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燕玲

【摘 要】目的:分析健脾益腎方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微炎癥狀態的影響。方法:選擇住院及門診的慢性腎臟病患者60例,時間選擇階段:2019年3月~2019年12月,隨機電腦分組:對照組與研究組,其中,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研究組予以健脾益腎方治療。對組間治療后的血清C反應蛋白(CRP)、脂蛋白(a)[Lp(a)]、腎功能(血清尿素氮、肌酐、前清蛋白、清蛋白)進行指標對比。結果:就研究組而言,其治療后的血清C反應蛋白(CRP)、脂蛋白(a)[Lp(a)]低于對照組,且其腎功能(血清尿素氮、肌酐、前清蛋白、清蛋白)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性顯著.結論:健脾益腎方能夠改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微炎癥狀態,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實施價值顯著。
【關鍵詞】健脾益腎方;慢性腎功能衰竭;微炎癥狀態;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56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4-12-186-02
慢性腎功能衰竭屬于各種腎病的晚期階段,主要的臨床表現是:肌酐、尿素氮等代謝產物堆積在機體內部,進而造成機體水電解質紊亂與酸堿平衡性紊亂的情況發生;慢性腎衰竭的發病過程是無法逆轉的,經積極治療也無法阻止患者病情進入到尿毒癥的階段,對于該種疾病的治療重點在于早期加強治療干預,以此延緩腎衰竭的損傷速度,同時降低疾病死亡率[1]。據相關的調查顯示[2]:腎臟微炎癥狀況與免疫功能情況與慢性腎衰竭的發生之間存在密切相關性,長期的微炎癥狀態會促使病情惡化。中醫治療主張辨證治療原則,本文分析健脾益腎方對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微炎癥狀態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擇住院及門診的慢性腎臟病患者60例,時間選擇階段:2019年3月~2019年12月,隨機電腦分組:對照組與研究組。
對照組:30例患者存在16例男性與14例女性;年齡45~75歲,平均:60.77±5.22歲;病程2~6年,平均:4.44±1.12年;研究組:30例患者存在17例男性與13例女性;年齡46~75歲,平均:60.65±5.13歲;病程2~7年,平均:4.36±1.07年。
納入標準:(1)選擇CKD 3 期GFR 30~59ml/(min·1.73m2) 患者,尚未進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療者;(2)中醫辨證為脾腎陽虛。病例排除標準:(1)CKD1-2期、 CKD4-5 期及進入腎臟替代治療的患者;(2)中醫辨證為陰虛癥狀;(3)血清鉀離子濃度>5.5mmol/l,存在嚴重電解質紊亂;(4)合并有心、腦、肝、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5)原發病為系統性紅斑狼瘡、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接受免疫增強劑或免疫抑制劑治療;(6)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精神病患者;(7)擬行緊急血液透析治療者;(8)進行放化療治療的腫瘤患者;(9)實驗前1個月內有急、慢性感染。。組間資料對比,差異性不強,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研究組予以健脾益腎方治療。
對照組:積極治療患者原發疾病,依據患者具體病情給予糾正貧血、降壓、降糖和調脂等治療。研究組:健脾益腎方的基礎藥方有:黃芪30g、丹參30g、牡丹皮15g、淮山藥30g、生白術20g、肉蓯蓉10g、白豆蔻10g、生大黃5g、炙甘草5g。水煎分2次溫服,每日1劑,療程8周。中藥湯劑制備:中藥煎劑,所在單位中藥房統一代煎包裝,一劑兩袋,每袋100m l[3-4]。
1.3 觀察指標
對組間治療后的血清C反應蛋白(CRP)、脂蛋白(a)[Lp(a)]、腎功能(血清尿素氮、肌酐、前清蛋白、清蛋白)進行指標對比。
1.4 數據處理
此次研究所涉及相關數據資料均歸于SPSS21.0系統進行處理,計數與計量資料類型采用專業性檢驗方式(T檢驗與卡方檢驗)進行檢驗,P<0.05則有差異性。
2 結果
2.1 血清C反應蛋白(CRP)、脂蛋白(a)[Lp(a)]資料對比就研究組而言,其治療后的血清C反應蛋白(CRP)、脂蛋白(a)[Lp(a)]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性顯著。見表1
2.2 腎功能指標對比 就研究組而言,其腎功能(血清尿素氮、肌酐、前清蛋白、清蛋白)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性顯著。見表2
3 討論
中醫中,將慢性腎功能衰竭歸于“水腫”等范圍之內,會累及肺脾腎等臟器,腎病日久不愈。激素屬于西醫治療腎病的常用藥物,久用會損傷脾腎,進而導致氣虛無力與正氣虧損,中醫認為健脾益腎方可有效治療慢性腎病之中,健脾益腎方基礎藥方有:黃芪、丹參、牡丹皮、淮山藥、生白術、肉蓯蓉、白豆蔻、生大黃、炙甘草,其中,黃芪能夠起到補益肺脾與利水消腫的作用,白術可以健脾益氣,丹參等藥物則可以益氣扶正,牡丹皮能夠清熱、涼血、和血,淮山藥有助于益氣養陰、補脾肺腎,肉蓯蓉則補腎陽、益精血,豆蔻可以行氣,暖胃;上述藥物共同作用能補正祛邪,獲得肯定的臨床治療價值[5-6]。
結合數據:就研究組而言,其治療后的血清C反應蛋白(CRP)、脂蛋白(a)[Lp(a)]低于對照組,且其腎功能(血清尿素氮、肌酐、前清蛋白、清蛋白)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性顯著;由此可見,健脾益腎方能夠改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微炎癥狀態,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實施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張璇,魏科祥,孫娟娟,劉玫.健脾益腎泄濁飲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臨床研究[J]陜西中醫,2017,38(10):1415-1416.
[2]馮雪,高智.健脾益腎排毒法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Meta分析[J]河南中醫,2017,37(10):1774-1779.
[3]周道成,趙恒俠,周熠楠,張卓,張春虹,李惠林,劉雪梅,陳葉,李增英,王孟庸.王孟庸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經驗總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7,24(8):106-108.
[4]周雯靜,劉靈力,金周慧.我院中醫腎病專科防治慢性腎功能衰竭氮質血癥期中藥飲片處方用藥情況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6):87-89.
[5]張婷婷.童安榮主任醫師治療慢性腎衰皮膚瘙癢經驗[J]亞太傳統醫藥,2017,13(8):97-98.
[6]王建挺,林輝宇,阮詩瑋,丘余良.益腎健脾法治療脾腎氣虛型慢性尿酸性腎病46例[J]福建中醫藥,2017,4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