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使得現階段的小學教學活動開展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貫徹實施,要求小學教學活動能夠擺脫傳統教育中的不利因素,全面提升學生自身的綜合性學習能力。從小學階段開始,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就被體現了出來,小學生初次接觸語文知識,通過學習語文知識,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新的教育環境下,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不能夠拘泥于傳統,尤其體現在閱讀教學方面。為此,本文主要針對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新式閱讀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展開深入分析,希望能夠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帶來積極影響。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新式閱讀;課堂教學
現階段的小學階段語文學科教學,受到學科自身教學特點的影響,語文學科中閱讀教學不能忽視,在教學體制改革提出相關的教學要求,全面展現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重在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作為一門基礎性較強的學科,語文是學習其他知識的基礎,對此展開有針對性教學舉措,新課程標準下,也有諸多挑戰出現在了小學語文課堂中,是現階段教學活動開展中所不能忽視的內容。
一、 教學現狀分析
(一)對教學目標的把握不夠準確
小學語文學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當中,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主要是依照教材內容所展開,通過舉例子的形式進行教材閱讀教學內容的開展,將學生的跳躍性思維培養起來,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具有重要意義。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明確規定之下,小學語文教師雖然也能夠意識到閱讀教學理念轉變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都是通過教材展開教學,一時間難以得到改變。僅有少數的小學語文教師能夠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融入新式閱讀教學的相關內容,但是融入的效果不甚理想,一些教師對于閱讀教學理念以及新課程教學理念之間存在嚴重的脫節,導致新式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現狀不甚理想,教師對于閱讀教學缺乏準確的定位,同時在教學實踐之中對于教學目標的設定不夠嚴謹,閱讀教學甚至只是草草應付了事,難以發揮出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價值,甚至在教學改革活動之中未能發揮出積極影響,閱讀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教學目標設定的模糊化,使得一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之中也是依照教材開展教學,而忽視了對于教學目標的制訂,直接針對如何開展教學展開閱讀,導致學生在閱讀中學習目的性不強。
(二)忽視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內容的開展,順應新課程教學體制改革的最終需要,倡導推廣新式的閱讀教學理念,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的體現出來,強化其合作探究意識。現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雖然教師能夠意識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固有弊端,也能夠盡可能地使用新式閱讀教學方法,但是應用效果依舊不甚理想。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之中,教師長期處于課堂教學中的掌舵者位置,引領著閱讀課堂教學的走向,學生主體地位被忽視,課堂中學生的存在感被弱化,就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而言,教師給予學生的自主閱讀時間十分有限,甚至沒有,課堂教學在教師的引領之下,要求學生對哪些內容進行閱讀,沒有自主的選擇閱讀內容,學生的閱讀變得被動、呆板,時間久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始喪失。學生所閱讀的內容不是自身所感興趣的,這樣也不會對閱讀內容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及掌握,而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的小學閱讀內容也是以名著或者名人名篇為主,學生會認為閱讀是枯燥無趣的,也會對閱讀從心底里產生抗拒的情緒,這對于日后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都是不利的。
(三)閱讀教學中的重點內容突出不明顯
有效的設計閱讀問題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這也是能否順利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根本保證,科學合理地進行閱讀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更好地梳理文章脈絡,提升語文學習質量和效率,然而,在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之上,對于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的實效性,老師的重視和關注度并不高,雖然問題設計有很多,但是問題設計質量卻不甚理想,閱讀問題設計的形式較為單一,難以激發出學生閱讀問題回答的積極性,難以在精神層面上使得學生產生共鳴,對于學生思維的鍛煉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都十分有限。教師在過分追求閱讀數量的同時,對于閱讀內容缺乏深層次的教學,對于閱讀教學重點內容沒有加以明確,閱讀教學中的重點與教學內容不相符合,學生對于閱讀重點內容的把握有待提升。
二、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新式閱讀課堂教學方法
(一)對課堂閱讀教學模式加以創新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想要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需要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順應現階段的閱讀課堂教學理念,滿足素質教育教學需要,從而實現小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首要前提即為對教學方法加以創新,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并且注重語文閱讀內容的積累。科技的進步使得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更為廣泛的應用科技,教學方法也獲得突破,得到改進,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多應用多媒體技術,展現了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趨勢,伴隨著新型教學方法的推進,翻轉課堂、慕課等教學形式也出現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當中,實現課上與課下學習的有效互動,學生閱讀學習活動的開展更具有即時性。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對于課堂上所未能理解的內容,在課后時間也可以反復觀看,同時配合相關習題的作答,鞏固學生閱讀知識內容的學習效果,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文章作者的主要思想感情,深化文章主旨,把握文章的情感遞進程度。例如,在進行唐代詩人杜牧《山行》這篇古詩的學習中,抽象化的古詩文意學生難以深刻的理解,感受不到詩人所傳遞出來的美感,借助翻轉課堂、慕課等教學形式的應用,教師可以根據古詩內容,配合圖畫以及音樂呈現在學生眼前,通過動態的閱讀形式,加深學生對于古詩內容的理解,從而與詩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階段語文學科閱讀教學內容的開展,在新式教學體制改革的促進影響之下,學生閱讀效果的提升受到教師教學實踐之中的重視,同時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也是影響閱讀最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不是在一朝一夕間就可以達成的,需要學生的長期累月的積累,并且能夠培養自身的閱讀素養,提升閱讀學習的廣度以及深度。閱讀習慣的養成離不開閱讀興趣,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同時也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長此以往才能夠使得學生愛上閱讀,并主動開展閱讀。教師應當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情況,在此基礎之上創設良好的閱讀場景,激發學生的閱讀沖動,結合課本內容展開閱讀,將學生自身充分融入閱讀內容當中。舉個例子,對于《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內容的學習,為了使得學生更加深刻具體的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以轉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前閱讀活動開展前可以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大致了解文章創作的背景,并熟悉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行排演話劇,更加生動形象的刻畫文章人物,提升學生的閱讀參與度,實現對于閱讀內容的消化吸收,升華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增強閱讀課堂教學的多樣性
小學語文新式閱讀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應當不斷弱化自身在課堂中的領導性地位,將學生置于教學的主要位置,發揮出自身的幫輔作用,突破單一的教學模式,增強閱讀課堂教學的多樣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小組合作閱讀教學,在實際的課堂閱讀教學應用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的綜合學習情況應當均衡。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一個閱讀文本,讓學生在小組之中進行自由的探討交流,在相互討論之中了解文章的基本中心思想,并且讓學生指出閱讀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疑問,學生在閱讀的同時也可以畫出文章中自我認為優美的語言段落,在閱讀的同時不斷消化吸收,并且將自身獨特的認知表達出來。小組成員間需要統一思想,并且能夠派出代表在全班同學面前展開交流,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理解表達情況進行補充,對學生探討中存在的問題加以解答,使得學生能夠在這種閱讀活動開展中更加全面的分析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多種閱讀方式的應用,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有效的閱讀時間里更好消化閱讀知識,同時教師也需要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像是寫讀書筆記等,注重學生在閱讀中的日常積累,學以致用,全面提升語文學習能力。
三、 結束語
小學階段語文學科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即為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課程改革實踐證明,閱讀課堂教學需要加以轉變,應用新式教學方法,有利于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將新式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發揮出來,使得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獲得全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興明.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7,2(30):103-104.
[2]李守祥.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考試周刊,2017(59):52.
[3]馬占清.以新課標為引,探索閱讀教學之新策略:淺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2017(2).
[4]謝亞萍.新課改下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存閱刊,2018(15):155.
[5]葉偉明.分析新課改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2018(6).
[6]王建良.淺論文章閱讀和語文閱讀:論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象[J].小學教學參考,2012(34):8.
[7]邱煥春.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學習模式的探究與策略[J].新課程,2016(5).
[8]張文霞.新課改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功效研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J].未來英才,2016(1):84.
作者簡介:王蘇棟,江蘇省南通市,江蘇省南通市北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