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雨澤 儲鑫
(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主要包括:課前準備、線上學習、線下學習、課后反饋四個階段。
對于學生學習成效的評價主要包括過程性評價和成果性評價兩個部分。
(一)過程性評價
1.線上教學評價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線上學習時間的長短、作業完成情況、作業互評情況和線上討論情況對學生線上學習進行評分,該評價的得分即為學生期末總評成績的組成部分。
2.線下教學評價
線下教學評價與傳統教學模式一致,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出席情況、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和互動情況以及學生小組任務匯報展示的情況進行打分,以此作為期末評分的另一項標準。
(二)成果性評價
通過線下出勤情況、小組案例展示互評、個人作業、期末考試、平臺學習分數采取不同的占比對同學進行打分。
(一)調查工具。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企業文化與商業倫理》的內容分析,進行問卷設計。問卷主要包括課程滿意度和混合式教學方式及內容兩個部分。經過信效度檢驗,各因素的Cronbach·sAlpha值全部大于0.7,KMO=0.874,sig=0.000,KMO>0.5,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二)調查對象。本研究選取東北大學選修《企業文化與商業倫理》的學生進行調查,共收集問卷162份,剔除無效問卷24份,保留有效問卷138份,問卷有效率達85.2%。
通過頻率表和條形圖對問卷進行分析,有以下結論:
(一)學習態度。93.5%的同學認為自己符合相對傳統教學模式而言,在基于慕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的學習態度更積極。
(二)學習自覺性和自主學習能力。99.3%的同學具有自主學習能力,95.7%的同學能按時完成慕課平臺的學習任務,其中77.5%的同學能高效率地完成線上學習任務,并輕松通過課程結業考核。對不能按時完成線上學習任務的同學進行深入訪談發現,他們都是績點較低、不太看重成績且記性較差的同學,主要是記錯了作業及測驗提交的日期,錯過兩次以上就放棄線上學習部分。
(三)溝通交流。89.1%的同學能充分利用線上學習平臺與教師和同學進行溝通交流和討論學習,96.9%的同學能充分利用線下課程,參與并合作完成匯報。同學們能很好地利用各種平臺進行交流學習,但線下交流學習效果顯著于線上,建議在往后課程設置中,交流溝通設計為線下教學任務。
(四)整合信息及協作能力。96.9%的同學具有整合信息能力和協作學習能力,可以在平臺上獲得自己學習所需要的資源,并完成小做作業。根據調查問卷發現,兩個問題中選擇很不符合和不符合的同學是同樣的同學,對這5.1%的同學進行深入訪談發現,其不具備該能力主要源于在此課程前,從未使用過線上學習平臺,在老師介紹線上平臺時均未聽講,且普遍偏內向,不愿意向其他同學詢問如何更好地使用線上平臺,也不愿意參與小組討論。教師可以在平臺上提供學習資料,對于平臺操作不太熟練的同學,加強對其使用線上學習平臺的能力培養,在線下課程中,多給予內向同學回答問題的機會。
(五)學習環境及設備。32.6%的同學對校園內網絡不滿意,學校應加強校園網信號及網速,以更低的價格來滿足同學們的上網需求。
(六)整體滿意程度。70.3%的同學很滿意基于慕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68.1%非常愿意能再次選修該門混合式教學課程,針對于評分較低的同學進行訪談,其評分低的原因源于校園網的不穩定及不愿意進行太多次小測驗,說明混合式教學符合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可以適當減少線上測驗及作業的次數。
(一)學習者方面 。混合式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態度是有作用的,大學生普遍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大多數人能很好地接受混合式教育,混合式教育模式可以在大學很好的開展。
(二)混合式教學需求方面。應提升在線學習平臺的資源豐富,加強網絡穩定流暢,平臺應簡單易用、功能齊全,提高教師上傳的教學視頻質量,提醒作業及測驗提交的日期,以適當減少線上測驗及作業的次數,交流溝通設計為線下教學任務且多給予內向同學參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