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王宇華 王啟飛


摘? 要: “互聯網+監管”是我國“放管服”改革的重要途徑,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基于信息平臺和多元監管主體靈活運用多種政策工具的監管機制亟待建立。本文引入智慧監管理論構建一種新型市場監管模式,從多元監管主體、政策工具組合應用、基于“互聯網+”信息平臺的監管信息共享等維度對智慧監管模式進行系統分析,為我國探索“互聯網+監管”方式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 市場監管;智慧監管;多元監管主體;政策工具組合;“互聯網+”信息平臺
一、 引? ?言
我國自2016年以來持續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已經取得重要進展。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當前我國營商環境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從去年的第46位躍升至第31位,是營商環境改善最顯著的十個經濟體之一[1]。在這一改革進程中,加強和創新監管發揮了積極作用。2018年6月28日,李克強總理在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以創新監管維護市場公平和秩序。2018年10月2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提出,建設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促進政府監管規范化、精準化、智能化。以政府為單一監管主體、以行政命令為主要手段的傳統監管模式存在監管效率低、執行效果差、信息追溯程度低等問題,難以滿足當前“放管服”改革的需要,因此需要重新構建新型市場監管模式,特別是利用新興信息技術提升監管效力及效率。
學者們從多中心治理的視角,結合特定行業需求,對創新監管開展研究。陳季修等人運用多元共治理論,提出“政府主導、行業自律、社會參與、協同共治”的食品安全市場監管模式[2];王虎峰通過對衛生行業多元監管主體的優劣勢分析,提出了多元監管格局和全流程監管體系[3];郝素利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論在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方面的應用,構建了政府、市場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共治模式[4]。上述研究均具有重要價值,為創新監管方式提供了重要思路。不過,雖然他們都強調多元主體參與監管的重要性,但是,較少考慮靈活使用多種政策工具的重要價值,并且對將新技術應用于創新監管領域的關注不夠。
相對而言,方興未艾的智慧監管理論為創新監管提供了一種新視角。該理論本質上是采用更具想象力、靈活性和多元化的監管方法[5],在強調多元共治的同時充分考慮多種政策工具組合在市場監管中的重要性。在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背景下,智慧監管理論也開始考慮時代的重要特征,注重對信息技術工具的運用。特別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要“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為智慧監管的應用發展提供重要的政策環境。因此,本文引入智慧監管理論,提出智慧監管這一新型市場監管模式,為我國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互聯網+監管”方式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啟示。
二、智慧監管理論及其應用
智慧監管理論由Gunningham和Grabosky于1998年首次提出,其核心內容是治理的八大原則,包括:①避免政策的“不正當”或不利影響;②選擇不同的政策工具;③選擇包含廣泛機構的政策;④當傳統政策工具失敗時,制定或使用新的政策工具;⑤使用激勵工具和信息工具;⑥減少干預主義措施;⑦在實現政策目標所必需的范圍內,提出一個充滿活力的政策工具“金字塔”;⑧實現最大化的雙贏結果[6]。
上述八項原則反映出智慧監管理論倡導更具想象力、靈活性和多元化的監管理念,其中:第二項和第三項原則認為應選擇包含各種政策工具、廣泛機構的政策,而不是單一工具和機構,這是對多元化的解讀;第一項、第四項、第五項、第六項、第七項等原則強調政策工具的應用需視具體情況而定,且具有一定的彈性,是對靈活性的解讀;第八項原則討論如何實現最大化雙贏的結果,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問題,是對想象力的解讀。
智慧監管理論是近年來在社會治理多元化背景下興起的全新監管理論。20世紀80年代初期,西方國家由于采用行政命令型監管無法應對各類環境問題,掀起了智慧監管運動,以期重塑環境監管,該理論要旨是在行政命令型監管和放松管制之間找到一種折衷方案。世界銀行發布的《2013年營商環境報告:更智慧地對中小企業進行監管》預測智慧監管將成為監管改革的一種新趨勢。
智慧監管理論已經成功應用于環境治理等領域。如Partzsch通過分散雨水技術的案例分析,提出在水利創新方面加強智慧監管,并在雨水管理中應用了智慧監管的三個關鍵特征:動員所有關鍵角色、允許橫向而非“自上而下”的組織互動、制定目標并通過各種政策工具來滿足治理的需要[7]。Gossum等人運用智慧監管理論為比利時法蘭德斯的森林擴張提供新方案,包括:通過政府補償、政府直接購買土地、農村規劃等多種方式來實現森林擴張;公共行為者向政府部門和非政府組織尋求森林綠化的建議和幫助;采用金字塔式的多種政策工具手段,從較低強制性的政策工具逐步升級到高度強制性的政府工具[8]。Gossum等人還研究了比利時法蘭德斯和荷蘭的森林擴張政策,分析了政策工具設計與政策實施結果的關系,發現政策工具組合在治理中非常重要,基于智慧監管原則制定的政策工具能夠改善治理目標或提升治理能力[9]。Gibbs等人在研究處理電子廢棄物時,提出通過預防方法、第三方監管和國家干預等綜合方法來加強監管[10]。Jordan等人在研究資源效率創新時,基于智慧監管理論提出優化政府資助計劃、加強創新推動者和創新實驗室的協同等政策組合工具[11]。國內學者楊炳霖、劉鵬等從回應性監管理論的發展分別介紹了智慧監管理論,提出除了加強政府監管外,還要加強企業自我監管和第三方機構的監管[12][13]。此外,劉鵬還提出一個分析框架,從監管理念、監管主體、監管手段和監管效果等方面分析智慧監管理論[14]。
隨著我國“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放管服”改革的持續深化,“互聯網+監管”將成為我國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路徑,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市場監管效力及效率,進而提升公眾滿意度,將是政府部門未來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本文基于智慧監管理論構建我國新型市場監管模式,嘗試探索智慧監管模式。
三、智慧監管的分析框架
1.智慧監管模式構建
當前,以政府為單一監管主體的傳統監管模式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首先,缺少社會力量的參與使得市場監管效力不足,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事件時有發生。例如食品藥品領域,由于違法成本低、收益高等原因,從“地溝油”“毒奶粉”“毒饅頭”到“假牛肉”等,讓政府監管力量捉襟見肘。其次,傳統監管模式主要通過行政審批等控制型手段實施事前監管,不僅抑制了市場的活力,而且缺乏事中事后監管手段,監管過程不完整。同時,當前各種新興技術不斷出現,對傳統監管的運作過程帶來一些新挑戰,例如社會各界呼吁更多的監管信息公開和數據開放。為解決傳統監管模式的問題,順應智慧社會的需要,本文基于智慧監管理論的核心原則,提出構建智慧監管這一新型監管模式。
(1)基于智慧監管理論的“選擇廣泛機構”原則,智慧監管主體包含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社會力量等機構或力量(如圖1所示)。Gossum指出,“選擇包含廣泛的機構”這一原則鼓勵第三方機構的加入,雖然政府部門在其中仍然發揮協調和主導作用,但是,社會上大量第三方機構也可以成為監管工作的積極參與者[15]。
(2)基于智慧監管理論的“選擇包含各種政策工具”“傳統工具失敗時制定或使用新的政策工具”“使用激勵工具和信息工具”“提出一個充滿活力的政策工具‘金字塔”等原則,智慧監管的運行工具包含信息技術工具、制度工具、教育培訓手段、監管“金字塔”等多種政策工具。每一種政策工具都有其優點和缺點,沒有一項政策工具具有足夠的靈活性和彈性,能夠成功解決所有的監管問題,因此政府部門在處理不同監管問題時應使用不同的監管工具[16]。例如,伴隨著市場主體數量的增加,政府采取“雙隨機、一公開”方式獲取監管對象的信息時較為有限,需要引入在線監管、信用監管等方式。同時,智慧監管離不開監管工具“金字塔”,政府部門執行監管工作時,優先采取支持性工具“金字塔”中的舉措而不是懲罰性工具“金字塔”中的措施。劉鵬認為監管手段要注重多樣性、激勵性,綜合運用多種工具,例如監管工具“金字塔”、互聯網、大數據工具等[17]。
(3)基于智慧監管理論的“傳統工具失敗時制定或使用新的政策工具”原則,智慧監管主張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監管信息平臺,實現多主體的聯合監管。在傳統監管模式中,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傳遞和共享方式時效性不足、共享程度低,智慧監管通過構建監管信息平臺,實現政府部門與其他監管主體的協同監管,同時也便于監管主體與監管對象及時了解監管動態與監管結果。
2.智慧監管模式的新特征
作為一種新型監管模式,智慧監管模式與傳統監管模式相比有明顯區別,同時,與多中心治理模式相比,在監管手段多樣性和信息共享方面也擁有一些新特征。
一是強調多主體的參與。智慧監管中的監管主體除政府部門外,也充分考慮行業協會、公眾、媒體和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的作用。雖然政府部門仍然在監管過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但這不再是傳統監管模式下的全面監管、直接監管,而是作為市場監管的協調者、引導者和培育者[18]。
二是監管工具更加多樣化。多中心治理模式較少考慮監管工具的多樣化,但是在智慧監管中,每個監管主體可以采取多樣化監管工具,不同主體的監管工具也不相同。政府部門可以采用信息技術工具、“金字塔”式監管工具和制度工具等政策工具,行業協會既可以采用制度工具約束市場主體,也可以采用培訓手段來進行激勵,社會力量綜合采用投訴舉報、簽訂協議、媒體監督、第三方機構鑒定或評估等手段進行監管。
三是監管手段的柔性化。智慧監管倡導首先采取教育和勸說手段,而以懲罰性手段作為最后的保障,破除傳統上以強制性手段為主的監管方式。盧超認為,按照懲罰性工具“金字塔”設計,政府對于監管工具選擇應依循“金字塔”自下而上順序,優先選擇“金字塔”底部強制力最弱、協商性的勸導機制[19]。
四是以監管信息平臺為紐帶。在“互聯網+”環境下,智慧監管要引入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構建多元主體共享的監管信息平臺,這是智慧監管區別于其他監管模式的一項重要特征。監管信息平臺可以實現監管信息不可篡改和全程追溯,促進監管主體之間的信息共享,加強監管主體在監管過程中的協作,同時在監管主體與監管對象之間架設溝通橋梁,減少監管對象的抵觸情緒。
四、智慧監管中的監管主體
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其他社會力量構成智慧監管模式的主要監管主體,其中社會力量又包含了公眾、媒體和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多監管主體間存在著協作和監督的雙重關系。一方面,政府部門與行業協會、社會力量一道,直接對市場主體開展監管;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又扮演著“監管者的監管者”角色,對行業協會、社會力量的監管角色及作用進行監督。
1.政府部門
隨著我國“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市場監管作為政府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能被擺在突出位置。一方面,全國各地都在大力推進市場監管機構的改革,將原工商、質監、食藥監三大部門合并為市場監督管理局,為提高監管效率構建強有力的組織機制。另一方面,政府部門也在不斷創新監管方式,采用“雙隨機、一公開”、包容審慎監管、信用監管、智慧監管等多種監管方式。
政府部門作為最重要的監管主體,有國家強制力作為保障,能夠更好地履行監管職責。此外,政府監管具有監管領域廣泛性、監管時間連續性等特征。然而,在傳統監管模式中,政府部門作為單一監管主體也存在不利因素。如近年頻發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其背后都有監管不力的影子,例如監管人員的瀆職與腐敗、行政執法力量不足等問題。為了彌補單一監管主體的監管不力問題,智慧監管需要引入行業協會、社會力量等其他主體參與監管。
2.行業協會
行業協會代表行業中各個市場主體的共同利益,負有對本行業產品和服務質量、競爭手段、經營作風進行嚴格監督的責任和義務。行業協會監管具有三個優勢:一是靈活性。行業監管能依據市場變化迅速作出適當的調整[20]。二是成本低。作為市場主體與政府部門溝通的媒介,行業協會容易獲得更充分的主場主體信息,實施監管相對便利,與政府監管方式相比其監管成本更低。三是專業性。行業協會通常有具有行業權威和專業技能的人員參與,對行業產品的制作或生產全流程有清晰的了解,因此,行業協會對市場主體的監管更加專業化。此外,行業協會也是各類社會組織中具有最大影響力的機構,將其作為智慧監管的一個重要主體也確有必要。但是,由于當前行業協會沒有覆蓋全部生產領域,容易出現監管真空地帶,同時行業協會對某些強勢企業的威懾力也有限,因此智慧監管還需要引入其他社會力量。
3.社會力量
社會力量包含公眾、媒體以及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等。社會力量來源不同,其監管領域和方式不完全相同,具有互補的監管效果。
公眾監督具有威懾力大、易發現問題等特點。以美國陶氏化學公司為例,其能成為該國最受公眾尊敬的企業之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眾長期的監督和批評,公眾監督使其在許多行為上改善了環保表現[21]。同時,公眾分布于社會各個領域,覆蓋面廣,容易發現許多細小、易被忽視的問題,有利于全面監管。
媒體監督具有信息傳播速度快、號召力強的特點。與公眾監督相比,媒體監督能夠超越空間的限制,實現信息的快速傳播。同時,媒體監督具有很高的受眾關注度和影響力,因此具有很強的輿論導向能力[22]。如2001年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播報的關于黑心商家使用的劣質生活用絮用纖維制品,播報后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監督的優勢在于其擁有專業設備和專業技能。由于政府監管人員有限、設備有限,使得其在短時期內只能對少量產品進行抽樣檢測和監管。與之相對應,廣泛存在的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能彌補政府監管的不足。目前在我國市場中,瑞士通用公證行(SGS)、天祥(Intertek)、中國檢驗認證集團(CCIC)等均為較成熟的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它們在協助政府監管或者承接政府業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政府監管的有益補充。
4.監管主體之間的關系
在智慧監管中,各監管主體不是孤立存在的,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其他社會力量之間存在密切關聯,通過協作實施監管。
一方面,政府部門、行業協會與其他社會力量在智慧監管中存在協作關系。第一,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媒體或公眾均可委托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對市場主體產品進行檢測。第二,行業協會通過媒體播報和公眾舉報,及時了解社會領域的突出問題,對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進行監督檢查。第三,政府監管為公眾監督和媒體監督提供強制力的保障。公眾監督和媒體監督通過聲譽機制對市場主體形成道德壓力,但兩者均不具備強制懲戒的權力,因此最后均由政府部門介入,進行相關事件的處罰。第四,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公眾與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存在聯合監管的關系。在監管前一階段,政府部門、行業協會與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進行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壁壘;在監管后一階段,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公眾依據監管結果共同對市場主體進行聯合獎懲。
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對行業協會和其他社會力量的監管負有監督職責。行業協會容易被行業中的大型企業俘獲,從而對企業違規情況采取漠視的態度;媒體為了吸引公眾眼球,容易對內容進行夸大的宣傳和報道;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受利益誘導,也可能會出具虛假的評估報告;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公眾因偏見等原因發表的不實言論也將迅速擴散,影響社會穩定。因此,政府部門需要在與其他監管主體進行聯合監管的同時,也對后者的監管活動進行再監管,被譽為“監管者的監管者”。
五、智慧監管中的政策工具組合
在智慧監管中,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社會力量可以采用制度工具、“金字塔”監管工具等多種政策工具對市場主體進行監管,并利用信息技術工具實現協同監管。
1.政府部門對市場主體的監管
政府部門對市場主體實施監管時,既可以采用制度工具、教育和培訓工具等傳統的監管工具,也可以引入信息技術工具作為新的監管工具。同時,它還可以引入具有活力的“金字塔”監管工具,實現政府對監管對象的分級回應。
對于產品涉及公眾生命健康安全的市場主體(如疫苗、餐飲類企業),政府部門要通過許可證制度,嚴格限制不達標企業的進入。對于危險廢棄物的生產企業或運輸企業,政府部門要通過保證金制度或存款退還制度,對企業進行監管,市場主體上交的保證金或存款要等到它們做出令人滿意的處置時才能被贖回。有些國家也利用收費制度加強對市場主體的監管,如法國、德國都對水污染征收排污費。此外,對于希望改善企業自身現狀而又能力不足的企業,政府部門采取援助熱線手段對企業給予免費幫助。例如,英國貿易和工業部(DTI)設有一個環境咨詢點,為希望改善環境的企業提供“一站式”咨詢服務。
依據市場主體的不同情況,政府可以采用“金字塔”式監管工具,實行差異化監管。雙重監管工具“金字塔”包含支持性工具“金字塔”和懲罰性工具“金字塔”[23](如圖2所示)。支持性工具“金字塔”從塔底到塔頂依次為關于優勢的教育和勸說、非正式表揚、表彰和資助、更多的表彰和資助、最高獎勵等。懲罰性工具“金字塔”從塔底到塔頂依次為關于問題的教育和勸說、對于不作為者進行批評、威懾性處罰、加大處罰和死刑。當出現問題時,政府應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即實行差異化監管。同時,政府要采取柔性靈活的措施,優先采取支持性工具“金字塔”中的工具,若這些監管工作無效時再采用懲罰性工具“金字塔”中的工具。例如,美國政府部門針對安全效果好的企業頒發特殊標志,以提高企業聲譽或減少對他們的例行檢查,而對安全效果最差的企業置于更嚴厲的監督機制下[24]。同樣,我國政府部門開始對新業態、新產業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即在市場主體成立的前6個月,實行“包容期”管理,強化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和行業自律,減少執法檢查。在市場主體成立2年內,采用行政提示、行政建議、行政約談等柔性監管方式,對首次輕微違法行為,能及時糾正且無危害后果的市場主體,不予處罰。
2.行業協會對市場主體的監管
行業協會運用制度工具和培訓手段對市場主體進行相應的監管,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
行業協會對市場主體的監管是“軟法之治”,即通過制定企業行為準則和行業指導標準等,輔之以相應的激勵和檢查手段,開展行業自律,引導市場主體平穩有序發展。如美國的核電行業,在經歷了1979年三里島事故后,建立了以核電運行研究所為核心的自我管制體系。該研究所采用的監管手段首先是設定規范原則,然后通過檢查或激勵手段促使企業遵守這些規范,例如通過書面檢查和現場檢查來進行監督,在高級核電管理人員參加的會議上對每個電站進行排名和打分,以形成同行壓力,達到監管的效果[25]。
行業協會也可以通過培訓手段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安全知識培訓和職業道德培訓。2019年3月21日,江蘇省響水縣發生化工品爆炸事故,此事故造成78人死亡,傷員566人,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曾發布涉事企業存在13項安全隱患[26]。一些案例表明,許多爆炸案的發生與該企業負責人缺乏安全意識有關,而“瘦肉精”“毒奶粉”事件的發生則與企業負責人缺乏職業道德有關。因此,行業協會要承擔起對行業中相關企業的監管責任,定期組織會員開展相關培訓工作。
3.社會力量對市場主體的監管
社會力量在市場監管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對市場主體的監管主要通過信息披露、投訴舉報、簽訂協議、評估等手段實現。
第一,公眾對市場主體的監督主要采用投訴、舉報等方式。在我國,公眾通過12331等網絡平臺、部門信箱、陽光信訪、個人郵寄等渠道對市場主體的經營行為進行監督。2018年,我國的市場監管部門共收到投訴372.56萬件,舉報60.69萬件[27]。雖然公眾對市場主體的活動進行監管,然而他們與市場主體的關系不是對立的。在美國和歐洲等國家或地區,當地居民和化學工業公司嘗試通過簽訂“睦鄰協議”的方式實現對企業監管。通過這些協議,公眾可以獲得企業遵守規章的有關信息,有權檢查設施、審查事故計劃等。如在美國環保署的XL項目中,社區成員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形成審查公司環境管理的報告,這份報告在社區的支持下成為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28]。
第二,媒體作為議題的設置者之一,通過信息披露,引導公眾和政府部門關注相關議題以發揮監督作用。例如,在每年的“3·15”晚會上,我國通過央視播報形式集中曝光消費領域的各類問題,在社會力量的輿論壓力下,政府部門迅速處理相關問題,公眾也會持續關注整個事件處理進程。
第三,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通過檢測服務方式,實現對企業的監管。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利用其專業設備和專業技術對市場主體的產品開展技術檢測服務,對合格者發放檢測報告和證書,對不合格者出具相應報告并指出各項指標情況,以便市場主體進一步完善其產品,并在適當時機向公眾披露相關信息,也進一步推動公眾監督。
六、基于“互聯網+”信息平臺的智慧監管過程
單一監管主體進行市場監管時,其獲取的信息有限,難以對市場經營行為進行全方位監管。此外,面對違法情節嚴重的企業,由政府部門單一主體進行懲戒,其威懾力也有限。因此,需要多個監管主體通過聯合監管的方式,整合共享監管信息,開展聯合獎懲活動,從而形成監管合力。
1.“互聯網+”監管信息平臺
多主體聯合監管需要以監管信息平臺作為技術支撐。目前我國監管信息平臺包括市場監管部門開發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信息平臺、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等,但是上述信息平臺多為政府部門單一主體開發,政府部門與行業協會、社會力量之間存在信息壁壘,監管信息平臺未能充分發揮其作用。為實現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等多主體的聯合監管,需要開發“互聯網+”監管信息平臺,實現多主體之間監管信息的整合及共享。
“互聯網+”監管信息平臺是一個涉及多部門、多機構、多領域監管信息的綜合性信息服務平臺,也是所有監管信息的匯集樞紐,因此該信息平臺需要一個權威性、統籌性的領導機構。發改委部門作為我國宏觀經濟管理部門,負責制定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對各行業主管部門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同時也是“放管服”改革的主要推動力量,因此,可由發改委部門牽頭建設“互聯網+”監管信息平臺。當然,國家也可以授權市場監管部門牽頭建設。
“互聯網+”信息平臺主要包括監管信息歸集、監管信息共享公開、監管處置信息發布等模塊。一是監管信息歸集模塊。政府部門及其授權的行業協會、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通過該模塊將監管數據上傳到信息平臺,實現監管信息的全面匯聚。二是監管信息共享模塊。政府不同部門通過該模塊查看其他部門、機構上傳的監管信息,采取聯合執法行動,同時公眾、行業協會、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通過該模塊查看市場主體經營狀態、信用狀況及其它監管信息、監管處置結果信息等。三是監管處置信息發布模塊。政府部門通過該模塊將有違法違規經營行為或表現優秀的企業的獎懲信息發布在信息平臺上,行業協會或其他機構在此基礎上可以繼續追加相應的獎懲,從而實現多個監管主體的聯合獎懲。
2.基于“互聯網+”信息平臺的智慧監管過程
智慧監管通過構建“互聯網+”監管信息平臺,為不同監管主體提供了監管信息共享的渠道,監管主體在此基礎上開展聯合監管、綜合行政執法等行動,然后將監管結果、監管處置結果等監管信息及時在信息平臺上發布,便于社會各界監督。基于“互聯網+”信息平臺的智慧監管過程,主要包括監管信息歸集整合、監管主體共享信息、監管處置信息發布、聯合懲戒等一系列步驟。
第一,監管信息歸集整合。一方面,根據“雙隨機、一公開”“信用監管”、全流程監管等不同監管方式的需要,政府部門需要建立市場主體名錄庫、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編制不同行業領域的監管事項清單,并將上述信息錄入到信息平臺中。政府部門還授權行業協會、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將其監管事項添加到信息平臺中。信息平臺以市場主體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關鍵數據項,建立不同監管事項的關聯關系。另一方面,監管主體將市場主體經營活動、經營狀態、監管過程等監管信息及時上傳到信息平臺。在智慧監管模式中,政府部門可以利用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對市場主體監管信息進行自動化采集、傳輸和分析處理。首先,通過物聯網的感知層(如RFID傳感器、穿戴式設備、社交平臺)等設備實現對監管信息的自動化采集。其次,通過物聯網傳輸層將相關監管信息傳輸到云平臺,實現對監管信息的歸集。最后,經過大數據的批處理、流處理等方式,實現對監管信息的結構化轉換,結構化的監管信息通過監管信息歸集模塊上傳到信息平臺。例如,市場監管部門在大型餐飲單位生產車間、后廚操作間、基本食材配送倉庫等重點區域安裝高清攝像設備,進行全天候實時監控、遠程控制,采集到的原始信息自動傳輸到“互聯網+”信息平臺,經過大數據技術自動實現對監管信息的處理,處理后的監管信息上傳到信息歸集模塊。除了政府部門上傳監管信息外,行業協會和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的監管信息,經過政府部門授權以后也可以上傳到該平臺,由此監管信息得以集成,形成全面、海量的監管信息。
第二,監管主體共享信息。一方面,政府監管部門、行業協會、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可以在“互聯網+”信息平臺查看市場主體、執法機構及人員、監管事項、監管時間、監管方式等監管信息,以便協調開展聯合監管和執法行動,避免重復監管影響市場主體的正常經營行為。另一方面,“互聯網+”信息平臺對匯聚到平臺上的監管信息進行脫敏、降噪及標準化處理后,將監管信息自動傳送到監管信息共享模塊。政府各部門、行業協會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海量的監管信息進行數據挖掘和可視化分析,研判監管活動趨勢,預測市場主體經營風險,實現對市場主體的分級分類監管。除了監管主體之間共享信息以外,一些重要監管信息可以向媒體、公眾予以開放,公眾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查詢監管信息,便于它們對市場主體經營活動、監管主體依法依規的監管過程進行監督。
第三,監管處置信息發布。“互聯網+”信息平臺將不同監管主體對同一監管對象的監管信息進行歸集和匯總后,系統自動把監管信息推送到行政執法部門,行政執法部門對市場主體依法進行查處,并將執法處置信息智能推送到監管處置信息發布模塊,及時在“互聯網+”信息平臺上發布,為后續的聯合懲戒提供依據或線索。
第四,監管主體聯合獎懲。“互聯網+”信息平臺發布執法處置結果以后,其他政府部門可以依據監管信息、處置信息進行聯合懲戒,同時行業協會、新聞輿論、第三方檢測服務機構等也可以參與上述活動。例如,若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發現某企業食品質量嚴重不達標,對該市場主體開展綜合行政執法,并通過監管處置信息發布模塊,將處置結果信息上傳到“互聯網+”信息平臺,系統通過與已有記錄進行比對,智能地將處置信息推送至稅務部門、自然資源管理部門以及餐飲協會等。于是,相關政府部門對違規企業在采購、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等方面予以禁入或限制,行業協會作出警告、集體抵制、開除會籍等懲處。同時,新聞媒體對企業的食品質量或企業信用狀況進行輿論評價和監督,而公眾依據監管處置信息或新聞報道減少對企業產品的購買。相反地,針對表現良好的市場主體,政府也會給予政策傾斜、稅收優惠或頒發證書等不同形式的獎勵,行業協會通過表揚、品牌排名等方式提升該企業的行業聲譽和社會責任形象,從而增加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七、結? 語
本文基于智慧監管理論構建了一種新型市場監管模式——智慧監管模式。在該模式中,監管主體包含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及社會力量等,監管工具包含制度工具、教育和培訓手段、信息技術工具和監管工具“金字塔”等多種類型。智慧監管模式在強調多元主體參與監管的同時,充分考慮多種政策工具優化組合,并著力引入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提供監管效能。智慧監管與傳統監管模式相比,突出多元監管主體和政策工具組合;與多中心治理模式相比,在監管手段多樣性和信息共享方面更具優勢。該模式可為我國創新監管工作提供一個新范式,并為我國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理論參考和政策依據。
參考文獻:
[1] World Bank. 2020. Doing Business 2020 : Comparing Business Regulation in 190 Economies [R]. 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bitstream/handle/ 10986/32436/9781464814402.pdf. 2019-10-31.
[2] 陳季修,劉智勇.我國食品安全的監管體制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0,(08):61-63.
[3] 王虎峰,甘鐵立.新時期的衛生行業綜合監管:根由、路徑及價值考量[J].中國行政管理,2018,(10):17-25.
[4] [18]郝素利.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新模式:多中心治理[J].中國科技論壇,2018,(07):9-17.
[5] [21][28]Gunningham N, Grabosky P. Smart regulation: designing environmental policy[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8.
[6] Van Gossum P, Arts B, Verheyen K. From "smart regulation" to "regulatory arrangements"[J]. Policy Sciences, 2010, 43(3): 245-261.
[7] Partzsch L. Smart regulation for water innovation-the case of decentralized rainwater technology[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9, 17(11): 985-991.
[8] Van Gossum P, Ledene L, Arts B, et al. New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 to realize forest expansion in Flanders (northern Belgium): A base for smart regulation?[J]. Land Use Policy, 2009, 26(4): 935-946.
[9] [15][16]Van Gossum P, Arts B, Verheyen K. "Smart regulation": Can policy instrument design solve forest policy aims of expansion and sustainability in Flanders and the Netherlands?[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2012, 16: 23-34.
[10] Gibbs C, McGarrell E F, Axelrod M. Transnational white‐collar crime and risk: Lessons from the global trade in electronic waste[J]. Criminology & Public Policy, 2010, 9(3): 543-560.
[11] Jordan N D, Lemken T, Liedtke C. Barriers to Resource Efficiency Innovations and Opportunities for Smart Regulations? the Case of Germany[J].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Governance, 2014, 24(5): 307-323.
[12] 楊炳霖.監管治理體系建設理論范式與實施路徑研究——回應性監管理論的啟示[J].中國行政管理,2014,(06):47-54.
[13] 劉鵬,王力.回應性監管理論及其本土適用性分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30(01):91-101.
[14] [17]劉鵬,李文韜.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監管:基于智慧監管理論的視角[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57(01):1-9.
[19] 盧超.社會性規制中約談工具的雙重角色[J].法制與社會發展,2019,25(01):144-161.
[20] 崔詳鈺.推動行業協會參與市場監管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J].中國市場監管研究,2018,(03):75-77.
[22]識微科技.網上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特點及其作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2a0d4c00102znao.html,2019.1.29.
[23]Braithwaite J, Makkai T, Braithwaite V A. Regulating aged care: Ritualism and the new pyramid[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07:319
[24] 人民日報.北京建設風險洞察平臺 提升市場監管智慧化水平. http://www.gov.cn/xinwen/2019-03/04/content_5370306.htm,2019.3.4
[25] 楊炳霖.回應性管制:以安全生產為例的管制法和社會學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2.
[26] 百度百科.3·21響水化工企業爆炸事故.https://baike.baidu.com/item/3·21響水化工企業爆炸事故/23365231,2019.4.29.
[27] 網監司.2018年消費者投訴舉報呈現八大特點.http://www.samr.gov.cn/wljys/hjjs/201903/t20190312_291899.html,201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