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畏
【摘 要】目的:探討功能鍛煉結合骨折康復護理在臨床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138例患者按照入院的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69例,整個治療過程中所有患者都采取了常規的骨折護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采取了功能鍛煉與康復護理結合的護理方法。結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1.30%顯著高于對照組81.16%(P<0.05);觀察組的功能鍛煉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功能鍛煉結合骨折康復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和功能鍛煉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功能鍛煉;康復護理;骨折;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8【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7-137-01
功能鍛煉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預防肌肉萎縮與軟組織粘連的重要方式,能有效降低創傷帶來的影響。骨折康復訓練中,通過預防病后功能障礙,促進患者恢復運動系統功能,以科學合理的鍛煉方式,幫助患者最大程度的恢復肌體功能。為探討功能鍛煉結合骨折康復護理在臨床中的應用效果,以我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骨折患者138例作為對象展開以下研究。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138例患者中有男性84例,女性54例;年齡16~67歲,平均(37.48±3.25)歲;其中,多發性骨折9例,骨盆骨折13例,鎖骨骨折14例,股骨頸骨折14例,脛腓骨骨折27例,股骨骨折28例,上肢骨折33例;住院時間15~32d,平均(26.03±3.64)d。將138例患者按照入院的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69例,兩組的年齡、性別、骨折部位與嚴重程度等方面都沒有顯著差異,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38例患者入院后均在采取了對癥治療,并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采取常規的骨折護理。在此基礎上,觀察組采取了功能鍛煉與康復護理結合的護理方法,護理方法為:①心理支持:患者的情緒會對其治療依從性以及治療效果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應對患者采取心理護理方式,多與患者交流,傾聽患者的心聲,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多給予患者關心和支持,提高患者的康復信心;向患者發放并講解骨折后的康復辦法,用以往康復速度快、最終痊愈的病例來激勵患者;注意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防止患者出現過激的反應與行為。②身體健康護理:年齡>60歲的老年患者,他們自身的身體狀況會比青、中年要差,還可能伴隨一些基礎的老年疾病,需要密切檢測他們的血壓情況;在實施功能恢復鍛煉前,全面檢查患者的生命體征,確保其生命體征處于正常范圍,預防傷口出血和感染。③功能鍛煉: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為其設計科學的鍛煉計劃,在初期的鍛煉中,采取被動鍛煉的方式來促進血液循環,可進行關節活動和肌肉按摩;待患者恢復到一定程度后,為患者提供鍛煉建議,控制好自主鍛煉的時間、強度,促進關節靈活協調[1]。
1.3 評價指標與方法
療效評價:顯效:經過一定時間的康復后,患者能自由活動,且不再有疼痛感;有效:不能自如的活動,傷口仍然存在間斷性的疼痛;無效:具有明顯的疼痛感,影響其日常生活,對日常活動也具有明顯的限制。功能鍛煉評價:采取我院自制的功能鍛煉調查問卷調查,采取5分制評價法,得分越高的,其相應的功能鍛煉也越好[2]。
1.4 統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 SPSS 21.0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的功能鍛煉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功能鍛煉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隨著醫療理念的不斷創新,臨床上越來越重視骨折患者治療后的康復過程,為了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康復護理在醫院得到了廣泛應用,也取得了較高的應用效果。通過總結過往的醫療病例發現,許多骨折患者在經過治療后存在功能障礙的情況,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很大的影響。為降低患者病后的功能障礙帶來的影響,臨床上采取功能鍛煉的方式來促進治療過程與康復過程中的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提高傷口的愈合速度,進而促進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復[3]。功能鍛煉結合骨折康復護理,不僅重視對患者功能恢復的鍛煉,還對患者的心理、身體均給予科學的護理支持,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緒給治療帶來的影響,使得患者的康復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功能鍛煉結合骨折康復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和功能鍛煉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侯紀蓮,李春. 多元化護理康復鍛煉在脛骨平臺骨折中的應用效果[J]. 河北醫學,2016,22(5):857-859.
[2]王靜. 康復訓練護理對尺橈骨雙骨折患者臨床效果及功能恢復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2):92-94.
[3]黃燕,葉紅. 下肢骨折患者應用個性化功能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分析[J]. 中國醫療設備,201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