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中娟 陳玉紅 常蕓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見的心血管急危重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PCI)已經成為主要的治療手段,但PCI術后仍有并發支架內血栓、冠脈再狹窄等風險。運動康復因能夠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而逐漸被重視。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術后進行運動康復的研究現狀及進展進行簡要綜述。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治療術;運動康復;現狀及進展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因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局灶性壞死,是臨床最危重的心臟急癥之一。傳統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溶栓,但隨著介入技術的發展,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經成為各大胸痛中心治療AMI的主要手段。PCI治療雖然能夠較快地開通罪犯血管,改善患者癥狀,但術后仍然有發生血管內再狹窄、支架內血栓、心肌再梗塞等風險[1]。因此,介入術后進行康復治療,尤其是適當的運動康復變得越來越重要,可以改善AMI患者的預后。
1急性心肌梗死行PCI術后患者進行運動康復的意義
1.1運動康復對AMI患者心功能的影響
心臟康復過程中進行運動康復可以抑制心室重構、減少心肌氧耗、改善心肺功能、增加冠脈功能儲量,從而改善AMI患者心功能。國外有研究[2]證實,有氧運動能夠增加三磷酸腺苷的生存率,抑制心室重構,從而改善心功能;國內史秀超等[3]學者研究發現,有氧運動可以促進干細胞動員的心肌細胞增殖分化,抑制心室重構;還有研究[4]證實,運動康復鍛煉可以改善鈣離子調節功能和受損心肌的收縮力。進行有氧運動或適當的抗阻運動,可以提高峰值攝氧量,改善心肺功能各項指標,降低心肌耗氧量[5]。王志紅等[6]通過對照研究發現,康復運動可以增加冠脈血流及10%~30%的心功能儲量。規律的運動鍛煉還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增加心肌灌注,改善心臟功能。
1.2運動康復對PCI術后并發癥的影響
AMI患者在PCI術后因血管內皮的損傷、血小板活化聚集,容易發生支架內血栓或冠脈內再狹窄。馮高科等[7]通過Meta分析發現,康復運動可以降低PCI術后患者冠脈再狹窄發生率,其機理是運動康復可以降低C反應蛋白的水平,抑制炎癥反應。一項評估內皮功能和炎癥關系的隨機對照試驗表明,一定強度的康復運動可以降低C反應蛋白、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等炎癥介質的水平,減輕炎癥反應,從而降低冠脈再狹窄的發生率。同時康復運動還可改善心血管危險因素,如降低血壓、降低三酰甘油、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促進糖代謝等,進一步降低冠脈再狹窄發生率。早期進行運動康復還可以縮短AMI患者臥床時間,降低因長期臥床導致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風險。
1.3運動康復對AMI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有學者通過對PCI術后患者隨訪發現,大多數PCI術后患者會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尤炎麗等[8]通過研究發現,使用焦慮/抑郁量表對PCI術后患者進行測評,實施早期康復運動可以改善PCI術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從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顧淑芳等[9]通過術后即刻康復運動程序證實,早期運動康復可以改善AMI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有學者通過對照研究發現,早期康復運動聯合中醫康復療法能有效改善PCI術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提高生活質量。
1.4運動康復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響
運動康復可以降低心絞痛、心律失常、再狹窄、猝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國外的一篇薈萃分析顯示,運動康復可以使心血管死亡率降低約35%。車曉汝等[10]對38例參與運動康復的AMI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發現38例患者心血管危險事件發生率低,其中惡性心律失常及猝死事件發生率為零。趙曉換等[11]研究證實,早期運動康復程序可以減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蓋延紅等[12] 通過對照研究發現,增加運動訓練及心理干預的AMI患者不僅焦慮、抑郁情緒得到明顯改善,同時不良事件發生率也明顯下降。
2運動康復的方法
2.1運動康復的分期
運動康復按照康復實施時間常規分為三期:I期,也稱急性期,即住院期的運動康復,患者住院1~2周內進行,開始時間根據PCI術后患者危險分層,由心血管專科醫師、??谱o士和康復治療師共同評估決定;Ⅱ期,也稱穩定期,為患者出院早期門診康復,一般指患者出院后3個月內進行的康復運動,也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個體化的運動方案;Ⅲ期是指維持期門診康復,AMI患者行PCI術后應長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鍛煉習慣。運動康復按實施場所還可分為醫院康復期和家庭康復期,其中I期全程為醫院康復期,Ⅱ期是醫院和家庭相結合康復期,Ⅲ期以家庭康復模式為主。
2.2運動康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任何時期運動康復處方的制定都必須有心血管??漆t師、??谱o士和康復治療師的共同參與,尤其是I期和Ⅱ期的運動康復,在運動康復開始前需要進行風險評估,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個體化的運動康復方案,運動康復過程中必須做好監測,根據運動暫停指標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關注主訴,一旦出現不適合繼續運動的情況立即停止運動,重新調整運動康復程序,以確保安全性為運動康復的前提。
2.3運動康復效果的評價指標
心肺運動試驗因能夠對心肺功能進行聯合測定,且在提供心肺功能方面的信息優于其他試驗而成為運動康復效果評定的金標準。6分鐘步行試驗(6-minute Walk Text,6MWT)因簡便、易行,且能夠客觀地反映AMI患者運動能力,成為運動康復效果的有效評價指標?;颊咝墓δ芨纳婆c否直接關系預后,通過超聲心動圖測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也成為評價運動康復效果的重要指標。另外,運動過程中對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如心率、血壓情況的監測,生活自理能力的評估,生活質量的評定等,都是評價運動康復效果的重要指標。
3展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技術的發展,心臟康復運動日益受到重視,患者康復運動的參與率正在逐年提升,越來越多的醫院開設了心臟康復??崎T診,專業、系統、全面地指導AMI患者進行心臟康復,尤其是運動康復。但康復方案仍沒有統一的標準,因為AMI患者病情復雜,有多種潛在并發癥,所以研究者們的研究對象并不單一。我國心臟康復運動的研究進展較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但隨著科技和互聯網平臺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監測手段可以運用到運動康復監測過程中,這必將推動心臟運動康復研究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介入心臟病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血栓防治專業委員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16)[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6,44(5):382-400.
[2]Ribeiro F,Alves AJ,Teixeira M,et a1.Exercise training jncreases interleukin-10 after 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J].Int J Sports Med,2012,33(3):192-198.
[3]史秀超,蔡夢昕,田振軍.有氧運動與干細胞動員的心肌細胞增殖研究進展[J].生理科學進展,2014,45(4):276-281.
[4]Batista DF,Goncalves AF,Ralocho BP,et a1.Delayed rather than early exercise training attenuates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J].Int J Cardiol,2013,170(1):3-4.
[5]Yamamoto S,Yamaga T,Sakai Y,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performance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rotocol for a meta-analsis[J].Syst Rev,2016(5):32.
[6]王志紅,黎月英,霍燕嫦.兩種康復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術后心臟康復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臨床護理,2013,12(8):56-60.
[7]馮高科,蔣學俊,易欣,等.康復運動療法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冠狀動脈再狹窄影響的Meta分析[J].廣西醫學,2013,35(1):47-50.
[8]尤炎麗,陳士芳,李轉珍,等.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持續康復運動對患者情緒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2(11):1341-1346 .
[9]顧淑芳,于艷艷,張麗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即刻康復訓練的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2):173-178.
[10]車曉汝,錢琳艷,龐潔,等.急性心肌梗死后混合性心臟康復模式的應用及六分鐘步行實驗的評價[J].中華急診醫學,2018,27(6):657-662.
[11]趙曉換,楊和銀.早期心臟康復程序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8):64-67.
[12]蓋延紅,欒曉東,李越凡,等.冠心病PCI術后抑郁焦慮患者心臟康復的對比研究[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8,10(10):1244-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