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王錚



摘 要:隨著“教育+互聯網”模式的提出,基于“教育+互聯網”模式的線上教學已逐漸延伸到基礎教育當中。教育部下發延期開學通知,推出了線上課堂,推進了教育與互聯網的融合,而要做好線上教學,作為一線體育教師,只有領會精髓,主動應對,積極探索“教育+互聯網”模式的線上教學,才能將線上教學做實做細,激勵學生體育鍛煉,使學生學有所獲,達到提升身體素質的目的。
關鍵詞:“教育+互聯網”;線上體育教學;身體素質
教育無小事,真正落實“停課不停學”的初衷并不容易,只有將互聯網科技和信息化發展成果應用于教育,增強教育實效,促進深層次教育整合,才能確保線上教學的質量。線上教學是以錄播課為主,采取“錄播+線上互動”進行的以班級為單位授課的雙向互動。線上教學是當前形勢下的必要之舉,既是應對特殊時期的實際舉措,又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一次積極嘗試和探索。線上教學是多元開放性的網絡媒介,它作為一種新型課堂表現模式,經查閱相關研究跟論文表明,科學、精心建構的互聯網平臺線上教學課程,可以讓學生投入到高效、自主學習當中。本文探究的是線上體育教學的優勢,以及推進線上體育教學需要學校、教師及家庭在哪些方面著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促進學生對體育技能的掌握,為體育鍛煉開辟新型途徑。
1 線上體育教學的特點
1)線上體育教學是對體育教學的拓寬與創新,體育教師對教學內容、知識及技能重構后,借助視頻、圖片、文字、音樂等信息化資源將所授體育知識及技能錄成線上教學內容課,上存到云平臺、APP等網絡媒介上,教師在網絡媒介上展示適合學生學習的體育知識和鍛煉內容,建成較系統的課程資源。
2)學生登錄網絡媒介,選取線上課程,通過跟學、跟練、討論等形式進行學習。使學生獲得體育知識和鍛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體育技能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促進體育技能的形成與掌握。
3)線上體育教學是搭建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橋梁,以期實現學校和家庭協同提升學生體質。線上教學有助于推動以宣講式教授、被動式學習為主的教學體系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轉變,極大地拓展了教育領域的教學空間,拓展了學生的學習領域和空間。
2 調查與研究
2.1 調查對象
隨機抽取東城區X學校45名學生家長,大興區Y學校50名學生家長,共95人。
2.2 研究方法
以電話、微信形式對實施兩周的線上體育教學喜歡程度、完成程度、對線上體育教學建議進行訪談,所訪家長問詢學生后都積極進行了反饋。對收集的有效數據根據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處理。
3 調查結果與分析
3.1 深挖體育知識,滿足學生需求
學生可以從線上體育教學資源中選擇性學習,教師會深入挖掘動作技能知識,將每一項動作技能講細致、講透徹,尤其是動作重難點的學習與提示,更具體更有針對性,能滿足學生對體育知識的需求,使動作技能教授更好的引領學生學習。
3.2 打破時空約束,促進技能掌握
相較于線下體育教學,線上課程能提供教師錄制的課程資源供學生選擇學習,打破了時間和地點的約束,不必非得在課堂或者運動場館才能進行身體鍛煉,實現隨時隨地都能鍛煉,使身體鍛煉所投入的“成本”大大降低,為學生提供了新型學習環境。學生根據自身需求,在非課堂環境下進行學習,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感知、體會動作技能,結合自身學習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學習,促進知識與動作技能的學習與掌握。(見表1)
3.3 拓展教學互動,提高學習效果
線上體育教學除了拓展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時間和空間,線上的師生在線交流和互動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評論區交流學習遇到的問題及心得,及時與相關老師交流,通過網上的實時交流和互動,促進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習的效果。
3.4 突出學生主體,培養自主學習
線上體育教學使學生通過線上課程,跟隨著教師的帶領去思索,跟隨著教師的動作去學、去練,啟發學生思維意識。教師不再占據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根據自身掌握的進度,沒明白及未掌握的地方可反復學習,教學主體實現了教師與學生的互換,學生的積極性、自覺性得以調動,學生自主意識得以強化,進而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見表2)
3.5 運用網絡技術,彰顯教學優化
將影片+動畫+圖片+音樂等合理剪輯,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體育課程,巧妙運用網絡技術,讓學生足不出戶就能學習到體育技能的動作要領,相對于教師親身示范,學生能夠反復多次觀看,還可以對每個動作進行分解以及慢速回放,直接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同時減輕了教師“教”的負擔,使教師可以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線上體育課程的開發。(見表3)
3.6 線上體育教學需協同共力
3.6.1 學校層面
積極推進“教育+互聯網”發展,逐步完善教師信息素養提升培訓機制,立足學校自身特色,積極探索體育教學與互聯網有效融合的宏觀規劃,建立優質線上數字教育資源體系。在后續的線上體育教學中增加眼保健操。
3.6.2 教師層面
1)增強體育學科教研能力,重構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的設計,使學生能得到最有效的、高品質的線上資源。以學生的學習路徑為核心進行重構設計,為學生提營造趣味生動、知識豐富的優質課堂氛圍,使學生身心得到同時發展。
2)體育教師在設計線上教學時要兼顧宏觀設計與微觀設計,這需要注意教學安排的前后呼應,教學流程從熱身準備、課課練、主教材的技能學習與鍛煉、最后到拉伸放松一系列科學的步驟,才能確保教學流程的連貫與完整,才能保證教學的成效。同時教師要逐漸減少“領導”的角色,形成與學生合作的氛圍,采用鼓勵的方法倡導學生向自主學習轉變。
3.6.3 家庭層面
加強對學生的監督,督促學生“保質保量”完成線上體育學習;對孩子的進步要適時地鼓勵表揚,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練習中出現不明白的地方或疑問,及時與授課教師溝通。
4 結論
1)構建以線下課堂教學內容為藍本,推進線上教學在體育課程中的應用,提高體育課質量。將互聯網技術與體育教學有機結合,建構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體育教育和健康促進平臺,激發學生體育鍛煉,促進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是優化體育教學發展的需要。
2)學校、教師跟家庭需要協同配合,形成合力,提高體育課程質量,提升學生學習體驗,培養并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善于運用線上課程將體育知識跟動作技能學好學會,讓“教育+互聯網”模式的線上體育教學“落地生花”,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任玉嘉.“互聯網+”時代小學體育教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07).
[2]楊月菊.“互聯網+”在體育教學中的影響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