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將史料引入到高中歷史教學課堂上不僅是對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突破,也能夠有效實現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建構高效、新穎歷史課堂的關鍵舉措??梢哉f歷史學習和史料之間有著獨特且密不可分的連接線,高中歷史教師只有把握史料與歷史學科的關系實施深層教學,才能夠利用史料打造新式歷史課堂,有效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 史料;高中歷史;教學應用;對策
所謂歷史,是指在歲月長河中積淀的過去。它神秘卻又令人驚奇,它彰顯著過去,點撥著未來。對歷史的學習能夠發(fā)展學生的諸多思維,如辯證思維、唯物史觀等。同時對歷史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能力,如歷史解釋能力、以史為鑒能力等。但對歷史的學習并不像其他科目一樣通過講授教學就能實現,歷史學科的獨特性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相關工具去“再現歷史”,這時史料的重要性就被廣泛認識。
本文將基于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課堂應用的重要性展開探索,結合教學案例尋找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課堂的應用對策,以供借鑒。
一、 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課堂的應用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史料教學作為一種新式教學方法有別于過去歷史課堂上的講授法,該教學方法別具一格、生動活潑,能夠讓歷史知識不再枯燥無味,反而變得靈動起來。這樣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歷史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學習中國近代史時,教師可篩選馬戛爾尼使團訪華這一史料作為對比教學,在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政府想通過與清王朝最高當局談判,想在開拓中國市場的同時搜集情報,于是派喬治·馬戛爾尼等人訪問中國,但由于中英兩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對外政策經濟的截然不同而談判失敗。昭示了近代中國落后挨打的歷史命運。此外,史料在歷史課堂的應用能夠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學生的知識學習不再停留表面層次。其史料實證、時空觀念、歷史解釋、辯證唯物等核心素養(yǎng)都能夠得到有效發(fā)展。
(二)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
其次,高中歷史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史料,對教師而言是一種教學突破。史料作為輔助教師教學的工具,能夠讓知識的講解變得更直觀、更具體,同時能夠在學生高昂的學習狀態(tài)下利用史料和學生達成互動。這不僅有效提高了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也能夠在新課改下建構靈動新課堂。
(三)滿足新課程改革教學要求,推動高中歷史教改進程
史料在高中歷史課堂的應用滿足了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是高中歷史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它的實踐也恰恰證明史料在高中歷史課堂的應用正確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高中歷史教學課堂的改革,能夠確保歷史教學緊跟課改要求。
二、 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課堂的應用對策
基于上述所說,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課堂的應用具有無可比擬的獨特作用。那么教師如何有效、高效地運用史料開展歷史教學呢?
(一)挖掘教材史料資源,多層角度選取史料
歷史并非一家之言,要想確保歷史的真實性,教師在選擇史料時就必須注重多角度、全面性,要采用科學的方法選取歷史史料,確保史料能夠最大限度地輔助歷史教學。同時教師要挖掘歷史教材中所蘊藏的史料資源,靈活利用教材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既能夠確保歷史史料的豐富性,也能夠確保學生對歷史教材理解的透徹性。
1. 挖掘教材中的史料
高中歷史教材內容豐富、知識全面,不僅是對歷史事件的條條縷析,還包括諸多顯性或隱性史料。教材中所選取的史料是經過歷史專家、教育家細致篩選,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因此歷史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時首先要挖掘歷史教材中的史料,找出歷史教材知識點中所對應的史料結合性教學,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
如在學習《近代民族工業(yè)的興起》時,教材中為學生展示了中國近代史上一些實業(yè)家對中國政治經濟發(fā)展的貢獻,包括張騫、李鴻章、張之洞以及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資辦廠。教師可利用教材中的史料結合課外史料進行對比教學,在提高史料趣味性的同時引導學生加深對教材史料的理解。
2. 拓展課外的史料
教材中所篩選出來的史料是“精華”但也較少,為更好地開展歷史教學,達到教育目的。教師可適當地搜集查閱相關的史料,從多角度選取史料豐富歷史教學。當然在選擇史料時教師也要注意精簡、篩選,確保史料的真實性、教育性,盡可能地確保史料和教材相貼合。教師可利用課外史料對課上史料進行必要的補充,讓學生進行深度研讀學習,實現對歷史教學課堂的補充與豐富。
(二)利用史料深度教學,引導學生分析歷史
高中歷史教材中所呈現的知識更多的是通過“敘述表達”的方式展現,意在將更多的相關歷史知識直接地傳遞給學生。但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時也會對歷史內容有著不同的想法和見解,因此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時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想法,從史料出發(fā),讓學生能夠利用史料找尋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關系,進而從史料的角度更為深入地理解相關歷史知識。
如在開展“抗日戰(zhàn)爭”時,為讓學生深度了解抗日戰(zhàn)爭的進程。教師可通過文獻史料和圖片展示的方法來深化歷史教學。在搜集史料時首先教師可根據史學界的觀點從國共雙方抗戰(zhàn)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如手教學,如選擇袁振武《1935~1937年南京國民政府抗日戰(zhàn)爭論述》中提到的“1935年起,蔣介石在國內外通過三條渠道尋找共產黨進行秘密接觸:一是由曾養(yǎng)甫、諶小岑出面……中共北方局以及長江局代表談判。二是……向中共中央轉達國民黨要求談判的信息。三……找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談判?!痹龠M一步深入教學中選擇《中共中央為福建事變告全國民眾書》“自九一八事變到現在,國民黨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經完全為鐵的事實所粉碎,中國共產黨號召福建的廣大工農勞苦群眾立刻自動地組織起來……聯(lián)合革命的士兵群眾同進攻福建的蔣介石部隊與準備武裝干涉福建的日本與任何帝國主義力量決戰(zhàn)”從兩端史料進行分析為學生展示國共雙方的合作意向,從而深度講解國共雙方如何從對峙走向合作,開始八年艱苦抗戰(zhàn)。史料與教學的融合,使得教學層層遞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到位。
(三)利用史料搭建舞臺,引導學生表達觀點
要想讓學生理解歷史知識,充分給學生學習的主舞臺。高中歷史教師在利用史料進行課程教學時必須根據史料和教學內容的聯(lián)系性對其進行合理的設問,利用問題讓學生更為深刻的理解史料資源。教師要注意所進行設問的史料必須具有一定的價值,且要適當考慮學生在自行研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有些史料實證是通過各種書籍摘選,內容較為晦澀,學生在理解過程中較為困難,教師可考慮學生的歷史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來篩選史料,利用史料搭建歷史課堂公開舞臺,讓學生能夠積極地理解史料,表達觀點,在合作探究中找到答案。
如在開展“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課文時,就清代張延玉《明史》卷七十二《職官志一》中的“先是,太祖承前制,設中書省,置左、右丞相,正一品?!槲渚拍?,汰平章政事、參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誅丞相胡惟庸,遂罷中書省。其官屬盡革,惟存中書舍人”該史料進行解讀時。教師可讓學生分析史料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會能夠在閱讀過程中總結史料明初設中書省,立丞相,是對元朝制度的沿襲。沿襲前朝制度往往出于權宜之計,一旦局勢穩(wěn)定,便會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調整。有的學生則能夠提出中書省綱領百司,權力太大,被廢是必然的結果。
(四)鼓勵學生搜集史料,靈活布置課后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獨立的個體。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具有能動性,單純地依靠教師來進行史料講解和歷史教學,只能夠導致灌輸式教育,教學有效性并不高。為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將歷史世界打開在每一位學生面前。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可通過課后作業(yè)的布置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歷史課程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進行史料的搜集。
首先教師可根據歷史教材中的具體知識點提出問題,讓學生搜集史料來解決問題。如就“兩極格局的形成”該知識點進行教學時,教師可從為什么的角度讓學生們探析為什么會在這個階段形成兩極格局,鼓勵學生通過查閱相關史料來思考原因。有的學生會將側重點放在美國、蘇聯(lián)兩個國家的能力發(fā)展上,有的學生則會在搜集史料時將切入點放在二戰(zhàn)后的雅爾塔體系上,還有的學生則搜集到丘吉爾的“鐵幕”演說等。不同的學生關注點有所不同,在完成課后史料搜集作業(yè)時切入點也有所不同。在課上教師引導學生對搜集到的史料實證進行匯總分析,不僅能夠全面地了解相關歷史知識點,也能夠提高學生搜集歷史史料實證、理解歷史知識的能力。
(五)精講歷史史料內容,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教師在引史料進入歷史課堂的實際活動中要注意教學方法的選取和采用,要精講歷史史料內容,確保教學的趣味性、多樣性。一些史料看上去較為晦澀難懂,但倘若通過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展示視頻、音頻,難懂的史料則轉換為直觀的圖像,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其次,教師可采用新課改下廣為推崇的微課教學法實施教學,將歷史教材中的具體知識點所蘊含的史料濃縮成微課視頻,在課上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播放,能夠恰到好處地彌補學生學習時的空缺。此外,小組合作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諸多教學方法在歷史史料應用與教學過程中也有著獨特的作用,對學生的歷史能力發(fā)展有著促進作用。歷史教師可針對不同的史料內容采取不同的教法,以求在精講歷史史料中構建新課堂。
三、 結語
“歷史是照亮人類進程的鏡子”“歷史是記錄社會發(fā)展的記錄冊”。要想讓學生能夠深入歷史,理解歷史,在歷史學習中實現自身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教師就必須充分認識史料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把握歷史學科的獨特性,利用史料具體講解、真實再現、嚴謹分析,讓學生能夠走入史料實證,走入歷史,進而利用史料有效提高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姍姍.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黑和教育,2019(11).
[2]宋英群,陳鴿.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運用[J].學周刊,2019(6).
[3]侯少輝.高中歷史課堂中史料教學的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6).
作者簡介:
王麗閣,浙江省寧波市,寧波榮安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