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鐵栓 保定市第一中學
高中體育特長生主要是指在某一個體育項目中具有特長的學生,高中體育特長生是我國體育事業中最為重要的人才后備力量。全面加強高中體育特長生的培養與管理,不僅僅能夠保證人盡其才,還可以促使學校體育活動的有效展開。但是在對高中體育特長生的管理中,受到體育特長生這一群體的特殊性,傳統體育特長生的管理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管理需求,并暴露出諸多弊端。
目前,高中階段體育教學的選材工作相對較差,對于高一剛入校的學生而言,因為其沒有正規的接觸過正規的體育運動,致使其體育意識以及運動能力相對來說都比較差,也就是該階段的學生無法充分顯示出其具備的體育特長,因此,體育教師在高一階段,就需通過體育課程培養出體育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以便為體育選材奠定基礎。除此之外,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都將選材任務交給體育教師,由于體育教師對高一學生的了解存有相應的局限性,就會影響選材的合理性,這就需要班主任及各科教師的共同配合,通過對學生的人品、學品的合理把關,保證體育特長生的品行良好。因此,高中體育的訓練選材時,需形成相應的制度,以班主任、體育教師、文化教師共同構成選材小組,對特長生實施有效衡量,從而保證最后的成功率。
體育高考所考查的內容通常較多,而體育特長生自身的水平又呈現良莠不齊,因此,訓練方法的科學合理以及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在體育特長生的訓練中就極為重要。在具體訓練中,教師需注重不同階段對特長生的不同要求,并通過不同訓練措施的運用,確保訓練的方法足夠的科學合理以及訓練手段的多樣化,并通過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方式,調動學生在訓練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使學生通過科學的訓練實現良好的發展。同時,在實際訓練過程中,為了避免學生出現傷病或者過度疲勞,教師就需要對學生的言行舉動進行及時了解,并多與學生溝通交流,以科學性、針對性的選擇具體訓練內容,并對訓的強度與密度進行安排,從而確保具體訓練的效果。另外,根據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教師需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擅長的專項,并開展針對性的素質與技能訓練,從而使體育特長生實現良好發展。
目前,在高中體育特長生的管理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就體育特長生而言,由于其長期在外面進行體育訓練,以至于學生的行為習慣、性格特點等均存在顯著的差異性,致使學生難以融入到當前的班集體中,無法得到班級其他學生、教師的認同感。因此,在當前的管理模式下,體育特長生常常成為班級中的“問題學生”,以至于教師在對其管理中,無法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另一方面,在針對體育特長生的管理中,相關的家長也并未形成正確的認識,以至于其在體育特長生的管理中,與其形成對立面,以至于家長對體育特長生產生聽之任之的現象,致使體育特長生缺乏“愛”。
體育特長生不僅僅是體育特長生,還是一個中學生,其面臨的任務不僅有特長體育訓練,還有文化學習和全面發展。然就目前而言,在高中體育特長生的管理中,常常片面強調“競賽訓練”和“特長發展”的重要性,以至于學生在思想認識上也隨之產生偏差。進而導致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更加忽視文化學習。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勢必會制約高中體育特長生的全面發展。
就高中體育特長生而言,長時間進行體育訓練和體育比賽,并且基本上都是由教練進行陪同和指導的。在這種情況下,常常使得體育特長生與教練之間的關系甚為密切;而針對高中體育特長生的班主任來說,在對學生進行管理和評價的時候,常常更加側重其成績,而認為體育特長生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由于班主任的這一管理理念相對比較片面,常常導致高中體育特長生在學習中,更加傾向于體育賽場上的自我價值實現,而不愿在教室中受苦。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常常導致高中體育特長生的文化成績不甚理想,并且越來越差,甚至致使學生在學習中,出現不服從管理、不愿意學習的現象。
鑒于當前高中體育特長生管理中缺乏愛的現狀,在對其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立足于高中體育特長生的情感,尊重其人格、尊嚴,對體育特長生一視同仁,對其進行欣賞和關心,進而促使體育特長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之情,以激發體育特長生的斗志。具體來說,在對體育特長生進行愛的管理中,一方面要積極傾聽高中體育特長生的內心,了解其內心的真實情感,并在情感中與體育特長生形成情感共鳴,進而促使學生服從于教師的管理;另一方面,雖然高中體育特長生文化成績不甚理想,在對其進行管理的時候,應對其進行有效的溝通、開到,并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到班集體中,進而逐漸形成一個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良好的情感等。
就體育特長生而言,常常受到來自教練、班主任的雙重管理,不僅僅要負責體育特長生的專業培養,還要承擔其文化知識的培養。在具體進行管理中,一旦教練和班主任之間溝通不夠到位,就會導致其在管理者中,出現各行一套的現象。同時,在這種情況下,還會導致管理中,出現真空現象,嚴重制約了管理的效果。據此,在對高中體育特長生進行管理的時候,必須要做好教練與班主任的溝通工作,逐漸形成一個統一的管理體系,切實結合高中體育特長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成更加具有針對性的管理計劃,并對班主任和教練的具體管理職責進行明確。如此一來,高中體育特長生就會在班主任、教練的創沖管理下,不斷提升管理的力度和效果。
在對高中體育特長生進行管理的時候,鑒于體育特長生這一群體具有極強的特殊性,訓練任務比較中,并且在訓練的過程中,常常延誤文化課程,以至于體育特長生的文化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管理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體育特長生管理需求,必須要切實結合其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管理策略,對其進行針對性的管理,進而不斷提升高中體育特長生的管理效果。
普通高中學校由于沒有好的生源,學校為了高考升學率,倡導發展特長,組建了藝體特長班。其中體育特長班的學生多數學習基礎薄弱,行為散漫,沒有明確的目標,難以管理。因此,組建初期要加強與家長、學生的溝通,對每個體育特長生進行摸底調查,了解他們的基本情況,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才能有的放矢。
大多數體育特長生都是因為學習成績差才選擇特長之路的。對于體育特長生而言,高考錄取的文化課分數要求低,考取本科機會大。但是,體育特長班生由于以前學習基礎差,導致他們學習信心不足。因此,要引導他們樹立信心,確立目標。不要總覺得自己學習基礎差就放棄文化課的學習,要直面自身的問題。加強溝通,傾聽學生內心,了解他們的困難,動員科任教師和學生結對子,幫助學生分析困難為什么難,難在哪里,從而制定出符合學生實際的學習目標。鼓勵他們從頭開始,不要總糾結過去的事情,要奮勇向前,拿出體育特長生敢干敢拼的精神。
體育特長班的學生自我約束力差,經常出現上課遲到、睡覺、講話、玩手機等不良行為習慣。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因此,在管理上必須要用制度約束。除了學校的規章制度還要制定出符合班級實際的規章制度,即班規。根據班規制定出詳細的德育量化加分、扣分細則。在每個學期開學初給予每個學生基礎德育量化分80分,以班規為依據,進行每天的德育量化,讓每個學生知道自己每天的表現。具體每日量化表內容如下:

每天的量化情況都在班上通報,這樣能夠及時制止違紀現象。并且通過批評教育,引導改正。每周的量化情況也要小結,累計扣除5分的同學,及時與家長溝通,帶回家反省。這樣能夠避免學生錯誤反復犯,批評教育反復改,逐漸形成累教不改。每學期結束統計出學期的德育量化分,以德育量化分作為學校學生評優評先的依據。在整個德育量化制度的實施中,要按班規堅決執行,一視同仁。通過德育量化制度的約束能夠督促學生逐漸養成好的行為習慣。當然,體育特長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的去落實量化管理制度。并且還要與家長達成共識,實現共同教育。
體育特長生上訓練課就生龍活虎,上文化課就昏昏欲睡。針對這種現象及時與教練員和科任教師溝通,統籌訓練課與文化課學習。采取對學生分組管理模式,把學生按文化課成績和體育術科成績好壞搭配。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名組長,負責監督本組的訓練課和文化課學習。以小組為單位捆綁教育,做到組榮大家榮,組恥大家恥,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為了激發學生的訓練熱情和效率,每兩周進行小組間特長對抗比賽,通過比賽提高競技水平。比賽結果以積分形式進行統計,按制定的獎罰制度實施。為了激發文化課的學習興趣,一方面與訓練課進行捆綁,文化課表現差的小組停止訓練,直到文化課達到科任教師的要求再恢復訓練。與此同時,訓練課差的小組要適當增加訓練時間和強度。另一方面要求科任教師在授課內容和形式上打破常規教學模式,制定出適合體育特長生實際的教學。做到文化課與訓練課雙管齊下,共同提高。對于體育特長生的訓練課和文化課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畢竟高考要求是雙上線。只有班主任、科任教師和教練員相互配合,共同管理,才能更好的管理體育特長生,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訓練行為和上課習慣,達到文武兼修的教育效果。
有什么樣的班主任就能帶出什么的學生,班主任在一個班級的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一個班級的魂。特別是在普通高中學校,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要提高體育特長生的成績,任重而道遠,班主任必須付出更多的精力與他們溝通,多接觸,多了解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對學生要嚴格要求,絕對不能搞特長生特殊化。同時,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行為示范,身體力行。只有班主任自己做出榜樣,得到學生的認可,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要從一些小事、細節開始,在學生中不斷釋放正能量。以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修養,給學生當表率,對他們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高二的時候,學生的主要任務是給高三奠定扎實的訓練基礎,真正到了高三時期,就需要進行突擊拔高。基于此,高二階段的訓練計劃應以力量訓練為主,其中力量耐力占比為2/3,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訓練占比為1/3。等到高三的時候,則相反,快速力量占比為2/3,力量耐力和最大力量占比為1/3。
1.力量訓練的頻率要合理
針對體育特長生而言,通常一周要安排三節力量訓練課程,每節課程時間為50~80分鐘,在學生進行完力量型訓練活動以后,還要給學生安排一些其他性質的訓練,確保體育生的肌細胞恢復和重建,讓肌肉生長更加強壯。在訓練過程中,最佳方式就是每次進行3~5組的練習,等到第5組練習完成以后,力量增長的效果就會不斷下降。在剛開始訓練的階段,不能采用大重量,要采用輕重量每組重復10次,在增加訓練重量時,務必要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一次性增加過多,防止傷害到學生身體健康。
2.訓練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在進行訓練之前,要確保學生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可采取慢跑、體操、肌肉拉伸等練習方法,通過帶領學生從慢到快地開展適量活動,做到充分熱身。隨后,還要帶領學生進行舒展練習,以此強化肌肉和關節的活動幅度,以防受傷。在學生運動過后,還需帶領學生開展適量整理活動,體育教師要監督學生去做慢跑、呼吸體操及各種伸展練習,并及時進行按摩讓肌肉得到放松,消除肌肉痙攣、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酸痛,避免出現運動損傷。
就大多數體育特長生來說,其嚴重缺少自我約束意識和能力,在學習文化知識時,大多數學生都不能認真聽講,甚至還有些學生在教師眼皮底下睡覺。相比其他教師,體育特長生最敬畏的就是體育教師,因此,體育教師要和學生的文化課教師多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不定期檢查體育特長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督促其學好文化知識。其次,在訓練學生時,教師要針對體育特長生制定專項的管理制度。同時教師要以身作則,給學生起到表率作用。教師不僅要在訓練過程中嚴格要求學生,還要在日常生活中關心愛護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體育特長生的具體訓練中,需具備明確具體的訓練目標,并在訓練全過程中做出合理、科學的計劃安排,以促使訓練實效的增強,并使學生在循序漸進中,實現不斷提高。訓練過程中,需特別關注訓練計劃的合理與科學,從而保證訓練目標的實現。因為涉及的運動項目相對較多,教師就需根據訓練中的具體內容以及項目的性質,對訓練方法以及訓練手段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從而使學生在各個階段的訓練中都能實現良好的訓練效果。
想要確保體育特長生健康、茁壯地成長,不僅要重視強化體育鍛煉,還要重視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讓學生消除那些不利于成長和發展的不良情緒,如成績落后時不自卑、不放棄,成績領先時不驕傲、不自滿。基于此,學校方面可定期針對體育特長生召開專家講座,引導學生認清自身定位,建立起學習自信心,更加積極投入到知識學習和體育訓練當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
總而言之,體育特長班與普通文化課班級在管理上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要根據學生和學科特點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另外,體育特長生作為學校的一個特殊群體,學校領導一定要高度重視,大力支持特長班的教育教學。班主任要精心謀劃,細心觀察,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體性,使他們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力和創造力,實現特長和文化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