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添龍 (中國歌劇舞劇院)
《蜂鳥》是埃爾內斯特·肖松早期創作的音樂作品,是1882年發表的op.2七首歌曲中的一首,其余六首分別為:《保姆》、《魅力》、《蝴蝶》、《最后一片葉子》、《意大利小夜曲》、《青春女神》。這首《蜂鳥》的歌詞選自勒孔特·李勒(Leconte de Lisle)一首十四行詩的詩作,是一首描寫愛與死亡主題的歌曲。歌曲采用通譜歌的形式,十四行詩的旋律每一句間都以休止符或長音來明顯停頓。5/4的節拍、較快的演唱速度,讓樂曲更加流動。
全曲有三種明確的伴奏型,分別為:和弦琶音、單拍柱式和弦以及分解和弦,伴奏型的選擇與旋律聲部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和弦琶音用于最開始的4小節引子部分,以及最后的結束和弦(見譜例1),首尾呼應,統一樂曲情緒。
譜例1:


第一樂段(5-14小節)是描繪性的歌詞,表現了一只綠色的蜂鳥融于周圍美麗的環境中的情景,這一段的聲樂旋律比較流動,因此伴奏選擇了穩定的單拍柱式和弦,構筑了一種寧靜、安逸的音樂情緒。這一樂段在和聲上的特點表現在雖有明確的終止式,但卻并未停止,而是繼續向下發展,直接進入連接段,很好的推動了歌曲情緒的發展。
高潮部分段落(21-28小節)與之相對,旋律變為了長音來抒發情感,而伴奏則選擇了較為流動的分解和弦相配合,并且全都使用了下行進行,給聽者一種心理的落差,一種情緒的下降。這個段落在和聲上的一個巧妙的安排是運用了與引子部分一樣的和聲功能(見譜例2),并且伴隨著8小節的屬持續音,從音樂內部為之后的再現作了鋪墊。
譜例2:


最后的再現部分(33-40小節)采用了與第一樂段第一句相同的旋律,但歌詞已由描繪性變為了抒情性,表達了作者對愛人深深的愛戀。
肖松早期的創作受到了老師馬斯涅的影響。高度的半音化以及不穩定的調式轉換在肖松的歌曲中隨處可見,作曲家尤愛用多樣的“離調和弦”,尤其是在第一個連接部分(15-20小節),旋律部分連續的半音上行,伴奏部分連續的屬和弦運用,都在將歌曲推向一個頂端,一個釋放的路口,便是之后跟隨的高潮段落。這樣的和聲安排為整首歌曲的情緒和氣氛發展都增光添彩。歌曲雖然為大調,卻更多的給人以小調溫和憂郁的感受,更好的表現了主題的情感。
筆者之所以選擇了《蜂鳥》這首歌曲,是因為在演唱過程中整首歌曲的畫面感很強,伴奏部分旋律優美而又不落俗套。這首歌曲選用了一般法語藝術歌曲不常用的5/4拍,更考驗演唱者對于樂句的長呼吸的保持和運用,以及元音在長呼吸中的連貫,因此在演唱方面頗具挑戰。
從作品第一階段開始可以看到,整個作品的基調是“Pas vite(不快的)”,但在筆者的演唱過程中發現,全曲并不適于特別慢,而是要保持中速,這樣更有助于體現蜂鳥的飛行姿態。歌詞第一句一進入,譜面上標記的演唱風格為“doux(甜蜜的,溫柔的)”,同時下方伴奏部分的力度標記p,我們應當保證聲音弱而不虛,同時要與前一小節鋼琴伴奏的旋律部分銜接過渡時情感統一,呼吸不要收,更不要推進,穩穩的停留在原地,讓呼吸自然的向前流動,送出第一句歌詞,語氣就好像娓娓道來一樣,“Le vert colibri,le roi des collines”第一句歌詞翻譯過來是“綠色的蜂鳥,山丘之王”,可以看出這是在講蜂鳥的外形,但其實透過全曲可知作者是把自己比喻成蜂鳥,去追求自己心愛的人,所以開始演唱時要帶有一種溫柔的語調去講述,像對愛人的傾訴一樣。歌曲進行到“Commeun frais rayon s'échappe dans l'air”這句時(見譜例3),演唱部分旋律先是下行的音階進行然后又逐漸上行,所以演唱技術上要特別注意,咬字的位置不能隨著音階下來又上去,而是要一直保持在上面,而其中“rayon”這個單詞中的“yon”發“昂”的后鼻腔音,包括單詞“dans”也發“昂”的后鼻腔音,這是法語特有的發音方法,元音和鼻音必須同時發出,而且始終保持一樣的位置,所以要發的特別到位,同時呼吸在下面流動,上面的咬字位置和下面的呼吸像兩條平行線一樣,永不相交。由于法語藝術歌曲講究元音的連貫,所以所有的元音、輔音和咬字都要保持在上顎(小舌頭上方的肌肉群),這樣聽上去才更加統一。
譜例3:

歌曲接下來進行到第二階段,筆者將這一階段視為整首歌曲高潮部分前的鋪墊,也就是從“Il se hateet voleaux sources voisines”到“S'ouvre et porte au c?ur un humide éclair”這句,中間的四句歌詞描繪了一幅生動的畫面,這其中有泉水,有蘆葦,有紅色的芙蓉,也有滿是濕氣的閃電,作者通過這些情景表達了自己在見到愛人前激動興奮的心情。所以在演唱這一段的過程中,呼吸支撐逐漸加強,呼吸與聲音的對抗更為明顯,可以看到這段的譜面標記為“en pressant peu à peu(一點點急促的、加劇的)”,所以演唱這四句歌詞時也是逐漸地把情感推向高潮,同時這四句當中有很多的聯誦部分,如前一個單詞的輔音連接到下一個單詞詞首的母音,這些都要予以關注,法語的聯誦大部分來源于口語中的習慣而形成,所以在練習過程中要更多的去讀詞,而不是唱。
接下來是這首歌曲真正的高潮部分,在演唱這段樂句時,情感表達要完全釋放,尤其一上來的這句“Versla fleur dorée”翻譯過來的意思是“他向那金色的花兒落下”,表達了作者終于見到他心愛之人時的激動之情,但在演唱時筆者認為,雖說這句表達了強烈的情感,但并不能喊,筆者的導師曾經在上課時說過一句話“激動但不能失控”就是這個道理,演唱時呼吸還是要保持在原地,“Vers”不能咧,要豎著唱在上顎上。進行到高潮中后部時,樂譜標記上出現了“en retenant peu à peu(一點點收)”,這時呼吸保持平穩,演唱稍稍減慢,情感表達逐漸平緩,把整個歌曲又帶回到原速上。
整首歌曲到了結尾部分,旋律又趨于平淡安靜了下來,最后三句的歌詞大意是“啊,我的愛人!在你那純潔的嘴唇上,初吻使我的靈魂充滿芬芳,我的靈魂愿意為了初吻而死亡”,可以看出結束句的歌詞更加直白,表達出了作者對愛人熾熱的愛。筆者認為在演唱結尾這三句時,盡量讓呼吸保持平穩,其中倒數第二句“Telleaus si mon ame eut voulu mourir”中的“rir”連接最后一句“Du pre mier baiser qui l'a parfumée”中的“Du”是個難點(見譜例4),因為“rir”已經是一個高音d,緊接著連接一個高音e上的“Du”,很容易呼吸會提上去,就會導致“Du”擠在喉嚨里而聲音音色就會發干。
譜例4:

筆者認為,在演唱這兩句的時候,呼吸不要隨著音高的上行而上行,而是要保持對抗,在唱高音e時,上顎位置保持豎著不動,直接給呼吸往前進行即可,不要再另起一個位置,這樣會讓高音聽起來沒那么高,而且音色更加溫潤,結尾音“fume”雖說譜面力度標記是pp,但不要為了做出很弱的效果而收掉呼吸,而是要保持住呼吸,在呼吸上變弱、結束。
整首歌曲在演唱過程中要注意清晰準確的咬字、情感表達的細膩、音樂層次的變化、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元音的連貫統一,筆者認為這樣的演唱,整首歌曲才會更加完整。
埃爾內斯特·肖松的音樂生涯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年,但他留存的作品數量卻不在少數,希望可以通過筆者的一點努力,來讓更多人關注到埃爾內斯特·肖松,聆聽到他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