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毅 商木巖 關欣
【摘要】目的:探討早期保乳手術治療對中青年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并發癥的影響。方法:選取90例在我院接受治療的中青年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式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5例。對照組進行改良根治術治療,研究組進行保乳手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并發癥情況。結果: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更短,出血量及引流液量更少,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中青年乳腺癌患者行早期保乳手術治療可有效縮短術后恢復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安全性高。
【關鍵詞】中青年乳腺癌;早期保乳手術;并發癥
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和飲食結構的改變,乳腺癌的發病人群不再局限于中老年婦女,在年輕女性中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最常見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90例中青年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進行早期保乳手術治療的臨床價值,為該病今后的臨床治療提供有力參考。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90例2016年7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中青年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式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5例。對照組年齡最大37歲、最小23歲,平均年齡(33.4±2.6)歲;腫瘤位置:左側25例、右側20例。研究組最大年齡39歲、最小年齡24歲,平均年齡(34.5±1.9)歲;腫瘤位置:左側27例、右側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嚴重心、肝、腎等重大器官或神經系統疾病者,所有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方法
1.2.1 對照組 ?行改良根治術治療:在與腫瘤病灶間隔3 cm處作一切口(橫或縱向的梭形),將皮瓣轉移至背闊肌前緣,而后開始分離全部皮膚、胸大肌筋膜及乳腺,再行相關區域的淋巴結清掃操作,最后縫合切口,完成手術。
1.2.2 ?研究組 進行保乳治療術治療:在距離腫瘤病灶至少2 cm處作一弧形或放射狀切口,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切除某一段腺葉或乳腺葉,分別取切除組織邊緣的內、外、上、下和基底處,做標記送冰凍切片病理診斷,判斷是否存在殘留病灶,及時切除殘留,然后在腋下作一切口清掃淋巴結,最后縫合切口,完成手術。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情況,具體指標包括手術時間、出血量、引流液量及住院時間。并統計兩組并發癥、復發及轉移等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分析處理研究數據,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的形式描述,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情況比較
研究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出血量和引流液量少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兩組術后復發和轉移發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但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乳腺是女性的重要器官,除具備泌乳和哺乳的實用功能外,還是女性美和母性特征的重要體現。乳腺癌是婦女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發病年齡也越來越年輕化[2]。目前臨床常見的手術方式有兩種,即改良根治術和保乳治療術。前者雖能取得一定療效,但同時患者也要承受著因手術失去乳房的巨大創傷,對其預后及生活極為不利。而后者既能完全將病灶切除,也能最大程度地保留乳房外形,且創傷小、恢復快,對中青年階段的患者來說意義重大,利于患者術后恢復,積極面對生活[3]。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后效果及手術情況均優于對照組,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也相對更低。
綜上所述,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更適合選擇早期保乳手術,治療效果更為理想,且手術創傷小,安全性也相對較高。
參考文獻:
[1]哈景順.探究保乳手術對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健康大視野,2020(20):238.
[2]燕錦虎.保乳手術對中青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術后恢復速度的影響[J].健康大視野,2020(10):252.
[3]楊銳,華黎,陳春洲.早期保乳手術對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39(1):50-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