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方穎
摘要? ? 本文總結了遂昌縣甘薯生產現狀,對遂昌縣發展甘薯產業的優勢及潛力進行了深入分析,就當前遂昌縣甘薯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對策,以期為該地甘薯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甘薯;生產現狀;優勢;問題;對策;浙江遂昌
中圖分類號? ? S53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7-0054-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遂昌縣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處錢塘江、甌江源頭。全縣山地22.56萬hm2,耕地面積1.03萬hm2,是一個典型的山區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遂昌縣境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類型,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麗水市甘薯生產的優勢高產區。甘薯是遂昌縣的主要旱糧作物,也是遂昌烤薯的原料作物,遂昌烤薯品味甜美,潤厚可口,風味獨特,歷代傳承“薯干勝蜜棗”之說[1],曾獲中國農業博覽會銅獎、浙江省食品博覽會金獎等獎項和稱號。近年來,遂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甘薯產業發展,通過出臺《遂昌縣甘薯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將甘薯產業發展成為山區穩糧增效、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
1? ? 發展歷程及現狀
遂昌縣種植甘薯歷史悠久,新中國建立初期是山區農民的主要口糧之一,種植面積達到560 hm2,總產量(折糧,下同)0.24萬t,栽培的主要品種是舟農白皮;20世紀90年代后期,遂昌縣引進甘薯新品種浙薯13,甘薯單產和總產得到大幅度提高,種植面積也進一步擴大。2018年全縣甘薯種植面積2 165 hm2,產量(折糧,下同)5 182.5 kg/hm2,種植面積占糧食總面積的8.2%,總產占糧食總產量的7.6%。
2018年,遂昌縣承擔省級甘薯高產創建活動,在黃沙腰鎮大熟村、柘岱口鄉五星村建立甘薯高產創建示范基地,并在全縣建立縣級甘薯百畝示范方8個,總示范面積300 hm2,實現鮮薯平均產量5 676 kg/hm2,較全縣平均產量增加493.5 kg/hm2。用甘薯制作甘薯條,產值達到21萬元/hm2,甘薯產業正在成為遂昌縣西部鄉鎮農戶增收的致富產業。
2? ? 發展優勢及潛力
2.1? ? 生態優勢
遂昌生態環境優越,全縣負氧離子含量達9 260個/cm3,是世界清新空氣標準的7倍以上,縣域水質優良,出境水質常年達Ⅱ類以上,優越的生態環境適宜發展山地優質農產品。遂昌山地資源非常豐富,每年土地開發新增耕地266.67 hm2以上。豐富的山地資源結合遂昌良好的生態條件,為甘薯生產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2.2? ? 電商營銷優勢
遂昌縣早在2013年就在淘寶網上創建了全國首個縣級館“特色中國-遂昌館”,創建了中國首個以服務平臺為驅動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通過電商營銷,成功解決了農村對接市場的問題,拓寬了甘薯等農特產品的銷售渠道,搭建了更為廣闊的銷售平臺,每年線上銷售額僅烤薯(薯條)一項就達5 000萬元以上。
2.3? ? 政策扶持優勢
近年來,遂昌縣委縣政府積極響應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加快發展旱糧生產的相關文件精神,先后制定出臺了《遂昌縣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遂昌縣甘薯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遂昌縣甘薯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等,將甘薯確立為遂昌縣的主要旱糧種植作物,將烤薯確立為遂昌縣的特色旱糧品牌產業。
3? ? 存在的問題
3.1? ? 種植技術粗放,規模化程度低
在甘薯種植上,栽培管理和規范化種植技術粗放,大多以農戶分散種植為主,種薯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組織少且種植面積小,規模化程度低。
3.2? ? 機械化水平低,人工成本高
遂昌縣屬典型的山區縣,田塊面積小且分散,田塊間高低落差大,海拔高,一般機械不適用。遂昌縣甘薯種植、收獲等主要依靠人工,勞動強度大,人工成本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甘薯產業發展。
3.3? ? 財政扶持力度不夠,資金投入不足
甘薯是遂昌縣主要的旱糧作物,遂昌烤薯更是遂昌的特色旱糧產品。但財政扶持力度不夠,資金投入不足,甘薯種植戶除享受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省級旱糧種植補貼外,缺乏甘薯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3.4? ? 甘薯貯藏技術落后,加工期短
遂昌縣甘薯貯藏以農村土窖、山洞等原始方式為主,貯藏設施簡陋,管理粗放,技術落后,導致甘薯保鮮周期短、效果差,貯藏2個月后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腐爛,每年由于甘薯腐爛造成的損失在20%以上。遂昌的甘薯加工以農戶手工加工甘薯條為主,每年的加工時間很短,一般只有冬季1~2個月。為數不多的幾個甘薯加工企業、加工合作社加工時間也不長,一般也只有3~4個月。
4? ? 發展對策
4.1? ? 合理規劃布局,引導規模生產
根據《遂昌縣甘薯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本著“穩定糧食面積,積極發展甘薯等特色旱糧”的發展思路,合理規劃甘薯產業發展布局,力爭到2020年全縣甘薯種植面積達到2 666.67 hm2,產值2.16億元。大力發展生態高效種植基地,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開展規模化種植,提高組織化程度,全面提升遂昌縣甘薯產業規模。
4.2? ? 整合資金,加大投入力度
按照“資金性質不變、管理渠道不變,統籌使用、各司其職、形成合力”的原則,整合各相關部門項目建設資金,統籌協調涉農建設項目,加大甘薯產業資金投入力度。把扶持甘薯產業的各項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對種薯生產企業予以資金補貼、對甘薯作業機具實行購機補貼、對應用脫毒種薯的農民實行良種補貼、甘薯產品實行農產品品牌營銷補貼[2],整合資金扶持甘薯產業發展。
4.3? ? 加強科技研發,提高科技水平
加強與大中專院校的合作與交流,引進并推廣適合在遂昌縣地力條件下應用的甘薯生產新機具,推進甘薯生產機械化,降低勞動強度,減少人工成本。在甘薯種植管理過程中,實施標準化生產,推廣甘薯規模化育苗、病蟲草害綜合防控、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提升甘薯生產科技水平[3]。
4.4? ? 建立貯藏加工體系,延長加工期
堅持長遠規劃與近期建設相結合的原則,鼓勵不同經濟成分和各類投資主體以獨資、合資、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參與甘薯集中貯藏加工體系建設,積極支持并引導企業、農戶建立甘薯貯藏窖(庫),從而保證甘薯加工企業的原料供應,延長加工期,減少因腐爛造成的損失[4]。
5? ? 參考文獻
[1] 夏根和,尹設飛,雷文勛,等.遂昌甘薯產業發展的思考[J].中國農業信息,2013(11):250.
[2] 許洪富.秀山縣甘薯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農技推廣,2015(2):10-11.
[3] 賈崢嶸,李江輝,武宗信,等.山西省甘薯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山西農業科學,2018,46(11):1939-1942.
[4] 王釗,張文超,高文川,等.寶雞市甘薯產業面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2018,57(19):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