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梅
【摘要】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不僅教育模式得到了不斷的更新,班級管理模式也需要發生較大的變化。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需要老師們加強對班級管理的重視,但如果仍采取傳統的管理模式,那么很難取得理想的班級管理效果。這就需要將信息技術助力班級管理、德育教育、課堂教學及家校合作等方面的作用發揮出來,構建更為和諧的班集體,促使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本文基于傳統的小學班級管理模式,對信息技術助力班級管理變革的策略進行了探討,旨在不斷提高班級管理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 班級管理? 信息技術? 變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5-0217-02
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能為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帶來新的契機,開展更具特色的班級管理工作,不僅能夠讓學生更樂于接受老師的管理,還能夠極為顯著的提升班級管理效果,能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奠基。為此,深入分析與研究信息技術助力班級管理變革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教育意義。
一、傳統的小學班級管理模式分析
1.班級管理繁瑣,效果不顯著
小學老師想要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就需要對全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與掌握,所以老師常采取紙質式的記錄方案,這樣雖然也能夠對學生的基本信息及成績等進行管理,但很難在需要之時快速調取,并且教育教學針對性較差,這勢必會局限班級管理效果。
2.德育教育不夠理性
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視度,但就從目前的班級管理現狀來看,雖然也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但對學生德育評分之時總是體現出極強的主觀特點,難以體現出公平公正特點,這會導致德育教育不夠理性,學生不能夠接受,自然就會導致德育教育效果不佳。
3.課堂教學過于無趣
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課堂教學管理是極為重要的一方面。但從目前的課堂教學實情來看,較多的老師堅持的仍是講解式教學模式,使得課堂教學單板無趣,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班級管理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
4.家校合作方式過于傳統
傳統的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雖然家校之間有一定的合作意識,但其合作方式過于單一,家長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等情況,會不辭辛苦的跑到學校中,而老師為了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也會通過家訪及舉辦交流會等形式,此種家校合作方式過于浪費時間,無法進行實時溝通,自然會局限家校合作的效果。
由此可見,在現代化的小學班級管理之中,傳統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出來,這就需要將信息技術運用到班級管理之中,為班級管理質量及效率的不斷提升而助力。
二、信息技術助力班級管理變革的策略分析
1.建立電子檔案
班級管理過程中老師面向的是全體學生,其管理內容是十分繁雜的,這就需要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的班級管理過程中,不斷簡化班級管理過程,提高班級管理效果。比如:可以對班級中每位學生建立電子檔案,根據學生每學期的不同表現,需要定期對之進行信息更改,將之作為班級管理的有效依據。電子檔案中的信息除了需要有最基本的姓名、性別等之外,還需要將考試成績、參與活動情況、得獎情況等記錄其中。此種電子檔案就好比學生的成長記錄袋,只需要將之存儲于電腦之中即可,老師在需要之時可以快速調取信息,對學生的過去和現在對比,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學習、行為等中存在的盲區,能使得老師制定出更具針對性的教育管理策略。所以,電子檔案的建立都使得老師更高效的對學生進行集體管理、個別管理,為學生的全面性發展不斷提供有益的數據。
2.提高德育教育針對性
德育教育是班級管理的重要內容,其重要性不可忽視。以往班級德育教育之中,老師總是對學生進行主觀的德育評價,使得學生難以接受。而在信息技術背景下,老師就可以借助計算機的分析功能,在德育方面確定一些日常表現,如每日衛生打掃情況,作業完成情況等,將這些作為評價學生某一特定時間段日常行為的重要依據,將之輸入到電腦中,讓計算機自動進行信息匯總和分析,形成科學、準確的德育分數。通過此種客觀的評價之后,老師就可以基于學生品質欠缺的方面,以他們能夠接受的視頻案例展示、電影片段展示等方式,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取得更為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另外,針對展示出來的德育分數,老師還可以組織全班學生共同來探討提高思想品質的策略,學生們提出了相互監督、德育知識學習、德育小品表演、辯論會等多種形式,老師可以利用這些途徑來開展德育教育,進一步強化德育教育效果。
3.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信息技術助力班級管理變革,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課堂教學,只有給學生營造更為和諧的學習環境,才能夠取得更為理想的班級管理效果。具體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更新教學理念,采取創新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逐漸的享受課堂學習。比如:利用微課、電子白板、教育APP軟件等來教學,這樣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中,學生既能夠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又能夠不斷拓展學習視野,能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全面,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之時,自然班級管理的難度會越來越低,班級管理效果會得以不斷提升。
3.家校通力合作
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對學生的管理,除了需要做老師的努力之外,還需要和家長做好有效的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夠逐漸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為此,這就需要老師從以往費時費力的家校合作中走出來,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家校合作之中,提高家校溝通的實效性,商量出最佳的管理策略。比如:可以和班級家長建立一個微信群,及時將學生在校期間的實際表現以文字、視頻等方式,每天發到聊天群中,也要鼓勵家長將學生的實際表現,以文字及視頻等便捷方式發送于群中,以便于家校兩方對孩子每天的表現進行全面了解,研究出更加針對性的教育策略。如班級中有位學生總是上課睡覺、說話,通過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分析,發現這位學生不是不喜歡學習,而是因為最近心情不好導致的,所以沒有學習的心思。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多關心學生,多與其進行溝通與了解,一方面能夠幫助孩子疏解其不良情緒,另一方面還能夠將有效的調適心情的方法傳授給學生。相信通過不斷的家校通力合作之后,家校能共同糾正孩子的不良思想、行為等,并傳授給他們豐富的學習方法、調節情緒方法等,讓學生感受到父母及老師對自己的關注、關愛與重視,促使小學生得以真正意義上的身心健康發展。
總結
現代化教育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融合,已成為教育教學的必然趨勢,能夠簡化班級管理過程,拉近師生、家校間的距離,給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及成長環境,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的不斷提升,促使小學生得以真正意義上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超.信息技術下的小學班級管理模式新探[J].文存閱刊.2018(18).
[2]王曉燕.運用信息技術增強小學班級管理[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05).
[3]林進素.與它“親密接觸”——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小學班級進行有效管理[J].浙江教育技術.2010(06).
[4]劉輝,康文彥,劉彥芝.利用信息技術 輔助班級管理[J].山西電教.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