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翠 李新省 楊青會 劉燁
摘 要: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輔導員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現狀、原因分析和提升對策三個方面進行闡述,旨在提高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使輔導員真正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關鍵詞:輔導員;專業能力;職業素養;提升對策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即43號令中對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進行了詳細闡述,對輔導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現階段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卻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一、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現狀
2006年9月1日《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即教育部第24號文開始施行,2017年10月1日《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即43號令開始施行。這13年來,輔導員隊伍建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但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卻不盡如人意。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即43號令中對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進行了詳細闡述:主要包括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黨團和班級建設、學風建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校園危機事件應對、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共九項內容,而目前高職院校的絕大多數輔導員除能勝任學生日常事務管理一項外,對其它八項工作內容知之甚少,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這就是目前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現狀。
二、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不高的原因分析
近幾年,高職院校的輔導員隊伍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其不足之處也日益顯現。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高職院校對輔導員的定位不清。
正如曲建武老師的公眾號“仍然在路上”中的一篇文章《輔導員不是筐,不能什么都往里邊裝》中描述的那樣,現在的輔導員干了許多本不該他們干的活,或著說干了很多不應該成為他們“主業”的活。比如有的學校把收繳學費納入輔導員考核;有的學校把就業率壓給輔導員;有的學校把宿命衛生管理推給了輔導員,輔導員變成了宿舍管理員;有的學校將學生課堂出勤率交給了輔導員,每天讓輔導員“趕著”學生來上課。更有甚者有的專業老師更是“理直氣壯”找到輔導員,責問輔導員是怎么管的,為什么學生不來上課?教學過程主要是由教師負責,學生上不上課、認不認真聽講主要在教師是怎樣組織教學的,與輔導員又有多大關系呢?輔導員管理什么?管理到什么程度?怎樣進行管理?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完成的任務和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決定的,不是“拍腦門”決定,不能太隨意。輔導員每天被繁雜的日常事務包圍,千條線一根針,這種高負荷的工作,讓他們每天疲于應付各項日常工作,他們成了“保姆”、“消防員”,他們沒有什么精力去學習其它工作內容要求的技能。每天的工作千篇一律,這讓輔導員的職業倦怠異常嚴重。
2.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流動性大。
高職院校的輔導員隊伍主要由專職輔導員、兼職輔導員組成,而專職輔導員中還有至少一半以上是新入職的專業課教師,一般情況下他們有三年任期,任期結束將轉至教學崗。而我們的兼職輔導員隊伍中有來自行政崗位的、有來自教學崗位的,除少數是心里真的喜歡從事輔導員工作外,其它都是因為職稱晉升中明確規定“須兼任一年以上班主任或輔導員工作”才來做兼職輔導員的。他們少則一年,多則三年就會離開兼職輔導員崗位。因為從事的時間短、流動性大,剛剛有些學生工作經驗便離開了輔導員崗位,而空出來的輔導員崗位會被一批“新輔導員”頂替。這批新輔導員的帶班經驗還要從0開始。當然正因為這些兼職輔導員從事輔導員工作的時間短,所以學校在對他們的培訓方面力度要小很多,再加上兼職輔導員自身也會認為做兼職輔導員只是的“副業”而非自己的“主業”,所以自己投入到這方面的精力有限。
3.高職院校輔導員缺乏專業背景。
專業背景決定著輔導員的專業素養,它關系到每個輔導員的成長以及輔導員發揮工作特長?,F階段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背景分散,他們有的是學校的專業任課老師,有的是行政人員,都沒有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背景,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家產生輔導員不具備或不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錯誤認知。人們還認為輔導員的工作是靠經驗的積累,見多了自然就能勝任了。可是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高職院校擴招,且單招比例逐年上升,我們的生源是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網民,他們的問題表現千變萬化,僅憑經驗有時很難做出準確的分析和判斷,有的甚至沒有經驗可以參考,比如有些學生在網絡上和對方裸聊,被對方截取視頻后勒索的情況,這時問題處理起來就很容易出現偏差。缺乏專業理論的指導,專業能力欠缺,使輔導員工作水平很難提升,效果也不好。尤其在學生思想問題的處理上,由于輔導員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欠缺,對于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容易出現“辨別不清、講解不透”的情況出現。
4.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相關制度落實不到位。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即43號令中明確指出:“把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整體規劃、統籌安排,不斷提高隊伍的專業水平和職業能力,保證輔導員工作有條件、干事有平臺、待遇有保障、發展有空間”。但現階段,大多數的高職院校都做不到,只是程度不同罷了。比如規定中要求的“落實專職輔導員職務職級“雙線”晉升”,都說輔導員是教師和管理人員雙重身份,但雙重身份的背后卻是兩邊都靠不著,發展遇到瓶頸,絕大多數輔導員評到講師就是到了職業的天花板,再也上不去了。再比如“待遇有保障”這一條,輔導員的工作是“白+黑”、“36524”,他們大都帶著200多名學生,因為學生生病要送醫院或者因為學生為情所困、學業壓力等原因半夜被電話叫醒都是家常便飯,他們承擔了太多的壓力,但薪資待遇方面卻不能體現,他們經常自嘲“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他們找不到歸屬,工作沒有保障,有的想辦法逃離,沒法逃離的開始混日子,又有幾個能主動進行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提升呢?
5.高職院校輔導員基本沒有職業規劃。
教育部43號令中明確規定“輔導員具有教師和管理人員雙重身份”,但在絕大多數高職院校輔導員處于被兩個群體邊緣化的地位,他們的工作內容繁多瑣碎,沒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一天24小時都要保持“待機”狀態,但待遇卻不高、發展通道不暢,巨大的反差使高職院校輔導員成為職業倦怠的高危人群。當問到“你有什么職業規劃”這個問題時,大多數的輔導員的回答是:我希望有一天可以轉崗。但當問到“如果你近幾年都沒有轉崗的機會,你會如何規劃你的職業生涯”,大多數的輔導員是沉默的。也許他們是因為每天被繁瑣的工作壓得喘不過來,稍有時間時只想自己安靜地待著,什么都不想,就靜靜地待著;也許是現實已經把理想磨滅了,而不再對輔導員工作有任何想法;也許還有別的原因。
而在高職院校,學校對輔導員工作也缺乏完善的職業規劃體系,有些學校將競聘系部學生管理的副書記作為輔導員的發展通道,但殊不知一個系部只有一個人有可能成為副書記,那其他人的發展通道又是什么呢?
沒有目標的人生是蒼白的,沒有目標的職業是枯燥乏味的。沒有職業目標,我們就不會去考慮為實現這個目標我需要具備什么知識和技能,更談不上學習,結果只能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又如何提高?
三、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提升對策
有著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輔導員會將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將各種隱患降到最低,他們是開展大學生思政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下面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高職院校輔導員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提升的對策。
1.高職院校、輔導員都要分清輔導員的“主業”和“副業”。
輔導員的“主業”包括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黨團和班級建設、學風建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校園危機事件應對、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九項內容,內容涉及到學生成長成才和健康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學校,一定要清楚輔導員的崗位職責和角色定位,不能把輔導員當成筐什么都往里裝,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去辦。同樣,作為輔導員,也一定要清楚輔導員的崗位職責和角色定位,明白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什么都干,眉毛胡子一把抓,干好自己的主業,切實在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上下功夫,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專家型輔導員。
對于副業部分,在做好主業的情況下,有精力就親自去做,沒有精力就采用授權或合作的方式來完成工作,讓別人(同事或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給別人展現的機會其實也是在成就別人。
2.高職院校要鼓勵輔導員多參加學習、培訓、比賽,開闊眼界。
高職院要給輔導員創造機會,鼓勵他們多參加提升輔導員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學習、培訓、比賽,通過這些方式讓輔導員走出去開闊眼界,讓他們接觸更多的優秀輔導員和專家型輔導員,對標查找差距,讓大家真正意識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通過榜樣的力量讓輔導員樹立目標、提升干勁。
就拿參加比賽來說吧,我參加過兩次輔導員技能大賽,如果要說大賽對我有什么幫助或啟示,我想說備賽是一場全方位的入職培訓,是一次高精度的工作研修。備賽過程中,需要將輔導員工作內容涉及到的所有文件進行研讀,甚至爛熟于心。也正是在那時,讓我對輔導員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也讓我看到了教育部對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視,讓我相信輔導員的春天即將來臨。在案例分析、談心談話、主題演講環節,考察的輔導員運用文件、專業知識去解決、闡述問題的能力,在備賽過程中我們接觸了大量的案例,每一個案例我們都認真研究,以至于比賽結束后,我對自己勝任輔導員這個崗位信心大增,覺得自己儼然已是半個專家了,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得到了極大提升。
高職院校的輔導員大多沒有職業規劃,通過學習、培訓或比賽,他們會接觸到更多全國優秀的輔導員,在輔導員九大工作內容中,這些優秀的輔導員已是某一個領域的專家,他們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對學生進行指導或引導,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將大水漫灌與精準滴灌相結合,真正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另外,通過學習培訓,尤其是生涯發展類課程,喚醒輔導員的生涯意識,積極地進行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價值觀三個方面的自我探索,從工作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通過刻意練習提升自己的能力,進而通過能力在工作中兌換出價值,讓自己的生涯三葉草快速旋轉(新精英古典老師的生涯三葉草模型),在不斷地自我探索中,開啟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
3.高職院校要嚴格落實教育部關于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相關規定。
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流動性大的原因,一是輔導員隊伍中的人員性質(新入職的專業教師或兼職人員),注定了他們的高流動性。二是高職院校輔導員是職業倦怠的高危人群,他們每天承受著高負荷的工作量,承受著每天、每月、每年沒有什么變化的枯燥的工作內容,面對著自己的職業天花板,再加上自我探索意識不強,不知道如何擺脫這一困境讓自己的職業更上一層樓,于是職業倦怠日益嚴重,這其中有的是因為從工作中找不到感興趣的部分;有的是因為自身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不高,在工作中處于焦慮狀態;有的是從工作中找不到自身的價值體現。
首先,高院院校一定要制定專門辦法和激勵保障機制,落實專職輔導員職務職級的“雙線”晉升要求,將輔導員的工作業績和育人實效作為考核依據。
其次,高職院校要落實43號令中關于培訓的相關規定,根據本學校輔導員規模數量設立輔導員培訓專項經費,為輔導員提升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提供條件保障。
最后,高職院校要支持輔導員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實踐與思政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結合起來開展研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育人效果上一個臺階。同時要鼓勵輔導員在做好工作的基礎上,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等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為輔導員提升專業水平和科研能力提供保障。
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學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輔導員隊伍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我們培養出的接班人的質量,作為學校一定要保證輔導員工作有條件、干事有平臺、待遇有保障、發展有空間,讓輔導員有歸屬感,從而主動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并以此來推動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
參考文獻:
[1]馮剛,楊曉慧.高等學校輔導員工作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8.
[2]《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43號.http://www.gov.cn/xinwen/2017-10/05/content_5229685.htm2017-10-05
作者簡介:
郝文翠,畢業于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1978年11月;女;漢族;河北靈壽縣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高校輔導員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