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易琦/王曉威 (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文欽佐·貝里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是意大利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偉大的作曲家,他所創作的藝術歌曲質量高貴,風格獨特,旋律流動綿長,曲調簡潔而優美。他雖然英年早逝,但在他的一生中寫了非常多優秀的作品,創作了十部歌劇如《夢游女》《諾爾瑪》等以及大量的藝術歌曲比如《倘若我不能》等,每一首作品都能體現出其獨特的創作技法以及音樂中所呈現的細膩的情感。
貝里尼藝術歌曲的創作中非常重視歌詞與音樂的結合,他的歌詞大多以詩歌的形式出現,多選自14-15世紀的古詩詞,貝里尼將詩詞的抒情性融入音樂中,使音樂能夠更加細膩的去表達情感,如《倘若我不能》這首歌曲,歌詞“如果我不能,追隨我親愛的人,我心中的愛至少可以帶我隨他而去,經常陪伴在他的身旁,使我們的愛更緊密,這并不是難事,對于你們——我心中的愛”以第一人稱的角度敘述,能夠深切的感受到主人公對于戀人深深的愛意,主人公在離世前對戀人費雷所說的一番話,對戀人費雷有了絲絲安慰,讓人有很強的畫面感,情景交融,讓人動容,真正的將詩詞和音樂結合,使歌唱者能夠更好的把握歌曲情感。
貝里尼的藝術歌曲大多短小簡潔精致,一般為二部曲式、三部曲式或者是分節歌的曲式結構。歌曲《倘若我不能》采用的是二部曲式,兩個樂段之間相對獨立且同等重要,雖然沒有再現部,但是音樂的表達完美的體現著“合”的功能,如對調性、織體、節奏以及旋律片段的再現。這首曲子兩段富有詩意的歌詞將歌曲意境表達得淋漓盡致。A部主題材料具有呈示性的特點,音樂起伏不大,調性很明確且和聲穩定,C大調完滿終止結束。B部的主題材料與A部形成對比發展,并用A部的主題材料進行發展,如A部的9—11小節在B部的17—19小節中體現出來(如譜例1),B部由于發展導致規模擴大,要為樂曲的結束在時間和規模上留有余地,20小節到結束都對主題材料進行了引伸發展。
譜例1

《倘若我不能》這首作品是一首二部曲式的歌曲,共有兩個部分,旋律優美,簡潔短小,全曲都是明亮的C大調,曲子沒有較大的音樂起伏變化,力度以及速度上保持著基本的一致。作品中運用了三連音,切分音,裝飾音以及不同節奏類型和多種表情記號,并且也經常出現一些花腔走向和裝飾音,所以在演唱貝里尼的作品時如果氣息沒有支持就會造成旋律的不連貫性。A部分為a,a'兩個樂句,a'句的前半部分運用了a句的元素,后半部分進行了改變,結束在C大調的完滿終止上,加入了大量的三連音,將旋律的優美之處體現出來,三拍子的抒情方式是貝里尼獨特的寫作風格,具有浪漫主義的色彩。這部分貝里尼運用了拱形旋律線條,從低音開始旋律由下向上半音示進行,推動著感情一步步達到高潮,繼而旋律又呈半音示下行回到起始低音,綿長的拋物線形成了“貝里尼式拱形旋律線”,這個寫法被貝里尼大量運用于他所創作的藝術歌曲中。鋼琴伴奏上,弱起小節開始,伴奏大致在C大調主和弦和屬和弦上進行分解示和弦,直到第13小節,和弦分解向上進行,雖然結束在主和弦上,但給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為第二部分的開始埋下了伏筆(如譜例2)。B部分為b,a"兩個樂句,b句采用了新的材料,依然采用了拱線形的旋律,給人以連綿不斷的感覺,a"句前兩小節和a'句旋律一樣,歌詞的內容卻發生了變化,主人公進一步陳述了他的愛意,“我要經常陪伴在他的身邊,使我們的愛更加緊密”后四小節對前面的樂句做了延伸發展,勸說自己的戀人這不是難事只要心中都愛著對方,對前一句進行了歌詞進行反復,并加入了大量三連音,自由延長記號,增加了主人公迫切表達愛意的情緒,樂句中有很多前16分音符后32分音符的節奏,加強了敘述性,更容易將演唱者情緒帶入,加上連音線,既緊湊又連綿不斷,給人意猶未盡的體驗感,第26小節突然地停頓并加入自由延長符號,不禁讓人非常期待接下來的旋律,將情緒又推進了下一個高潮,而后加入了花腔的走向,如第27小節的小花腔(如譜例3),在演唱這類型的樂句時,如稍有不注意就會給聽眾造成樂曲突然“斷”了的感覺,所以演唱時在保證每一個音音準的基礎上,每一組的第一個64分音符要著重強調,這段樂句速度快,音樂跨度大,所以演唱的時候要保持喉頭位置穩定,同時要大量的氣息支持,發聲高位置保持不變,不同音域中高低音色統一,才能夠流利順暢的將貝里尼的旋律線條演繹。分解和弦在鋼琴伴奏中能夠增強歌曲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這部分的鋼琴伴奏和A部一樣都采用了分解和弦的形式,這種音型流動性很強,因而具有抒情性,表現出了歌曲中主人公深深地愛戀和苦苦地訴說,更好的突出主題。
譜例2

譜例3

貝里尼的作品有兩大特點,一是具有美妙的旋律,二是具有高難度的唱段,這兩者完美結合便是貝里尼歌劇的魅力所在,他的音樂充滿著婉轉和憂郁,氣息寬廣深情而美好,又被譽為“意大利的夜鶯”。他將音樂和語言緊密結合,詩詞伴隨著他的旋律娓娓道來,給人創造了身臨其境的意境體會到優雅浪漫的情感,他的藝術歌曲在和聲、曲式、調性的安排上雖然簡單但卻富有變化,曲譜中力度、速度、表情、節奏都有明確的標注,這就要求演唱者和鋼琴伴奏之間要準確的配合,鍛煉了演唱者的樂感、聽覺、以及節奏感,在旋律方面,貝里尼善于運用華麗的技法和連綿不斷的旋律來達到感情的渲染,有益于演唱者氣息運用和歌唱技術的提高,所以他的歌曲被廣泛運用在聲樂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