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琴 陳彬彬
【摘 要】全員育人應成為學校德育的核心理念。要實現全員育人,必須理解其內涵,認識其重要性,了解實施全員育人的途徑,確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都是專業的、有擔當的德育工作者的意識,從而形成全體師生共同參與育人工作的良好格局。
【關鍵詞】全員育人;德育;專業;擔當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23-0012-03
【作者簡介】1.唐志琴,江蘇省宜興市丁蜀實驗中學(江蘇宜興,214200)教師,一級教師,2019無錫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賽特等獎獲得者;2.陳彬彬,江蘇省宜興市丁蜀實驗中學(江蘇宜興,214200)副校長,一級教師,無錫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宜興市德育學科帶頭人。
一直以來,學校德育工作都有一個認識誤區:認為學生的基礎道德教育是班主任的事。我們經常能看到任課教師把課堂上不守紀律或不做家庭作業的學生帶到班主任面前,讓班主任教育;面對校園內學生的違規行為,任課教師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熟視無睹地走過;學校組織活動,班主任忙得不可開交,任課教師袖手旁觀……這一切都使得班主任工作內容繁雜、班主任責任無限,從而讓許多班主任或產生職業倦怠,或萌生不愿做班主任的想法。不僅如此,由于德育內容的不斷擴展,品德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禁毒禁賭教育、預防艾滋病教育、生態保護等內容都被納入德育工作范圍,班主任承擔的育人工作愈發繁重,學校的德育效果愈發不顯。探索并實施新型的德育模式勢在必行。
一、全員育人的內涵
全員育人就是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充分發揮學校整體效能,使全體教職員工都樹立起育人意識,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滲透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形成人人參與、齊抓共管的育人格局。在全員育人的視角下,學校所有教學、管理和服務部門的教職員工都負有育人職責,所有部門和個人都要重新思考自身工作與教育學生之間的直接或間接聯系,重新定位在全面教育、管理、服務學生的總體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
全員育人制度,調動了全體師生的力量,使德育工作由“面”到“點”,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了教師充分的關注,師生間的溝通交流真正落到了實處。全員育人使教師做到了教書和育人的統一,面對具體復雜的學生成長需求,面對隨時可能遇到的育人場景,他們不僅要利用所掌握的學科知識和教學理論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利用所掌握的德育理論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教學生成人。全員育人促進了教師之間的配合,強化了教師“整體、合作、優化”的育人實踐,為學生全面而個性化地成長創造了條件,同時也更加密切了學校與家庭的關系,使家長真切體會到學校、教師對自己孩子的關愛,他們會更加配合和支持學校工作,從而形成了強大的教育合力。
二、全員育人的實踐與思考
1.轉變思想,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人們已經忘記了他們在學校里所學的一切,那么留下的就是教育。”換句話說,忘不掉的是真正的素質。可見,德育不是一項具體的工作,而是一切教育工作最終必須落實的目的,是學校一切工作的歸宿,它不是某個部門或某個人的工作,而是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責任。
教師要轉變思想,不能簡單地認為,德育就是德育處或班主任的工作。每位教師都應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識,這是由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的。韓愈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三者是教師的基本任務,其中,傳道,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傳道是首責,授業和解惑為之服務。我們也經常說“教書育人”,教師既要教好書也要育好人。因此,教書育人,是對每一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由此,在學校內部管理中,我們要注重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努力做到全員管理、全程管理、最優化管理,使全體教職工能將德育滲透在各科教學和各項教育活動中,并且做到為人師表、率先垂范,以自己良好的師德形象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教育作用。
一個榜樣就是一面旗幟,高尚的師德對學生來說就是一本好教材、一堂好課。學校要定期組織廣大教師認真學習有關德育文件的指示精神,開展教師職業道德全員培訓,著力提高教師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教師隊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戰斗力。強化“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增強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學校、服務于學生的意識,使樂于奉獻、勤于探索、勇于創新成為廣大教師的自覺行動。
2.加強合作,人人做專業的德育工作者。
大雁在編隊飛行時,每只大雁的飛行都會受到團隊的約束。領頭雁須使雁隊保持正確的飛行線路,并時刻警惕危險;其他大雁則必須環顧四周,互相關照。它們能夠最終抵達目的地,不僅因為它們能振翅高飛,更是因為它們以團隊的方式齊心飛翔。學校德育,也只有加強合作,才能讓班主任擺脫“孤軍奮戰”的困境,才能保證德育的實效。
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班集體建設的領頭雁。學校要重視班主任隊伍建設,通過建立理論學習制度,舉辦德育科研成果交流會、班主任工作例會,通過強化主題班會課的設計、實施和研討交流,加強班主任業務學習和培訓,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斷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學校要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專業引領和帶頭作用,可成立以班主任為負責人、各方人員參與的育人小組,通過多對多的形式全方位地教育引導學生,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還要從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要求出發,基于“整體、合作、優化”的育人策略,引導不同崗位教職員工,共同實現育人目標。同時,要讓每一個教職員工意識到,加強合作,多方協同,才能實現育人目標。一方面,任課教師應該自然地將德育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學科資源實施無痕化的德育;另一方面,可實施德育導師制,通過點對點、一對多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支持。
總之,所有的教育人都要遵循教育規律,把握教育契機,時時、處處不忘育人,時時處處學習育人,確立整體觀念,加強合作協同,優化育人方式,通過經常與學生交流,在觀察學生、幫助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育人水平,實現真正的教學相長。
3.首遇責任制,人人做有擔當的德育工作者。
一般情況下,學生管理的主體,主要是德育處和班主任(課堂上由任課教師負責管理),他們也因此成為管理責任追究的主要客體。德育管理人員和班主任管理精力的有限性和學生突發事件的無限可能性,決定了光靠他們的管理,很難管好學校和班級。首遇責任制將學校非班主任等專職人員納入學生管理人員的范圍,擴大了學校德育管理人員的數量,擴大了學校管理的范圍、時間和對象,必將從廣度和深度上,將學校管理提高到新的境界。
首遇責任制,就是要求所有教職員工,在校內外遇上學生權益受侵犯或學生違紀等各類突發事件時,都能及時制止、當面教育,并將事情經過及處理結果及時上報年級組或德育處。一些教師缺乏教書育人的責任意識,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時候,往往不關注學生的思想品德,不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更不會主動在課內和課外、校內和校外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擔當意識淡薄、育人意識不強。首遇責任制強調了教職員工全員育人的意識,強化了教師責任感,能夠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從而構筑全方位、即時式的德育管理網絡,讓全員育人真正落到實處,實現了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全員育人就是要每個人都樹立這樣的意識:進班上課我是班主任,下課我就是德育主任,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任課教師不再是德育的評判者、旁觀者,而是德育的實施者。全員育人徹底改變了以往班主任單打獨斗的工作局面,學校德育也不再是德育處和班主任的獨唱和對唱,而是全體教師的大合唱——校長是指揮,班主任、德育處是領唱,所有學生成長的相關人員共同參與。只有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才能將這首德育之歌唱得氣勢恢宏。
【參考文獻】
[1]李艷.全員育人理念的實踐探索與思考[J].南方論刊,2012(6):68-69,76.
[2]張素湘.堅持全員育人理念,引導學生全面發展[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8(1):86-87.
[3]田樹林.全員提升育人能力增強德育實效性[J].基礎教育參考,2006(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