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是近幾年最受關注的兩大發展新理念,本文是從矛盾的對立統一性原理來把握科技創新與綠色發展的關系。文本運用矛盾的對立統一性原理,從矛盾的同一性分析科技創新是綠色發展的根本動力和重要支撐;從矛盾的斗爭性分析科技創新的雙刃劍作用,必須以綠色發展的理念指引科技創新的正確方向,兩者是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關系。
關鍵詞:同一性;斗爭性;科技創新;綠色發展
眾所周知只有遵循自然規律的發展才是長久之計,因此我們所倡導的綠色發展道路是尊重規律,順應趨勢的正確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就“四化同步”的目標,提出了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而科技創新則是破解綠色發展難題的關鍵所在。
1 科技創新是綠色發展的根本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同時也是引領綠色發展的第一動力,而綠色發展是創新驅動的主要目標之一。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根據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科技創新與綠色發展之間是否存在矛盾,何為動力?我們可用于研究綠色發展與科技創新的關系。
1)矛盾雙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在對方那里獲得了對己方有利的因素,從而使雙方都得到了更好的發展。我們將科技創新是綠色發展的根本動力,那么綠色發展必然從科技創新中獲得發展。我們從現實出發,可以看到科技創新對綠色發展的推動性。如華北北部小麥的節水灌溉技術,不僅保證了國家糧食安全也促進了農業綠色發展。這一事實說明了科技創新是綠色發展的動力。再者,根據國家倡導的綠色發展,出臺的相關政策也有利于推動科技創新。如我國政府下發的《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規定畜禽養殖場沼氣發電上網享受可再生能源上網補貼。由此可見,國家倡導的綠色發展理念反過來也可以促進科技創新,綠色按照和科技創新都從對方那里獲得了對自身有利的因素,從而使雙方都得到來了更好的發展。
2)矛盾雙方相互貫通,規定了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綠色發展與科技創新兩者相互貫通,規定了我們中國特色綠色科技創新之路。我們還以上面提到的政府下發的《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為例,政府對沼氣發電的實際補貼,不僅鼓勵了科技創新的發展也有利于綠色發展。我們經常提到的污水治理技術,不僅提升了水資源的利用率,實現了綠色發展,也在一次次的技術改進中實現了科技的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與綠色發展相互貫通,這就形成了我們中國特色綠色科技創新之路。
3)矛盾雙方相互依存,每一方都在統一中得以存在和發展。我們知道人與自然的矛盾很直觀的體現在人們想得到更多的資源從而更好的生活,因此會向自然掠取更多的資源,侵占更多的自然空間,因而造成了今日人與自然對立的局面。為了緩和人與自然的矛盾,那么人類就要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所講的綠色發展不是回到原始生產方式,更不是降低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而是依靠科技創新的力量,讓我們既可以保持先進的生產生活方式,又可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空氣污染不僅是一直困擾人民群眾提高生活質量的一大阻礙,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也注定成為我們走綠色發展道路所要掃清的障礙,而解決這一難題的有力依靠就是科技創新?,F在社會涌現的很多先進的科學技術都可以應用于空氣污染的治理,減輕霧霾情況。例如吸附法、靜電技術、負離子技術、臭氧化、離子液體吸附、半導體光催化、低溫等離子體、膜分離、生物過濾等,這些技術如果不應用于環境治理那么它就沒有存在的價值,除此之外這些技術也可以在改善環境的應用中改進技術,從而促進自身的發展。
2 綠色發展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
1)矛盾的斗爭性是指對立面之間互相排斥的屬性,體現著對立雙方互相分離的傾向和趨勢。科技創新與綠色發展之間也存在這樣的斗爭性。上文提到科技創新與綠色發展相互貫通,相互包含,共同促進了彼此的進步與發展。但眾所周知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科技創新的成果應用于實踐往往是正負效應并行。比如原子能技術作為一種清潔,經濟適用的可再生能源,大大緩解了能源危機問題,更是為保護生態,綠色發展這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然而,發生在2011年的里氏9.0級地震所導致的福島核泄露事件,嚴重影響著人類健康和生物生存,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生態后果。這一事件無疑是科技與生態的對立,是我們沒有把握好科技這把利劍,讓它發揮了負面的作用。我們每年大量的使用鋼材和煤炭,用它們建造地鐵,修建鐵路,建造飛機等設施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然而這些設施所需的大量原料也加重了自然的負擔。這種你進我退的局面,體現了矛盾的斗爭性,矛盾對立面之間的對抗性。倘若無休止的濫用科技,必然導致科技創新與綠色發展的背離。
2)矛盾斗爭性的作用體現在量變和質變的過程。其在事物量變過程中的根本作用,就在于它推動著矛盾雙方力量的變化。我們在上文提到的資源消耗既可以通過技術的改進解決問題。無論是鋼鐵還是煤炭只要我們能夠堅持改進技術,一步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就一定能完成量的積累促進事物的質變,使科技帶來的負面作用轉化為促進綠色發展的正效應。例如將鹽堿地變為良田科技創新,就實現了資源的有效利用。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帶領研發團隊,計劃將海水稻種植測試面積從1萬畝擴大至近2萬畝,使鹽堿地變為良田的質變便是科技創新的力量?,F代社會生活中,人們的環保意識正濃,很多有條件的居民也會選擇更加綠色的生活方式,如選擇新能源汽車作為短途出行的代步工具,使用可回收的用具或重復使用包裝袋。這些看似是無足輕重的小事,卻是在一點一滴的積累量變,從而達到質的飛躍,使堅持綠色發展模式成為一種習慣。
3 堅持中國特色綠色科技創新道路
矛盾的對立統一觀點要求我們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地看問題。我們既要看到科技創新與綠色發展的相互促進,也要注意科技創新的雙刃劍作用,用綠色發展的理念指引科技創新的方向。如深海采礦技術,我們既要看到這項技術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資源,也要看到這項技術對海洋生態的影響,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的看待科技對綠色發展的影響;既要看到農業化肥技術帶來的糧食增收,也要看到現代社會鳥叫蟲鳴的消逝;既要看到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現代化大都市,也要想到城市熱島效應造成的影響。
推動綠色發展,要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關鍵,建立綠色發展科技支撐體系,運用核心關鍵技術推進綠色化變革,通過信息智能技術大幅提高綠色發展質量和效益,為綠色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3]金書秦.科技創新是破解農業綠色發展難題的關鍵[N].科技日報,2019-04-22(001).
[2]王朝.以創新驅動推進綠色發展[EB/OL].http://www.cssn.cn/shfz/201810/t20181018_4706602.shtml
[4]黃娟.科技創新與綠色發展的關系——兼論中國特色綠色科技創新之路[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8(02):33-41.
[5]陳慶修.推動綠色發展關鍵在科技創新[N].中國能源報,2018-07-30(020).
作者簡介
王亞蘋(1993-),女,河南,碩士研究生,中原工學院,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基本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