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禮蘭


【摘 要】 ?目的 : 分析二維超聲心動圖技術對川崎病(簡稱KD)的作用分析。方法 : A組研究對象為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來院治療的74例KD患兒,行超聲心動圖檢查。B組研究對象為同期入院接受超聲心動圖檢查的74例健康兒童。分析KD患兒并發冠狀動脈病變(簡稱CAD)的幾率,對比心功能變化。結果 : A組患兒的CAD檢出率為54.05%(40/74),以冠脈擴張最為常見,多發于亞急性或是急性期。兩組的冠脈內徑和左室舒張早期/晚期二尖瓣充盈最大速度(簡稱E/A)、舒張早期充盈最大速度(簡稱VE)、舒張晚期充盈最大速度(簡稱VA)等心功能指標有差異(P<0.05)。結論 : 超聲心動圖可明確鑒別KD患兒的病理改變,發現心功能變化情況,進而指導臨床治療方案的合理制定。
【關鍵詞】 ?超聲心動圖;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心功能
KD的病理改變為全身性的小血管炎,是發病率較高的急性病,以發熱為主要癥狀,高發于小兒群體[1],其被認為是后天性心臟病的首要病因,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常見并發癥為CAD。動脈瘤與冠脈擴張是KD患兒的CAD主要病型,同時會影響心功能,影響預后。本研究對象為74例KD患兒與74例健康人員,旨在探究超聲心動圖的檢查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A組研究對象為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來院治療的74例KD患兒,行超聲心動圖檢查。納入標準為:確診為KD;無其他系統合并癥;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為:猩紅熱等皮疹性病變;伴有全身性關節炎;伴有滲出性紅斑。其中,A組男40例,女34例;年齡7個月~8歲,平均(4.04±0.33)歲。B組研究對象為同期入院接受超聲心動圖檢查的74例健康兒童,其中男42例,女32例;年齡6個月~7歲,平均(4.18±0.26)歲。兩組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受檢者均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儀器選用多普勒超聲心動圖儀,探頭頻率設定為2.5~5.0MHz,囑受檢者保持左側臥位或是平臥位,若患兒不合作,則口服水合氯醛,劑量為50~60mg/kg,使其盡快入睡。調為二維切面,于大血管部位取短軸切面,觀察左側冠脈主干,適度傾斜探頭,觀察回旋支與前降支近端,將聲束向右傾斜,觀察右側冠脈主干,確保切面清晰后放大,并停楨。在冠脈開口0.5cm處對冠脈內徑進行測量,連續3次,計算平均值。于胸骨旁左室取長軸切面,經M型儀器測量室間隔厚度(簡稱IVSt)、左心室舒張期內徑(簡稱LVDd)左室后壁厚度(簡稱PWt)與左心室收縮期內徑(簡稱LVDs)等數值。將數據錄入自動分析系統,經Cuben法進行左室收縮功能相關指標測量,包括射血分數(簡稱EF)和左室短軸縮短率(簡稱FS)等。于心尖四腔取心切面,取樣容積為二尖瓣環部位,測算左心室舒張相關指標,包括E/A、VE與VA。
1.3 觀察指標
分析超聲心動圖對于CAD的診斷情況;觀察以上心功能指標,并記錄左主干內徑(簡稱LMCA)、右冠脈近端內徑(簡稱pRCA)和左前降支內徑(簡稱LAD)等冠脈內徑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n,%)和計量資料(? ±s )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診斷效果
A組患兒的CAD檢出率為54.05%(40/74),其中,亞急性與急性期檢出率為67.50%(27/40)(發病<21d),診出24例(88.89%)冠脈擴張,3例(11.11%)動脈瘤,其余13例(32.50%)冠脈擴張均于恢復期(發病21~60d)被診出。
2.2 對比心功能變化
對比兩組的E/A、VE和VA等心功能指標有差異(P<0.05)。見表1。
2.3 對比冠脈內徑
A組的冠脈內徑均大于B組(P<0.05)。見表2。
3 討論
KD是血管性疾病,臨床表現為小血管擴張,進而導致血管瘤,多發于冠狀動脈,少數患兒呈一過性擴張,冠脈內徑可自行恢復,無異常表現[2]。但恢復過程漫長,且伴有血管內皮細胞廣泛遷移和平滑肌細胞大量擴散等情況,使血管壁形態異常,內皮功能持續性障礙,最終導致冠脈閉塞抑或狹窄。為此,臨床認為:于KD早期監測冠脈損害情況可預防并發癥,改善治療效果。冠脈造影是KD并發CAD患兒的診斷金標準,可明確檢出冠脈狹窄、動脈瘤和冠脈閉塞等情況,診斷高效且可靠。但其屬于有創性操作,危險性強,診斷費用高,患兒與家屬的認知度較低,且對醫療條件具有嚴格要求,難以在臨床實踐中廣泛使用[3]。二維超聲較為安全,且具有無創性和可重復性,可顯示冠脈病變位置,測量冠脈內徑,評估心功能變化。超聲心動圖是二維超聲的新型技術,可清晰顯示冠脈近端與遠端情況,圖像分辨率高,可明確鑒別動脈瘤和冠脈擴張,且能夠評價血管內膜增厚、毛糙等情況,可重復檢查,具有經濟、快速與有效等診斷優勢[4]。現階段,超聲心動圖被認為是KD患兒的理想診斷方式,相關學者提出:KD急性期應定時給予超聲心動圖檢查,以評估冠脈病變情況,給予早期干預,防止心肌組織嚴重損傷[5]。
本研究結果表明:A組患兒的冠脈擴張多發于亞急性或是急性期,因此在KD亞急性或是急性期時,應積極進行心功能檢查,預防嚴重的冠脈病變,以保證治療預后。對比兩組的冠脈內徑和E/A、VE、VA等心功能指標有差異(P<0.05),說明KD患兒可出現明顯的心功能和冠脈內徑改變,可根據以上病理改變評估患兒的CAD疾病程度,進而制定科學療法。總之,超聲心動圖對于KD的診斷效果顯著,能夠診斷出CAD疾病程度,可作為該合并癥的常規診斷方式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雪蘭,鄧娟,陳娟,等.二維斑點追蹤超聲心動圖評估不同病程川崎病患兒左心室心肌運動功能的價值[J].西部醫學,2019,31(08):1269-1272.
[2] 劉學鋒,余榕,卓曉峰.超聲心動圖與N末端腦利鈉肽前體在川崎病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中外醫療,2019,38(23):185-188.
[3] 阿爾孜古麗 ·托合提,李秀玲,杜典國.經胸超聲心動圖對川崎病患兒冠狀動脈血流動力學的評估分析[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9,19(03):212-214.
[4] 周乾潮,金婧,鄧文杰, 等.超聲心動圖在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9,28(02):354-355.
[5] 張廣俊,宋秀蓮,黃圣奇,等.超聲心動圖在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診斷與隨訪中的應用[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8,28(08):1274-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