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繼濤
【摘要】現在的農村學校的發展正面臨無法得到重大突破的情況,雖然學校得到了創辦,但由于農村環境的影響讓其發展存在很多的阻礙,比如:偏遠地區由于資源較少,硬件設施較為落后,并且農村屬于欠發達地區,經濟落后,教師隊伍存在人數不夠以及教師資源質量較差,教育工作能力不足,大多都是不專業的老師導致“一個學校一個教師,只有十個學生,一人教七八科”,不僅給教師帶來了沉重的教學壓力,而且教育質量不夠,學生們的課業也無法體現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們的成績和能力也更加落后于其他城市學校的學生。因此,只有突破創新才會贏來農村小學的春天。農村小規模學校在日后也會有其價值和能力。
【關鍵詞】農村小規模學校? 班級管理? 困境與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1-0204-02
引言
由于教育教學的傳統化發展,農村的教育問題也慢慢的浮出了水面。建設和促進農村小規模學校是為了保證農村教育,促進農村發展,促進城市和鄉村結合的一個重要過程。教育部應該把教師資源合理分配到農村學校。
一、農村小規模學校班級管理的困境
(一)學校面臨規模較小
由于改革開放以來,義務教育的實行,減少了農民的負擔,增加了孩子們上學的機會。但是,在農村偏遠的地區還是會在教學上面臨著困境。小規模學校由于學生的缺少,師資力量的不充分,導致學生的數量不超過十人。學校的面積直接決定著學校的持續發展,沒有規模的學校所說的一切都只是在紙上談兵。但是如果放棄農村小規模教學,這樣很不利于山區孩子的成長。因為在此環鏡下,所以導致學校要與外界學校進行聯盟,引進新型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論,為農村小規模教學帶新的生機。
(二)學校基礎設施缺乏
由于農村的學校基本上建立在村與村之間,山路崎嶇,步行困難,導致學習環境較差,沒有基本的基礎設施,例如體育設施,圖書資源等基礎設施。例如,十所小學中,只有三所學校有圖書室,圖書分別只有120本至1000本左右。跟據實際的情況得知,農村學生的課外書籍稀少。而且大多數農村學校都沒有多媒體教學,無法得到較新的學習知識,滿足不了學生對于學習的渴望。因為沒有實驗器材,學生無法動手操作,只能學習簡單的基礎理論,所以要注重學校的基礎設施的建設。
(三)師資力量薄弱
優秀的教師團隊能夠促進學校的發展。而農村小規模的學校配備的老師極其不均衡。大部分老師除了上本身的課程還要上其他的課程,導致老師疲憊,也有一部分是因為農村的環境導致大部分的老師不愿意去面對等情況導致農村小規模學校的師資力量薄弱,農村教育的發展有著困難。所以國家要協調好這些師資資源,怎樣做到城市與鄉村,和諧統一發展。
二、農村小規模學校班級管理的創新
(一)農村小規模學校尋求發展的道路
當前,我國實行的義務教學方面,農村作為最薄弱的一個環節,期待著創新。要清晰的明白,對于農村來說,教育教學是具有必然性的。所以,對于農村小規模班級管理的創新正在慢慢的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現在有許多的農村小規模學校都與其他學校進行聯盟活動,因為這種組織形式能夠有效的幫助學校獲得資源,聯盟的組織架構、運行方式、課題研究等都有很多的創新和突破,可以互相幫助。以四川廣元市利州區小規模聯盟為例,其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學校管理常規模式得到突破,老師希望有個好的前景,而學校則希望發展有新的里程。雖然,在許多的大城市都是使用的普通模式下的教學,但是,因為所處的教育環境不同,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一樣。農村的教育要尋找自己的道路,為自己找到最合適的方向。農村學校的創辦,則體現了社會對于每一個人受到教育的權利。農村小規模學校之間的結盟,是為了協同發展且相互支援,使得農村小規模學校可以有新的模式。
(二)小規模學校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
由于在農村教育資源的稀缺性就決定了必須注重有效利用,因此如何合理地分配這些稀缺資源,并且提高效率地利用有效的資源,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益,成為農村學校追求的目標。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由于位置偏僻,往往得不到重視,例如,在電視中有個學生這樣說道,每天上課的人都只有我一個人,連個同學都沒有。所以各種各樣的資源得以利用就顯得極為重要。在這種情況之下,政府要對農村的學校,尤其是對小規模學校進行資源投入,以此來滿足學生對于學習的渴望,這就需要國家合理而有效分配教學資源。另一方面,社會的力量是巨大的,廣大的企業和商戶其實是愿意做一些慈善事業的,因此,通過政府宣傳和鼓勵,能夠籌集到資金改善農村的教育資源與硬件設施狀況,并且也能夠減小政府的資金壓力,同時這些企業商戶也能夠樹立起自己的良好市場形象,充分發揮社會的力量,這是一舉多得的措施,若能仔細斟酌實施,一定能夠使農村的教育得到飛速的發展。
(三)小規模學校主動尋求自主發展
因為農村小規模學校具有自身特有的價值,它的存在和開發給農村的學子帶來希望,為了實現農村的發展。小規模的學校是我們給予農村的基本,也是為了提高教育質量,更是為了保障受教育者受到教育,十分利于教育教學。其次,也是因為農村小規模學校具有自然性和文化保護的價值,并且彰顯了農村的自然、社會與農村人需要農村教育的需要。這就是為什么農村教學是具有意義的。小規模學校大部分都是位于偏僻的農村,為了給孩子提供最基本的教育,為孩子提供入學的機會,是無法缺少的教育方法。事實上,小規模的學校也并不一定是糟糕的,沒有質量的學校,恰恰相反,我們能夠通過改變學校自身的管理機制,充分利用好自身資源也能夠將“小規模學校”變為針對性堅強的“精英學校”,積極向其他的優秀的,辦學質量高的,教育教學質量較好的學校學習借鑒,從他們身上吸取知識經驗,從別的學校辦學經驗上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學校的管理和辦學模式,堅持“以人為本”,緊跟時代的步伐,堅持與時俱進,結合自身情況,堅持實事求是的辦學理念。打造高質量的,創新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小規模精英學校。所以對于學校而言,只有自主的尋找其發展路線,才能正確確定創新的方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實行教育改革的國家來說,農村小規模學校是農村最基本,最基礎的教學模式。因此,小規模學校建設應該是為了提供更好,更便利的社會狀態。它雖然面臨著許多困難,但是確實保障著農村孩子的基礎教學,只有政府和社會為農村這些欠發達地區提供資金扶持,提供完備的硬件設施資源,提供良好的,高質量的,更專業的教師資源,同時充分利用相關的政策扶持農村小規模學校,農村小規模學校會得到更好的發展。而另一方面,學校自身也應做出相應的改變,積極學習其他精英學校的辦學模式,改革管理模式,主動尋求自主發展,合理利用好教育資源,將十幾個人的“辦學質量差的,小規模的半吊子學校”打造成“創新的,符合時代要求的精英學校”。我相信,只要不斷的創新,遲早有一天小規模也會變成未來教育。
參考文獻:
[1]周艷麗.淺談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J].教育與職業,2007年, 23.
[2]李永忠,李坊銀.鑒往知來? 革故鼎新———小學教學管理的幾點嘗試[J].江西教育,2007年,11.
[3]周浩波.教育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