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艾迪
摘要:在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的今天,在人們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滿足的當下,“人文關懷”一詞就頻繁的出現在人們的視線當中。而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則是提出了“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方針,這說明了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是嚴肅的教育人,而開始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新時期要想加強和改進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須全面、深入地理解人文關懷這個概念。
關鍵詞:人文關懷;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現實審視;途徑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的現實審視
1.人文關懷的思想流于形式,忽視的學生主體性
傳統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主要是一種教育者支配受教育者的教育思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系是一種主體與客體的關系。教育者完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權,學生成為了純粹的接受客體,被忽略了學生本身的意愿、興趣,只成為了被動接受教育的“知識容器”。在整個的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只是單純地將思想政治理論灌輸給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這樣的灌輸下,不再是“自由的有意識的存在物”,無法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在大力倡導人文關懷教育下,傳統的教育思想有所突破,但對于大部分地區和大部分高中教育工作者來說,仍是個難題。課改后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突出了生活化的特點,人文關懷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是要注重弘揚學生的主體性。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想得到實現,不僅要關注受教育者的思想狀況,而且還要重視他們的衣食住行等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積極有利因素,通過順應學生自身的發展過程,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去創造。
2.人文關懷的形式過于主觀,忽視學生的不同需要
馬克思曾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時為了自己的某種需要和為了這種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①?!边@告訴我們,人的一切行為的思想接受活動的發生都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人的自身需要如果被忽視,在生理、心理上沒有得到必需的關懷,人的主觀能動性是不可能得到完全的發揮或激發。正確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或錯誤的需要得不到轉化,都將成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接受活動的內部障礙。因而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能按照學生們的“需要來解釋他們的行為”。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學生存在著不同層次、不同指向、不同強度的需要,而教育者往往只從自身的需要、興趣和愛好出發對學生施加教育,而不管學生需要如何。
3.人文關懷的內容過于死板,忽視學生創新個性的培養
導致人文關懷的內容過于死板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其一,長期以來,在高考的指揮棒下,一些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存在著把高中教育工具化的傾向,只教書不育人,人文教育也無法深入人心,人文關懷的內容僅僅限于學生的成績和影響成績的因素,就是說沒有關懷學生的情感,更不顧及學生創新個性的培養。其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缺乏可選擇性,偏向于追求統一的學術要求而忽視了差異性的人格和個性的發展,在課程結構中,分科主義盛行,知識本位的課程一統天下,只關注知識的單向傳遞而忽視了政治課與社會、與學生之間的聯系,使學生體會不到學習思想政治的快樂,沒有興趣從而壓抑了學生的個性。比如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著我講你聽,不太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情況,不能換位思考,理解學生的想法。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加強人文關懷的途徑
1.增強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傳統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一般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知識的傳授者”,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師在高中課堂教育中的角色轉變,有了非常明確的要求。教師必須由“傳授者”“監督者”轉變為“引導者”與“合作者”?!敖處煹穆氊煬F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鼓勵學生自己去思考,他必須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了解和鼓舞。”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始終遵循“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慮他們的學習需要、學習興趣認知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等。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大膽的提問,發言,大膽地質疑教學過程。就是要改變傳統教育中教師一人獨霸講臺,主宰一切,操縱一切的現象。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教育過程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說教,這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的表現,也是人文關懷的核心。
2.形成注重學生個性培養,滿足學生的需要的理念
高中的學生正處在一個思想活躍、反應敏捷的重要時期,不同的學生之間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應該是育人、育心、育德的教育,應該注重人的尊嚴、人的價值、人的情感和人的合理需求,讓學生的個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彰顯學生的個性、潛能。教育工作者還必須準確把握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切入點,尊重中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滿足他們成長的不同層次性需要,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總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加強對學生的個體教育,充分的張揚學生的特長,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鼓勵學生走個性化的成才之路,使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個性化和針對性,從而才能更有效地實施思想政治教育。
3.樹立民主、平等、對話型的師生關系的理念
教師要樹立教育民主的思想,在思想政治教學中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多激勵、多關懷,更具有同伴的特征和意味。增進師生間的感情,尊重、信任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更是培養學生自尊、自信、自強不息的健康人格的關鍵所在。尊重學生個性、人格化的個性教育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教師應該敏銳地感受到每一位學生心靈的需要,要給全體學生深情的人文關懷,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老師應該放下架子,以誠相待,力爭取得學生的信任,常和學生進行推心置腹的談心等等。老師不光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足夠的重視和關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不僅關心學習成績,更關心學生的思想動態。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②許良英.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