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艷芳
摘 要:閱讀教學是一門長久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蒙著眼睛走路”,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和掌握知識的水平、特點等多樣化的因素,靈活的采用教學方法,從而幫助學生有效進行學習,做到事半功倍。本文主要依托學生閱讀學習實際,探討閱讀方法的創新及指導。
關鍵詞:閱讀;重要性;指導方法;發展
閱讀教學是一門長久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蒙著眼睛走路”,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和掌握知識的水平、特點等多樣化的因素,靈活的采用教學方法,從而幫助學生有效進行學習,做到事半功倍。時下,全民閱讀是社會所倡導的主流。閱讀,能夠使我們的心靈更加豐富,更加柔軟,更加堅韌,讓我們漸漸變得強大起來。一個內心豐富的人,當他遭遇困難的時候,內心的支柱不會輕易折斷,很少做出極端的行為。這也是要努力推廣閱讀的原因,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夠從書中汲取力量,獲得成長。
一、重視閱讀的重要性
閱讀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也是貫穿語文教學、語文學習乃至學生終身發展的主線。重視閱讀不僅是課標與教學的要求,更是學生能力提升、價值觀形成及終身學習的需要。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正確的對待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做到愛讀、樂讀。
1.閱讀在學習中的重要性。閱讀是獲取、理解、運用文本知識的重要渠道,脫離閱讀的語文學習好比無源之水容易枯竭。我們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制定詳細的閱讀計劃,針對學生的個性特征開展閱讀活動,讓閱讀成為學習的常態化手段。同時要在閱讀教學中進行適當的拓展,如教學與歷史有關的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的課外讀物;教學人文風情的可以推薦類似的名家名篇,讓學生在拓展閱讀的過程中豁然開朗,感受閱讀的重要性與魅力。
2.閱讀在個人發展的重要性。之所以推崇全民閱讀是因為閱讀能塑造學生的審美情趣,拓展學生的眼界,積累素材,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我們要倡導閱讀,讓閱讀地位在語文學習中凸顯。可以通過閱讀日、閱讀比賽、群體閱讀及網絡閱讀等多種方式拓展閱讀的渠道。
二、運用靈活的閱讀指導方法
1.觀察法。觀察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在寫人、寫景一類的文本中常用。無論是部編版教材還是人教版本或者其他版本的教材,課文中都有著很多的插圖,我們在教學與閱讀之前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插圖,通過觀察體會其中的韻味,如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單元提示語中有這么一段話:飛鳥在空中翱翔,蟲兒在花間嬉戲。大自然中處處有著可愛的生靈……配套的插圖是一張有鳥有蝶有春芽的生機勃勃景象,學生在一遍觀察一遍閱讀的過程中,很容易感受到春天的氣息,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在這樣的觀察與閱讀結合中,能領悟到一種別開生面的畫面,對學生閱讀的效率、想象能力及素材積累等多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對學生的審美情操及世界觀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觀察法是我們閱讀中重要的方法之一,我們教師要依據文本的特點靈活運用。
2.讀寫結合法。閱讀是學生拓展眼界、積累素材的最主要途徑之一,在閱讀的教學中,我們教師都會要求學生摘錄好的詞語、好的句子,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比如描寫春天的,我們會要求學生將生機勃勃、五顏六色、柳綠花紅等關于春天景象的詞語進行運用;描寫動物的我們會要求學生運用可愛、敏捷、健碩等詞語,凡此種種,都是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取的。因此,在教學中,通過閱讀積累好詞好句、掌握寫作方法并在習作過程中靈活運用也是我們常用的方法,比如教學部編版四年級課文《貓》時,我們能從作者的描繪中體會貓的可愛、溫柔、勇敢,體會到作者對貓的喜愛,也能積累很多關于描寫貓的詞語、句子,比如古怪、凝視、叫喚等,學生一方面掌握了作者的描寫方法,另一方面也積累了不少好詞好句,通過習作展示出來,不僅是學以致用,也是進一步深化閱讀的重要方法。因此,閱讀教學中,重視讀寫結合,對閱讀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3.讀思結合。閱讀與思考是相輔相成的,閱讀固然離不開思考,離開思考的閱讀叫“唱歌謠”,如行尸走肉,同樣,閱讀也是思考的載體,是促進個人發展的重要媒介,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要讀的通順、流利有感情,更要在閱讀的過程進行積極的思考,通過思考發現課文所闡釋的道理,了解作者所表達的意圖,從而體會文中的情感,提升自身的評判能力。語文教材中,很多精讀課文需要讀者多讀多思才能體會其中的韻味,特別是五六年級的教材中,作者的感情、哲理不像低年級是顯現的,而是蘊含在文字與句子中,需要讀者的進一步推敲與思考才能發現,如五年級課文《手指》,這篇課文對學生來說乏味,雖然是擬人化的文本,但讀起來趣味性并不強,學生理解起來晦澀,但是在深入的品讀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文本所體現的意義不僅是“尺有所長,寸有所短”,而是作者在通過描寫不同手指具有不同特點,單一的手指能力并不強,但團結起來成為一個拳頭,手指個體力量將大大增強,其闡釋的主題思想是“團結”。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僅僅是從趣味出發,帶著完成任務去讀而不思考的話,往往容易只看到表面現象,而忽視了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與精髓了。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求學生做到讀的基本要求,更要引導和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善于發現的習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升閱讀能力。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常態化、終身化行為,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將閱讀行為貫穿于學生課內學習與課外拓展,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同時,我們還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習需要靈活運用閱讀方法,在有效的指導中幫助學生提升自我,促進學生的長遠、終身發展。
參考文獻:
[1]莫耀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探究[J].語文課內外,2020.1.
[2]趙虎林.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指導[J].情感讀本,2019.33.
[3]范志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新思考[J].學周刊,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