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在化療靜療用具選擇中的意義,選擇最佳化療靜療用具。方法:2018.2-2019.2,選取108名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開展調研研究,將其隨機等分為X組、Y組和Z組,X組應用用留置針化療,Y組應用德國貝朗導管進行盲穿PICC置管化療,Z組應用B超引導下美國巴德導管置管化療,選用穿刺情況和并發癥發生情況兩個指標對循證護理在化療靜療用具選擇中的意義進行分析,并選擇最佳化療靜療用具。結果:X組并發癥實驗人員占比為63.89%;Y組并發癥實驗人員占比為19.44%;Z組并發癥實驗人員占比為5.56%,Z組顯著低于X組和Y組(P<0.05),Y組并發癥實驗成員總占比顯著低于X組(P<0.05);Z組穿刺成功實驗人員占比為100%,Y組穿刺成功實驗人員占比為88.89%,Z組顯著高于Y組(P<0.05)。結論:循證護理在靜療用具選擇中有重要的指導意義,B超引導下美國巴德導管置管作為靜脈治療用具在化療患者治療中應用價值較高,值得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循證護理;靜療用具;選擇;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7-185-01
循證護理是以有價值的、可信的科學研究結果為證據。提出問題,尋找實證,用實證,以對病人實施最佳的護理[1]。對化療患者進行循證護理發現化療患者靜脈治療中易發生藥物外滲、靜脈炎、皮膚壞死等不良情況,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靜脈治療用具選擇不當所造成的。在此基礎上,本院2018.2-2019.2,選取108名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開展調研研究,探討循證護理在化療靜療用具選擇中的意義,選擇最佳化療靜療用具,具體研究內容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8.2-2019.2,選取108名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開展調研研究,將其隨機等分為X組、Y組和Z組。男女性別占比:X組為20:16;Y組為19:17;Z組為19:17。年齡:X組平均數值為(36.74±6.72)歲;Y組為(41.08±7.09)歲;Z組為(36.78±7.11)歲。體重:X組平均數值為(64.92±8.56)kg;Y組為(65.14±8.66)kg;Z組為(65.47±8.11)kg。X組、Y組和Z組性別、年齡和體重等指標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本次實驗經由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和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所有實驗成員的KPS評分均超過70分,ZPS評分均不足2分,與化療適應癥相符合;所有實驗成員年齡范圍介于18-70歲;所有實驗成員生存期均大于半年;所有實驗成員均第一次進行化療;所有實驗成員治療前一個月均沒有接受其他抗腫瘤治療;所有實驗成員均同意接受本次實驗,并簽訂同意書。
排除標準:將存在心、肝、腎功能異常實驗成員排除;將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實驗成員排除;將合并糖尿病、關節炎等疾病實驗成員排除;將存在藥物濫用史實驗成員排除;將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實驗成員排除。
1.3 研究方法
在循證護理基礎上,對不同靜脈治療用具在化療患者靜脈治療中的安全性進行分析,以助于提高護理質量。
X組應用用留置針化療,Y組應用德國貝朗導管進行盲穿PICC置管化療,Z組應用B超引導下美國巴德導管置管化療。對X組、Y組和Z組治療中穿刺成功率和并發癥發生率進行統計,選擇最優的靜脈治療用具。
1.4 評價標準
本實驗選用穿刺情況和并發癥發生情況兩個指標對調研結果進行測評。統計和計算各組并發癥實驗成員總占比和穿刺成功實驗人員占比,進行對比分析。
1.5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20.0分析,應用計數數據(%)通過x2檢驗,計量數據(x±s)通過t檢驗,以P<0.05為差異顯著[2]。
2 結果
2.1 X組、Y組和Z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分析
結果顯示:X組靜脈治療期間,占比55.56%(20/36)實驗人員發生機械性靜脈炎,占比8.33%(3/36)實驗人員發生藥物外滲不良情況;Y組占比8.33%(3/36)實驗人員發生機械性靜脈炎,比8.33%(3/36)實驗人員發生非計劃性拔管,占比2.78%(1/36)實驗人員發生脫管不良情況;Z組占比2.78%(1/36)實驗人員發生機械性靜脈炎,比2.78%(1/36)實驗人員發生非計劃性拔管。X組并發癥實驗人員占比為63.89%;Y組并發癥實驗人員占比為19.44%;Z組并發癥實驗人員占比為5.56%,Z組顯著低于X組和Y組(P<0.05);Y組并發癥實驗成員總占比顯著低于X組(P<0.05)。
2.2 Y組和Z組穿刺情況對比分析
結果顯示:Y組占比88.89%(32/36)實驗人員穿刺成功,占比11.11%(4/36)實驗人員穿刺失敗;Z組占比100%(36/36)實驗人員穿刺成功,無實驗人員穿刺失敗。Z組穿刺成功實驗人員占比為100%,Y組穿刺成功實驗人員占比為88.89%,Z組顯著高于Y組(P<0.05)。
3 討論
對化療患者進行循證護理發現化療患者靜脈治療中易發生藥物外滲、靜脈炎、皮膚壞死等不良情況,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靜脈治療用具選擇不當所造成的。對此在循證護理基礎上本文對化療患者靜脈治療用具選擇進行實驗研究[3]。
上述研究結果顯示,化療中應用留置針作為靜脈治療用具進行化療治療,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63.89%,因此留置針不適合作為化療中靜脈治療用具。而B超引導下美國巴德導管置管作為靜脈治療用具進行化療治療,其穿刺成功率顯著高于德國貝朗導管進行盲穿PICC置管作為靜脈治療用具進行化療治療,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德國貝朗導管進行盲穿PICC置管作為化療靜脈治療用具進行化療治療。因此,循證護理在靜療用具選擇中有重要的指導意義,B超引導下美國巴德導管置管作為靜脈治療用具在化療患者治療中應用價值較高,值得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石靜.循證護理用于靜脈輸液治療中預防靜脈炎發生率的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2(94):68-69.
[2]鐘慧群,羅晨玲,趙潔.血液病患者外周靜脈留置針最佳拔管策略的循證實踐[J].護理學報,2018,5(18):49-55.
[3]王紅燕,張智霞.我院臨床靜脈輸液工具應用情況分析及對策[J].循證護理,2017,3(4):393-395.
作者簡介:劉佳,女,31歲。遼寧省錦州市人民街五段2號錦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