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燕玲
【摘要】初中數學是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科目,學生通過學習初中數學可以培養自己的抽象思維,提高自己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因為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存在著很多弊端,所以國家教育部門也對初中數學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探究性教學模式也被應用到了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探究性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是著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但是教師在應用探究性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本文將主要論述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更好的實施探究性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數學? 探究性教學? 思考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1-0140-02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教師成為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管理者和促進者,受新課程改革的影響,教師在實施探究性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比如教師過分強調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使得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流于形式;教師過分注重學生的獨立學習,使得教師的管理作用和促進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等等。為了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為了完成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教學目的,下面將具體探討教師在實施探究性教學的注意事項。
一、進行課前導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探究性教學模式的前提是學生對數學感興趣,因為只有當學生對數學感興趣時,學生才會主動的探究,而進行課前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途徑。課前導入是教師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為課前導入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為學生創設發現問題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初中數學教師進行課前導入時,可以列舉生活中的一些實例或者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來引出今天要講的內容,另外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前導入。初中數學非常注重學生的抽象思維和自主探究能力,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單純的講解書面上的知識,忽略了生活中的現象和數學的聯系,就會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不夠深刻。例如教師在講解一次函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例,比如電話費問題,一般電話費的月租是十塊錢,免費分鐘數是100分鐘,超過100分鐘之后,一分鐘是3毛錢,如果小明的爸爸一個月打了150分鐘,那么小明的爸爸這個月需要交多少錢的話費?通過這樣的事例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一次函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引導學生預習課本,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預習課本是培養學習自主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徑,學習通過預習課本可以帶著自己的問題和困惑進入課堂,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但是,預習也不是單純的通讀課本,勾畫教材中的概念和公式,預習也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探究能力,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預習課本的時候分四步進行。
1.可以帶著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解決?可以要求學生帶著這三個問題通讀課本,然后理解具體概念,發現自己的不懂之處。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之中都沒有認識到文本閱讀和提問的重要性,大多數學生都沒有自己的學習思維和學習意識,只是一味的教師講什么,學生記什么,不利于學生探究性思維的養成。因此教師在講授之前不妨讓學生思考需要做什么,這個單元的大概內容可能是什么?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先進行探究,課堂之中再結合教師所講述的具體內容進行對比,那么這樣的課堂效率和課堂預習才是高效率的。
2.親自推導公式。初中數學中存在很多的公式,有的課本上有推導過程,有的課本上沒有推導過程。在推導的時候,要逐步進行,明白前后是如何得到的。現在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都過于細化,很多公式推導,公式應用都會反復的講解給學生聽。這其實是一種十分不好的教學習慣。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中長期會養成一種:慢慢聽,慢慢理解的心態。這其實是不符合初中快節奏教學的需求的。教師應當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經歷一段“困難期”,這個困難期就是教師在公式講解的時候,只會進行一次演練,其余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和學習。如若大規模的學生在一次的演練之中無法推導出應用意義,教師再進行第二次。這就會在課堂之中逼迫學生集中注意力,不被大部隊所趕超。
3.掃除絆腳石。初中數學知識連續性很強,如果前面的知識沒有掌握,后面的知識很難消化和理解。在預習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有不明白的,自己要及時弄明白,從而幫助自己形成完備的數學知識體系。掃除絆腳石其實不僅僅需要學生的努力,還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困難。將各種難題進行總結和歸納,突發性的對學生進行各種章節測試,讓學生在難題之中認識到自己的學習不足之處。另外,對于一些特別有典型特征的題目教師還可以進行小黑板總結,每一周可以花一節課或者是半節課總結學生一周以來遇到的各種難題。那么在日積月累下,學生所能接觸的題目種類也變相的增多了,學生所具備的解題方法以及解題思路也變相增加,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4.試做練習。在預習完之后,可以把相應章節的習題做一下。課本上的習題都相對簡單,如果能夠完成,說明這一章節自己的預習效果很好。如果在做題過程中,發現解決不了某一道題,這其實是個好的現象,這樣學生可以充分思考,并且帶著問題進入課堂,解決自己的問題,完備自己的知識體系。課后的習題練習也是一種提升訓練。很多學生在一個章節的學習之中經常會出現一種自滿的感覺,認為自己對于這個章節的內容已經十分熟悉,甚至是各種題目都能解出來。那么這個時候增多一點習題量,增多一點難度會打消學生這種自滿的心理,有利于學生提升自我。筆者在多年教學的觀察之中發現,越是認為自己的公式吃透,考試沒問題的同學越是容易出現丟分,數學成績也相對較差。這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過于自信缺乏鍛煉。
三、在初中數學實施探究性教學的一般步驟
1.創設情境。創設情境是教師實施探究性教學的第一步,在實施探究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或者微課等形式幫助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例如教師可以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或者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等等,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會讓學生感覺到身心舒暢,一段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會讓學生自發性的參與到課堂之中,不斷促進學生發展和成長。
2.啟發引導。探究性教學模式不是教師放手不管,把全部的學習時間留給學生,因為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是學生完成自主探究任務的關鍵。教師在創設完情境之后,教師一定要將即將探究的問題提出來,然后讓學生根據情境和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在啟發引導環節,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合理的啟發,從而使得探究性學習高效的開展。另外,教師所設計的啟發內容一定要與內容相關,不能出現偏差。
3.反饋交流。學生在探究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并且將交流之后的答案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匯報,教師要對每個小組的匯報情況作出評價和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在自主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使得探究性教學模式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探究式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不斷的互相總結,除了學生需要做出改變之外,教師也需要聽從學生的教學建議,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之中敢想,敢說,敢爭,這樣才是有趣并且高效率的數學課堂。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探究性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但是,教師應該做好課前導入、引導和啟發工作,鼓勵學生自主預習,從而使得探究性教學模式更好的為初中數學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陳林.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效益[J].數理化學習,2008(10).
[2]葉澆城,向鶴梅.課程數學標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