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華姬
【內容摘要】高中化學是高中課程中一門重要的課程,其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很多高中學生在學習化學的時候遇到很多難題。因此,在高中化學課堂中運用信息化教學方式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夠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新課程改革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對現階段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做了一個了解,并針對做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信息化教學;構建分析
高中化學是一門具有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在高中學習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化學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化學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生活現象幫助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理解。傳統模式的化學教學,只是單純的對于教科書上的講解,而忽略實驗教學對學習化學的重要性,限制了學習思維能力的拓展及全方位的發展。而信息化教學利用多媒體技術,運用聲音、動畫、圖形、影像等多種方式對課文進行授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于理解,全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觀察能力。
一、信息技術輔助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方面
(1)對信息化教學的興趣超過對知識的向往
由于現在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直觀了解等特征,受到很多教師的使用,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也是運用越來越廣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只顧著對新奇動畫的了解,并沒有去思考新奇動畫中所要體現出的知識內容,有學生還會沉浸在音樂中,而忘了聽講,甚至有些學生對著動畫神游,心思壓根就沒有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內容甚少[1]。
(2)自主學習、交流的能力和意識不夠
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知識的能力與精力是有限的,很多教師在運用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加大教學內容的容量,導致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大致了解一遍課件內容,來不及思考問題,找不到學習重點,跟不上教師的思緒,嚴重降低了課堂質量。
2.教師教學方面
(1)盲目的運用多媒體,忽略傳統教育的優勢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化學實驗是化學科學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不可取代的[2]。但是很多教師把化學實驗利用多媒體動畫的方式表現出來,認為這樣才能節約實踐,提高教學效率,殊不知沒有讓學生親自去動手操作,實際觀察,弱化了化學實驗的功效,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思考能力的發展。
(2)對多媒體教學持有懷疑態度
很多教師受傳統教學的影響,覺著多媒體教學只存在于公開課這種類型上使用,在常規教學中的實用性不強。由此一來,降低了教學速度于質量。
(3)利用PPT課件替代了黑板
教師是學習的主導者,單純利用PPT課件授課,讓教師成為知識的“放映者”,學生成為觀眾,在課堂中沒有交流、溝通,使師生、生生之間銜接不自然。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策略
1.正確把握信息化教學方式的輔助教學地位
很多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過分的利用信息化教學,導致學生的主體位置被代替,這種方式不僅不能提高教學質量,還會使學生過分依賴信息化教學,學習成績下降。信息技術教學只是高中化學教學中輔助教學的工具,不能完全代替教師,化學本身就是實驗學科,它是要利用學生在實驗中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魯科版高中化學選修1《走進化學科學》時,本章主要是要讓學生了解21世紀化學發展的基本特征與發展趨勢,明確化學在科學技術存在的重要意義,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化學是分子層上認識物質和制備新物質這樣一門重要的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不能單純的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或視頻來讓學生了解化學科學,還要準備一些化學實驗物品進行化學實驗。在課堂上老師用多媒體播放圖片“溶洞景觀”,由此讓同學們思考為什么溶洞的形態會發生變化,然后請一位同學上臺配合老師做一組化學實驗,首先將一杯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適量的二氧化碳,通入適量的二氧化碳會有碳酸鈣沉淀發生,接著將其杯中注入過量的二氧化碳,然后觀察實驗現象結論:碳酸鈣又溶解成可溶的碳酸氫鈣,由此告訴學生溶洞的形狀的變化就是因為溶洞內含有濃度很高的二氧化碳的緣故,就這樣利用多媒體與實驗相結合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對化學有一個深入了解。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合理的將信息技術教學與實驗教學相融合在一起,把握好教學方法與思路,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體現信息化技術輔助教學的優勢,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提高教學水平。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
正確的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是達到學習效果的最好手段。在現階段高中化學信息化教學中運用最多的就是希沃系統和教學助手這兩種教學方式。下面我就對此兩種教學手段分別做一個詳細的講解。
(1)利用希沃系統進行化學教學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也漸漸融入新的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利用希沃系統進行化學教學,而在希沃系統里面我們使用最多的是希沃電子白板,它就像一塊巨大的電腦觸摸屏,不僅繼承黑板的所有功效,還綜合了當前多媒體制作程序的能力以及利用相機將操作過程在大屏幕上顯示,極大的方便了我們課堂教學[3]。例如在學習魯科版高中化學《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序》這一章節中,首先我們就是要觀察物質外觀的性質,我們以研究氯氣的性質為例,在課堂上老師把準備的氯氣瓶通過相機的方式把他放大到電子白板上,這樣學生就不用都跑到講臺上來觀看,在電子白板上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它外觀的性質。在做實驗的時候同樣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坐在座位上就可以觀看實驗過程及實驗反應,并讓學生對此化學實驗發生的現象做出討論,然后將得出的化學公式列在電子白板上,老師對此公式做出詳細的講解加深學生理解。借助這種觀看實驗過程的方式,節省了做實驗的時間,并將抽象的化學現象直觀的展現在學生眼前,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還可以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獨立探索并解決 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
(2)利用教學助手進行化學教學
教學助手也是現在化學老師非常喜歡的教學手段,它是專門為教育教學量身打造的一款教學新產品,它具有一秒鐘文檔快速電子化、隨手剪輯、制作題集、連拍分類歸檔、快速組卷等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高速、高清的展示模式,結合鼠標進行隨意拖動、縮放、批注等優勢來提高化學教學的速度與質量。例如在學習魯科版高中化學選修2《元素周期表》時,元素周期表是根據原子序數從小至大排序的化學元素列表。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通過助學助手將元素周期表的結構畫出來,讓后可以讓學生對此進行一個分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教學助手可以用鼠標隨意更改、拖動這些優勢,在屏幕上為學生進行拖動分類,還可以在單獨一味元素上批注,方便學生理解,這樣一來就可以減少教師在黑板上寫教材的時間。在課后教師還可以布置線上作業,在第二天的時候進行線上批閱、講解,可以讓學生很直觀就知道自己的問題出現在哪里,還可以與老師進行線上溝通、請教,提高教學效率。
結語
信息化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運用中越來越廣泛,它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也能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學會利用信息化教學的優勢,運用新的教學方法策略,規避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一些缺點,只有這樣才能將信息化教學的優勢發揮出來,提高化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改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實現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宋曉敏.高中化學信息化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37):75.
[2]劉珈利.大數據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8,15(12):250+252.
[3]劉海峰[1].利用信息技術提升高中化學教學[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0):112.
(作者單位:福建省沙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