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忠萍 李春醒
【摘 要】本文針對幼兒園教師學歷偏低、培養層次偏低以及教師資格證考試通過率偏低的“三低”問題,以學前兒童生理與保健課程為例,提出廣西職業院校開展“課證融合”教學改革的策略與建議:加強“雙師型”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深化課程教學改革、靈活師資培養教學評價。
【關鍵詞】課證融合;學前兒童生理與保健課程;教學改革; “雙師型”教師;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1C-0021-03
近年來,國家對學前教育給予大力支持,學前教育師資培養規模也不斷增大,但培養層次和專業素養沒有實現同步提高。廣西幼兒園教師普遍存在學歷偏低、培養層次偏低以及教師資格證考試通過率偏低的“三低”現象,無法滿足當前學前教育快速發展的實踐需求。如2015年全國開始全面進行教師資格證統考改革以來,由于考試內容更多、范圍更廣、認定程序更嚴格,廣西職業院校學生參加考試一次性通過率普遍偏低,對當前職業院校特別是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讓學生在完成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提高幼兒教師資格考試通過率,是擺在所有專業課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在此背景下,“課證融合”教學模式成為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熱點。學前兒童生理與保健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核心課程之一,同時也是幼兒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重點考查內容。為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認真審視存在的實際問題,筆者對廣西部分職業院校學前兒童生理與保健課程教學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該課程“課證融合”教學改革策略和建議,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培養層次和專業素養,促進廣西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為全面了解學前兒童生理與保健課程教學開展現狀,獲取較為可靠的數據,本研究依托由廣西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主辦的2018年“區培計劃”—— 廣西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技能提升培訓項目,對前來參訓的區內75所開設學前教育專業院校100名專任教師和管理人員進行調研。這些參訓人員來自廣西職業院校或職教中心,均從事一線教學工作,區域覆蓋面較廣,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其中回收問卷90份,回收率90%,問卷有效率100%,并采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問卷統計。自制問卷共設21個問題,主要內容包括教師個人基本情況和對教師資格證統考的認識、學生教師資格證考試情況,以及學前兒童生理與保健課程教學情況等方面內容。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當前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的基本情況
1.普遍年輕,從事學前教育教學工作年限不長。在被調查者中,30歲以下教師比例占70%,31~40歲教師比例占24%,41~50歲教師比例僅占6%。從事學前教育教學工作年限在1年以下的教師比例約占18%,1~5年的教師比例占61%,5~10年的教師比例約占15%,10年以上的教師比例約占0.05%。
2.學歷層次較高,職稱普遍偏低。在被調查者中,具有大專學歷教師比例約占0.03%,具有本科學歷教師約占94%,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約占0.03%。在職稱方面,約有34%的教師還處于無職稱狀態,具有初級職稱教師比例約占40%,具有中級職稱教師比例約占25%,沒有教師具有高級職稱。
3.對教師資格證的重要性認識比較統一。在被調查者中,已經獲得教師資格證的教師比例約占58%,仍有相當大比例的教師還沒有教師資格證。而認為有必要考取教師資格證的教師比例約占79%,認為教師資格證可有可無的教師比例約占16%,認為教師資格證沒有必要的教師比例約占0.05%。
4.對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情況了解比較少。幼兒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改革最早于2012年開始實施,2015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廣西在2012年已經開始試點開展幼兒教師資格證全國統一考試。但通過2018年的調查問卷發現,在所有被調查者中,非常了解當前幼兒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改革的教師比例約占15%,部分了解的教師比例約占68%,不了解的教師比例約占17%;對幼兒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的科目和內容非常了解的教師比例約占34%,部分了解的教師比例約占50%,不了解的教師比例約占14%。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師資格證考試情況
1.學生考證積極性較高。從問卷統計結果看,愿意報考幼兒教師資格證的學生約占50%,有意愿報考的學生約占26%,學生考證意愿還是比較高的。
2.考試通過率較低。從問卷統計結果看,選擇“通過率在25%以下”的被調查者比例約占48%,選擇“通過率在25%~60%之間”的比例約占15%,還有約31%選擇“不清楚通過率”。
3.影響學生通過率的因素。從問卷統計結果看,被調查者認為影響學生通過率的因素從強到弱分別是:學生整體素質,約占32%;學生考證意識不強,約占29%;專業師資缺乏,約占21%;培訓內容和形式不合理,約占18%。
4.學校指導學生考證的形式。從問卷結果看,被調查者所在學校指導學生考證的形式從多到少分別是:在日常授課中融入相關訓練,約占58%;開設專門培訓班,約占22%;沒有指導,約占15%;其他形式,約占0.05%。
(三)學前兒童生理與保健課程教學情況
1.課程開設情況。在被調查者中,有將近90%的教師反映所在學校沒有開設學前兒童生理與保健課程。
2.教師教學情況。從以上調研結果可知,因有將近90%的職業院校沒有開設學前兒童生理與保健課程,因此也有近90%的教師沒有承擔過這門課程的教學。
3.對將課程教學與幼兒教師資格證相結合的看法。調查中,認為“很有必要”的被調查者比例約占86%,認為“沒有必要”的比例約占0.05%,還有約0.09%的教師“說不清”。
2012年上半年,廣西已經開始試點進行幼兒教師資格證全國統一考試,但從以上調研情況來看,絕大多數的職業院校對幼兒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的改革缺乏認識,相應的課程教學改革啟動較晚甚至沒有啟動,課程師資團隊經驗不足,更多的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授課,導致課程教學內容不適應全國統考的要求,頻頻出現授課內容與全國統考內容相脫節、考試指導缺乏針對性、學生盲目參加考試等現象,最終導致通過率不高。
三、建議與策略
基于學前兒童生理與保健課程教學存在的實際問題,針對調查結果,本文分別從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和靈活教學評價等三方面提出改進的建議與策略。
(一)加強“雙師型”高素質師資隊伍建設
學前教育人才的培養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職業院校應注重整合教育科學研究人員和幼兒園一線骨干教師的力量,打造一支既有幼教理論知識、教學能力強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學前教育專業師資團隊,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具體做法有:一是注重引進高水平專業教師,確保新進教師的專業能力。二是重視師資培訓工作。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幫助教師解決工學矛盾,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理念和掌握新的專業知識等。三是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調研結果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具有較強的考證意愿,但是受到自身綜合素質不高的影響導致通過率不高。因此,教師在學前兒童生理與保健課程教學中應加強指導和培訓,融入相關訓練,并開設專門的培訓班等,有針對性地輔導不同層次和水平的學生,不斷提升學生的考試技巧。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函授、專本銜接等各種學歷提升教育,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四是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不斷提高教師專業指導水平。為提高學生考證通過率,教師指導水平提升也是關鍵性因素。因此,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優化教師知識和能力結構,不斷提升教師對學生的專業指導能力。如教師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新要求,及時了解當前國家有關學前教育政策與發展趨勢等;組織教師學習領會和貫徹執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等文件精神;教師多關注國內外學前教育發展動態,多熟悉與學前兒童生理與保健課程教學有關的實務,盡快熟悉考試內容和各項流程、不斷總結指導經驗,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應對資格證考試。五是激發教師專業發展內驅力,建立并完善團隊建設考核、激勵機制。幫助教師制定職業規劃,引導教師通過加強教學反思、自我實踐和專業交流等方式促進自身專業發展。建立“雙導師制”,促進教師“專業—專家—行家”成長,從而提高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二)深化學前兒童生理與保健課程教學改革,通過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提升教學質量
學前兒童生理與保健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同時在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占有相當重要的比例。因此,設置了學前教育專業的職業院校,如果沒有開設這門課程,應盡快開設并配備足夠的師資力量。重視深化學前兒童生理與保健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提升專業內涵建設,提升教學質量,具體做法有“五個重視”。一是重視制定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強的課程標準。學前兒童生理與保健課程標準的制定需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將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必備的知識和技能貫穿到課程中,實現“課證融合”,并在實施過程中落到實處。二是重視提高學生專業學習能力。引導學生了解課程標準、專業特點和學習目標,知道要學好本課程需要掌握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及規律;幼兒園衛生保健基本技能、運用理論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踐中的各種問題;掌握學前兒童各種常見疾病特性和如何預防等問題。三是重視把教學融入實踐操作環節。學前兒童生理與保健課程內容專業性和實操性強,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增加實踐操作環節,結合課程內容經常組織學生到幼兒園觀摩學習,了解基本情況,增加感性認識,重點指導、鼓勵和幫助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如在教學“幼兒意外事故處理預防策略”內容時,可組織學生到幼兒園,通過舉辦幼兒園保健醫生講座以及幼兒意外事故處理演練等,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四是重視“理實一體化”教學實踐。引導學生把學到的技能運用到幼兒園的實習活動中,突出實踐操作,使學生既掌握了理論知識,學會了怎樣做,又懂得了為什么要這樣做,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實現一體化。五是重視“課證融合”教學方式。重視將資格證考試內容融入課程教學中。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教師對課程教學與教師資格證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比較贊同和認可,也愿意嘗試應用。因此,院校應鼓勵教師大膽走出傳統教學模式,積極研究和探索“課證融合”教學方式,通過關注考核方式、了解各省區市開展資格證考試情況、收集考試真題資料、定期召開研討會、逐漸建立本校試題庫以及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此類課題研究等方式,不斷進行實踐和理論總結,以此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三)采用靈活多樣的學前教育師資培養評價方式
幼兒教師工作具有實踐性和綜合性強等特點,職業院校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評價應注重靈活多樣性,具體有三種方式:一是用理論考試、實踐考核和以證代考相結合的評價方式,盡可能做到全面、客觀和合理評價;二是采用院校考核和幼兒園評價相結合的二元評價方式;三是通過第三方對課程進行評價,如幼兒園通過學生專業需求、課程結構、實施情況以及實踐過程等內容來評價課程目標達成程度,通過評價課程質量來提升師資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文軍,管鈺嫦.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現狀及其改革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9(8)
[2]宋愛芬.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基于專業標準和國考的視角[J].教育導刊,2017(7)
[3]孫娓娓.高等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省略與重構基于教師資格證制度的視角[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
[4]潘秀萍.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背景下“學前兒童衛生保健”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4)
[5]黃重.教師資格證全國統考背景下的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6)
[6]梁珊.新教師資格證考試背景下的高師學校學前教育課程改革路徑[J].江蘇幼兒教育,2014(3)
[7]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標準(試行)[S].2011
【基金項目】2017年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課證融合《學前兒童生理與保健》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GXZZJG2017B066)
【作者簡介】滕忠萍(1973— ),女,壯族,廣西南寧人,研究生,廣西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學前教育、教育管理;李春醒(1982— ),男,壯族,廣西隆安人,研究生,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學前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