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偉
數學課程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有很多學生學習感到困難,并且數學學困生的比例比一般的學科都要多,形成的原因是學生在數學認知準備上的問題,也有情感準備欠佳的問題,也有老師教學方法的問題。因此我們數學老師要從認知準備上、情感準備上、教學方法上等各個方面進行不斷的改變,不斷地適應學生的個體狀況,采取各種策略和方法使數學學困生的狀況得到改善,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成效。
一、以建立較好的情感準備為先導
1.培養師生良好情感是轉化的突破口。
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數學學習中的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對學困生有學生高度的忍耐力,對于學困生出現的各種問題,都要高度的忍耐,不發脾氣。下大力氣從學生身上下發現閃光點,發現學生的長處,然后逐漸的進行引導,選擇學生的薄弱的環節,進行重點的去引導。根據不同的問題去輔導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數學老師要對學生高度的信任,并且不斷的鼓勵她們,使他們不斷地得到進步。數學教師還要用最無私的愛去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到春風拂面,讓學生喜歡老師喜歡聽老師的話,從而讓數學學困生不斷的提高,不斷的轉化,從而有效的提高數學教學成效。
2.通過適當方式激發學習動機,是轉化的切實點。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激發數學學習困難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習困難學生的內驅力,是轉化的切入點。
(1)好奇心
青少年學生的好奇心都非常強,而數學學困生對自己學習中的挫折或者失敗,失敗的心理持續持久,所以說老師要充分發揮數學教學的魅力,激發數學學困生好奇心,想法使學生喜歡數學熱愛數學,從而從思想上轉變學困生的畏難學習思想狀態。
(2)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一個人對其所學的東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會迸發出驚人的學習熱情,而熱情是一種魔力,這會創造出奇跡。”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源泉和基礎,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數學教師要把培養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首要的任務。學生有了興趣和熱愛數學的心情,才能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才能夠排除所有的困難去進行學習,因此,數學老師要通過啟發和引導,提高進行有效的點撥,教給學生觀察學習的各種方法和手段,將學生引導到要主動探索無限的知識活動之中,使學生感覺到枯燥的數學知識和內容變得生動有趣,這樣讓學生感到數學的學習興趣,才能產生學習的動力。比如學習打桌球的技巧中講軸對稱,通過春游的時候的照片講給學生講黃金分割的問題,通過三角形的原來講人民解放軍的步槍瞄準技術,讓學生感覺到具備一定的數學知識才能做好工作,這樣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就有數學,數學存在于生活之中,學好數學對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樣逐步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數學,這是數學學習困難生轉化的思想基礎。
二、逐步改善認知結構是提高數學困難學生水平的根本出路
1.注重前補。
前補指的是課前補,即在每堂課前就本課新知所需應用的原認知結構中應提取的部分對學困生進行情況摸底分析,針對學困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練習,并且進行面批面改,幫助學生尋找原因。事實上,對學困生整個學習生活來說,每次補課既可以視為前補又都是后補,通過這種前補,可以提高學困生上新課時注意力和投入程度,由于對他們已經搭了階梯,掃除了一部分障礙,降低了學習新知識難度。從而達到學困生能較好地掌握新知的目的。
2.注重思想方法觀念的滲透,體系的構建。
學困生顯然表現在學習存在困難,但其智力是正常的,所以,要改善學困生的認知結構,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體系的構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對學困生的教學不能只限于其被動接受,而是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師要經常地將類比、對比、歸納、抽象、猜想等手段有機結合,經常使用,要精心設計,放低起點,逐步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觀念,從而達到構建體系之目的。如絕對值概念,換元法都要有層次逐步遞進,左右勾連,上下相通,使之成為網絡而不是散點分布。
3.新知學習必須著眼于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
在學困生的原認知結構逐步完善之時,要注意新認知結構的構建。即防止原有學困生在學習了新知后又造成結構不完善,同時要防止新的學困生的再度產生。為此,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要善于引導學生尋找新知學習的聯系點。新知識和經驗、新知和舊知、新知之間都存在著聯系,教師要善于創設情境來引導學生揭示知識之間的聯系。
(2)重視解題模式建立和識別。初中數學中的解方程組的模式、分母有理化的模式、函數解析式求法模式、線段相等或平行的證法、二圓相交常添公共弦、二圓相切常添公切線等輔助線模式,應用廣泛的模式,教師要注意歸納、反復刺激,只有讓學生掌握模式之后,學生才能靈活變化,對學困生來說,掌握模式尤其顯得重要,因為能回憶解題模式并會識別是提高學困生解題能力的關鍵。
事實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數學老師要懷著強烈的責任感,帶著愛心與學習困難的學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礎,真正的轉變學生的固有觀念,逐步改變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注重學生的課程體檢,注重學生的基礎能力的訓練,注重學生思想的不斷的改善,注重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的構建,注重學生感知的全面性,注重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使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得到真正有效的轉化,從而全面的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績,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