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貴 付強 傅蘭英(通訊作者)
(1.清華大學 體育部,北京 海淀 100084;2.河南科技學院 體育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3;3.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體育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瑜伽是一項當今世界流行的健身方式之一。瑜伽運動發源于印度,流行于歐美,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為使瑜伽更適合我國習俗,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社體中心與全國推廣委員會正式推出“健身瑜伽”,發布《健身瑜伽體位標準》、《健身瑜伽管理辦法》等文件。隨后瑜伽健身場所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在我國大、中、小城市,同時也為高校大學生也提供了新的選擇。由于瑜伽獨有的時尚、優雅,追求自然、平衡身心、塑造形體、內外兼修的功能尤其受到女大學生熱捧。但由于這項運動在我國開設的時間短,發展快,不夠成熟,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因此,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數理統計等方法,對我國高校瑜伽課程教學現狀進行研究,為我國高校瑜伽課程健康有序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選取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福建莆田學院、成都理工大學、中南財經大學、鄭州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云南師范大學等15所高校的教師和學生作為調查對象。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等資源搜索相關文獻,研究相關信息之間的相互聯系,總結歸納獲得有關資料,從理論上對本研究進行指導。
2.問卷調查法
采用網絡問卷和電話訪談的形式對15所進行調查。每校教師發放問卷6份,共發放90份,收回84份,有效問卷75份,有效率83.3%;每校學生發放問卷100份,共發放1500份,收回1493份,有效問卷1477份,有效率98.9%。
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運用重測方法進行信度檢驗。采用了小范圍的“測量-再測量法”,選取15位教師和100名學生進行測試,兩周后進行重測,根據重測結果,得出信度系數R教師=0.84,R學生=0.86,兩份問卷P <0.05。即重測信度具有顯著意義,達到數據統計標準,符合要求。
3.數據統計法
運用SPSS23.0軟件對所得的數據進行數理統計,并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
瑜伽分為現代瑜伽、高溫瑜伽、率宗瑜伽和傳統喻伽等,是一項通過提高意識,幫助人們發揮潛能,改善生理、心理、情感等方面能力的一項運動。除以它平靜心境,內容豐富,追求“天人合一”,而且還能塑造形體,平衡身心等。
1.教學內容與教材
從15所高校瑜伽教學內容上來看,幾乎都有呼吸法、體位、休息術,近一半的學校有注意事項,只有很少學校有瑜伽生活方式、瑜伽創編內容(圖1),圖1顯示,瑜伽教學內容設置單一,理論內容匱乏。15所高校占99%的瑜伽理論是貫穿于實踐課中講的,僅有1所高校專門上過瑜伽理論,其內容僅涉及瑜伽的基本知識,致使學生對瑜伽理論知識缺乏,凸顯了瑜伽課程在我國高校瑜伽課并沒有引起學校領導的重視。
圖2顯示,目前我國高校瑜伽課程沒有統編教材,采用的其它瑜伽資料也不統一。63%的學校使用市場上購買的瑜伽參考書,20%的學校使用自編教材,17%的學校使用其它參考資料。教材是教師以達到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也是學生基本學習工具。瑜伽教材不規范不統一,長期下來,會造成瑜伽教學質量的差異化。
2.開設時間與形式
通過調查顯示,我國高校瑜伽課程開設的時間大多數在1-7年,最長達10年之余;開課形式主要以選修為主,少數為普修,尚未以專修形式出現。說明瑜伽課程還處于初始階段。絕大多數高校瑜伽課程安排為一個學期36個學時,極少數高校安排兩個學期72個學時。
3.教師的基本情況
調查得知,15所高校現任瑜伽課的教師僅有1名男性,其余均為女性。瑜伽本身就是一項男女老少皆宜的項目,在國外不少瑜伽大師都是男性。教師性別結構的失衡,導致男生誤解是女生專屬,制約了該項目的開展。
表1顯示,從瑜伽教師的年齡結構上看,40歲以上極少,大多集中在20-39歲之間,呈年輕化狀況。瑜伽專業的僅有1人,絕大多數是兼職。這只能滿足學生的選課需求,難以達到精準程度教學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教學方法
調查得知,瑜伽課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解示范法、完整分解法、重復循環法、討論法。教學中,使用傳統教學手段的教師高達81%;使用錄像教學的教師占39%;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占23%;不到10%的教師選擇其他教學手段。
5.考核形式
考核是督促學生學習的一種手段。目前我國高校瑜伽課程考核偏重學生的技能,如:固定組合考核、固定與自選結合考核等形式,自選考核很少。這與瑜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或者很少涉及創編內容有關,導致學生缺乏創編能力。只有12.7%的學校考瑜伽理論知識,這主要與教師所掌握的瑜伽知識有關。
6.場地和設備狀況
調查結果得知,瑜伽課絕大多數都是在室內,有固定的教學場所,相對封閉,但專用場地較少,與其他項目共用一個場地較多,這不符合瑜伽練習安靜氛圍的要求。更多的教師認為學校場地面積不能滿足教學要求,會直接影響瑜伽教學的可持續性發展。
1.對瑜伽的了解情況
調查15所高校的1500名學生結果顯示,占4.2%的學生表示在上瑜伽課前有所了解,91.3%的學生上瑜伽課前不太了解,4.5%的學生在上瑜伽課前根本不了解。絕大部分學生對瑜伽的鍛煉功效、體式名稱、練習方式主要是從網絡、電視、書籍等途徑獲得。
2.學生對瑜伽課的學習動機及態度
調查顯示:63.8%的學生選擇了增強體質;61.4%的學生選擇了塑身減肥;54.8%的學生選擇了緩解學習壓力;34.3%的學生選擇喜歡。真正喜歡瑜伽的僅占1/3左右。項目特色是吸引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然而瑜伽課程在我國高校體育課中未能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與學習動機緊密相關的是學習態度,70.6%的學生非常支持開設瑜伽課;29.4%的學生選擇了無所謂。從教學效果來看,絕大多數學生對瑜伽教學認可度較高,只有少數同學認為沒有開設的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問題。
瑜伽是一項男女老幼皆宜的健身項目,國外瑜伽鍛煉人群主要以女性和老年人為主、逐漸延伸到中、青年男性群體。但瑜伽在我國普通高校卻是一種異化現象。調查發現,我國高校瑜伽課95%以上是女生。有研究顯示,浙江、上海等省市8所高校667名大學生選修瑜伽課的女大學生比例占86.7%。這與在我國的推廣者將瑜伽動作以優雅、柔美、婉約等女性特質的側重練習有關,無形中導致男生對瑜伽吸引力減弱,關注度不夠,誤入誤區。同時由于大多為女性教師有關,對于本來就宣傳不足的瑜伽來說,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是制約男生選修瑜伽課的關鍵原因。
一個新項目的開設需要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才能使這個項目起到應有的作用。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高校有關領導對開設瑜伽課占50.2%的還是比較支持;49.8%的領導表示支持和配合。進而得知,大多數領導認為學校應該開設瑜伽課,并且也給予了一定支持。那么,瑜伽課的質量提高還需要較長的發展道路要走,瑜伽專業教師問題、場地設備問題等仍存在不足,還需要學校有關領導的重視和大力支持。
1.由于瑜伽具有時尚、優雅,追求自然、平衡身心、塑造形體、內外兼修的功能等受到青年大學生們的青睞,尤其受到女大學生“熱”捧,所以非常適合在高校推廣。
2.我國高校瑜伽課程師資問題是制約瑜伽教學的首要問題,教師整體素質不高、專業教師缺乏;其次是教材問題,我國高校使用的瑜伽教材差異較大,有的高校甚至沒有瑜伽教材,有的是本校內部編寫和一些參考資料,不便于學生課后鞏固練習;其三是考核內容片面及考核方法不科學問題。在推廣與普及方面沒有規范嚴格的制度,事實上存在著諸多盲目性。
3.學校領導不重視,場地設施不足,教學內容單一都是影響瑜伽運動不能很好展開的重要因素。
1.由于瑜伽教學在我國的時間短,但基于是一項很受大學生歡迎的運動,對此建議,我國高校應根據本校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瑜伽課程的教學目標,豐富和規范瑜伽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和考核體系,培養學生以瑜伽為終生鍛煉手段的教學目標。選用規范的教材,使瑜伽教學更加具有科學性、嚴謹性、系統性。
2.高校瑜伽教師十分缺乏,專業的教師缺乏。加強瑜伽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師的教學能力勢在必行。可以通過校內培訓和校外引進的方式,提高瑜伽教師業務能力和專業素質。同時應引導男生加入瑜伽教學的隊伍中,為我國高校瑜伽課程健康有序的發展提供保障。
3.堅持定量與定性考核相結合和期末和平時結合的考核原則,可以讓學生自評互評或教師評價等方法對學生的成績進行綜合考評。
4.加大對瑜伽的宣傳力度,借助校園網絡、廣播等媒介,普及瑜伽知識,宣傳瑜伽文化,改變男生對瑜伽認識的偏差,吸引廣大師生學習瑜伽的積極性、參與性。
5.學校領導對瑜伽課程的重視程度是瑜伽在高校發展的重要的保障。高校應合理配置教學資源,加大對瑜伽教學的投入力度,完善瑜伽教學場館和基礎設施,改善教學條件,確保瑜伽教學安全、高效,從而使瑜伽教學在各高等學校順利進行和迅速發展。良好的瑜伽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