使社區更適宜人們的生活,更具有生活共同體的特征。①
2)大城市社區及存在的突出問題。大城市的人口高度集中,居民異質性高,很難像農村社區居民一樣具有眾多的相同點。也由于異質性高、工作節奏快,大城市社區居民之間交流不夠深入,往往存在感情色彩淡漠等特征。此外,大城市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有較為明顯的區分,具有明顯的獨立性。
可見,大城市社區與村落相比,是兩種不同的人類生存現象。在大城市社區中,人群的相互關聯性在逐漸降低,部分社區漸漸成為一個缺乏凝聚力的、存在感較低的組織,。認同感的不足直接導致了社區民主自治作用發揮不到位,居民的民主意識與民主能力相對薄弱,無法對社區服務形成有力支撐,給本就力量不足的社區治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2 “雙報到”與大城市社區治理
“雙報到”的開展,為大城市社區治理,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得到廣大黨員、基層黨組織的積極響應,也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果。
2.1 “雙報到”在北京市的開展情況
2018年,北京市全面開展了“雙報到”,探索建立起基層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雙報到”的長效機制,截止2018年12月11日,全市共9175個法人單位黨組織和71.73萬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回到屬地街鄉社區報到,共同參與社區治理。2018年上半年,通過“街鄉吹哨”基層黨組織共幫助社區疏解提升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127個,拆除違法建筑3751萬平方米。據12345熱線統計,市民對城市管理問題反映的數量較去年同比減少21%。②
以我單位為例,我單位三個辦公地點在職黨員共402人,居住地覆蓋了北京市所有城區及大興、房山、通州、順義、密云、昌平7個郊區縣,截止2018年底,所有在職黨員100%完成了雙報到,70.5%的黨員到社區開展了志愿服務活動,活動內容包含了社區環境整治、慰問困難群眾和孤寡老人、巡邏執勤、周末值班、文藝演出服務、捐衣物書籍、宣傳物發放、參加集體學習等內容,服務內容較為多樣。
2.2 “雙報到”對社區治理的積極影響
從在職黨員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可見,在職黨員為社區環境、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治安均做出了貢獻,對社區治理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增強認同感,提高社區凝聚力。大城市病帶來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人際關系的淡漠,黨員到社區報到,改變了以往8小時外純粹家庭人的狀態,通過社區這一平臺,結識了可能平日并不打招呼的鄰里。在一同開展的各類活動中,在同一個微信群中由陌生到熟悉,社區的凝聚力也逐漸提升。街鄉吹哨,黨員報到,在服務社區的同時,社區人的身份得到了認同,街道社區哨聲帶來了凝聚力,有利于政治參與的健康發展。
2)對社區治理隊伍進行了有效力量補充。社區治理涉及社區文化、社區環境、社區治安等方方面面,治理需要物質保障更需要人員的直接參與,大城市社區工作者緊缺,工作很難細致開展。雖然社區中的黨員人數眾多,但是組織關系在社區的黨員基本以退休黨員為主,能夠為社區治理投入的體力和智力精力較為有限。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參與志愿服務,恰恰緩解了這一問題。顯而易見的是,朝陽區中北路社區周末巡邏不再都是花白頭發的老人,年輕人的到來是隊伍更加高效而有生機。在孤寡老人和困難人群多的朝陽區芳園里社區,以前人手不足,看望慰問一圈需要半個月,在職黨員加入隊伍之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街鄉是最基層的政府,由于處于最基層,大大小小的政策,通常會通過街鄉貫徹落實,數量級龐大的業務主管部門,使得街鄉應接不暇。“雙報到”中“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給了街鄉一個變被動為主動的機會,通過這一方式,街鄉能夠有效調動區域內的各機關企事業單位,形成區域聯動,合力解決復雜問題,如五道口區域交通亂象通過“街鄉吹哨”區域內單位聯動,得到了有效解決。北京市各級紀委監委,還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對“吹哨報到”工作實行精準監督,確保了“雙報到”的落實,社區治理隊伍得到了有效的力量補充。
3)促進了社區民主自治作用的發揮。社區并不是一級政府,而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群眾民主自治的好壞,、對社區治理的成功與否有著重要的影響。社區治理中的民主不僅僅是“少數服從多數”的形式民主,更重要的是居民與社區領導、社區組織、政府之間的權責關系,所以,社區管理工作中要特別注意共同商議、尊重不同意見。民主自治的前提是居民參與社區的活動,沒有居民的參與,社區工作就失去方向與動力。黨員到社區報到,給了居民一個參與社區活動的路徑,參與社區活動培養了居民的民主技能和社區與社會意識,也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政治冷漠、避免了官僚作風。黨員居民的建言獻策,保證了制度與政策更加符合社區利益與需要,不管是幫助還是受助者,也不管是志愿者還是經營者,社區中的在職黨員,通過到社區報到,參與意識、責任意識、公民意識都有了顯著提升,極大的促進了民主自治作用的發揮。
2.3 “雙報到”服務社區的完善方向
目前的“雙報到”對社區治理發揮了較為積極的作用,形成了一個不錯的開局,但是也要看到“雙報到”的開展,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首先,參與意識還應該進一步提高,參與范圍還應進一步擴大,實現由“單位人”到“社會人”,由“要我參與”到“我要參與”的徹底轉變。現在,對社區活動的參與,還僅僅停留在在職黨員群體,廣大群眾的參與度還遠遠不足。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志愿服務大部分是由于單位要我來參與,而不是我要主動服務社區,下一步,還要在主動性和覆蓋面上繼續下功夫。
其次,參與服務的專業化程度還應進一步提高。社區要善用本社區在職黨員和群眾的資源,突出特色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理成效,社區可以大力發掘社區成員的職業特長,如發揮司法系統居民優勢參與普法宣傳和法律援助、發揮醫務系統居民優勢開展健康咨詢等,使志愿服務不僅停留在環境整治和巡邏巡視等大眾參與型工作,而是全方位、深入的融入社區服務的方方面面。
3 結語
社區治理不是底層社區的區區小事,而是關乎民生、民權、民主的大事,通過它,能夠充分反映出政治取向、社會價值、公民素質。“雙報到”對于社區治理來說是一個良好的嘗試,對政治參與和社區治理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對“雙報到”模式的進一步探索,將會對社區治理觀念轉變、政策完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改善、服務組織健全、居民政治參與意識強化等愿景的實現起到更加積極的影響。
注釋
①王思斌:《社會學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重排版,第173頁。
②數據來源:中央電視臺一套《新聞聯播》,2018年12月11日。
參考文獻
[1]王思斌.社會學教程(第二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重排版.
[2]王浦劬等.政治學基礎(第三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3]談小燕,李曉壯.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幾點思考[J].中國民政,2018年第23期.
[4]李浩.新時代社區復合型治理的基本形態、運轉機制與理想目標[J].求實,2019年第一期.
作者簡介
樊琪(1990-),女,漢族,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團委副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