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盛崢 蔡嵩 翁利斌 杜全成
【摘要】新形勢下的人才培養提出了緊貼崗位的需求,因此,課程教學必須突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著眼于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這是課程教學改革的根本動力。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教員把豐富的課程內容講透,學生對理論性內容理解透、對應用方法吃透,是課程教學改革需要直面解決的核心問題。
【關鍵詞】課程? 教學改革?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1-0003-01
一、引言
課程的教學改革設計理念是:強化應用,助學生提升能力;著眼發展,助學生拓視野。具體思路是:基于SPOC平臺,探討建立以課堂教學為主體,自學、拓展、練習、測試、討論等多維度課下學習為輔助手段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課程教學效率,提升課程學習效果,培養學生。
二、相關措施
根據教改設計理念,課程的教學教改圍繞“應用與拓展”,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展開。
(一)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安排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刪減基礎、強化應用、著眼發展。
1.刪減基礎。同時根據學生的特點及新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一些基礎性內容被刪減或調整。
2.強化應用。考慮到本科專業學生的第一任職崗位的具體需求。
3.著眼發展。利用SPOC平臺,添加了較為豐富的課后閱讀材料,并提供了一些相關網絡資源,通過這些課外的閱讀,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各類應用有所了解,拓寬了視野,為今后工作做了有益的積累。
(二)教學方法
目前的教學方法手段很多,傳統的講授式、案例式、問題探究式、研討式、實踐式等等,不同的教學方法適用不同的教學內容,無論是選用哪種教學方法,都是讓教學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讓學生的綜合素質或能力得以提高。對一門課程而言,其常常包含了理論性內容、應用性內容、實踐性內容等多個方面,因此,課程教學往往是對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
課程內容非常豐富,由于課時的限制,針對學生特點對課程內容進行了精簡。本次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是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分析應用能力,其次是拓展對專業知識應用的視野。在教學方法上,選擇以課堂講授為主體,基于SPOC平臺的預學、測試、拓展等多維度課下學習為輔助手段的教學模式。課堂講授突破了以往傳統的教員單向灌輸式,采用“4+1”的課堂講授模式,“4”即問題引導、理論精講、教員釋疑、學生講解等四個環節融合于課堂講授中。
(三)綜合運用
本次課程教學改革充分利用SPOC平臺,建設了豐富的在線教學資源,包括微課、視頻、專業知識實例、試題試卷、拓展材料等等,這些資源為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此外,SPOC平臺也為在線跟蹤學生的平時學習狀況,更客觀地評估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了較為可靠的依據。因此,本次課程教學改革對考核方式也進行了改變,課程綜合成績由期末考試占50%、平時成績占50%構成。平時成績由平時作業成績、在線測試(專業知識應用案例分析)成績、預學情況、課堂表現和參與度等幾項構成,參與度則包括了在線提問與發帖、在線學習時長等。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跟蹤和評估考核,有效促進了學生平時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促進了學生積極的思維。
三、教學改革效果
通過教學內容調整,強化了專業知識分析基本方法的應用,使學生掌握的知識能更好地適應未來崗位工作需要;通過教學與學習方式的改革,運用課前預學與測試、課堂講授與釋疑、課后鞏固與拓展的方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了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拓展了學生關于專業知識應用的視野,這些將更好地增強學生今后崗位工作和學習的專業素養,為成為適應新形勢需求的新型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教改特色
通過課程的教學改革的實施,建立了基于SPOC平臺,以課堂教學為主體,多維度課下學習為輔助手段的教學模式,營建了一種多元、自主且活躍的教與學的氛圍,培養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分析應用能力,拓展了學生對專業知識應用的視野。
課程教學改革具有以下特色:
(一)培養目標明確
根據課程特點、學生特點及人才培養的需求,確立了明確的課程教學改革目標:即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云圖分析能力,拓展學生對專業知識應用的視野。
(二)教學內容更貼近人才培養需求
由于學時的壓縮和緊貼崗位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基于“刪減基礎,強化應用,著眼發展”理念的精簡和調整。
(三)全面培養學生能力素質
通過課前預學與測試、課堂問題引導與釋疑、“今日專業知識熱點”分析與講解、在線測試、課后一練與拓展、課后提問與發帖等多種形式的教與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其學習主動性,有效提高了學生問題分析與知識應用能力,對學生的多方面素質提升有積極的影響。
作者簡介:
王林(1980.8-),男,漢族,山東棲霞人,本科學歷,工程師,研究方向:海洋水文氣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