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十年來,西班牙語教學在國內迅速發展。尤其是近幾年中國與西班牙、西語美洲的關系逐漸加強,國內西班牙語教學事業隨之得到很大重視,西語教學改革也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新教改政策下的教師應逐漸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使西班牙語精讀課堂從以教師精講為主導轉為以學生需求為主導,最終能使學生吸取課本精華,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文章將以筆者近年來的教學經驗為出發點,淺析教學過程中的所見所得,希望能對西語教學拋磚引玉。
關鍵詞:西班牙語;教學;改革
一、何謂之“精”
在教學的方式上,可以分為精讀和泛讀。這兩種方法的區別在于:精讀是少量的材料,大量而細致地講解;而泛讀則是大量的材料,少量地重點講解,是精讀知識的補充和擴大。如此說來,精讀是不僅要了解文章的主線,還要理解文章的內涵以及每段話、每句話、甚至精細到每一個詞語的用法。要想透徹分析精讀的“精”,就要先了解如何能在教課過程中做到精細,精準,并讓學生能夠最終吸取精華。
精讀是學習該門語言的最初階段必須開設的課程,從第一節課開始,我們便要學習字母、語音、語調這些基礎元素,它們貫穿了以后的整個教學過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精讀的每一節課中,這些基礎的東西都是需要反復強調反復糾正的,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基礎上就做到“精細”,才能繼續、深入地學習這門語言。
在打基礎的同時,還應該給學生滲透該語言的基本語法點。這個過程則需要老師講得精準無誤。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不僅應該把本課的難點、重點和知識點吃透,還應該注意本課外圍的一些有可能出現的語法點和知識點,做到心中有數,也就是說,老師需要精心準備,才能在教學游刃有余,正確引導學生。
當然,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更要做到精細,這種“精細”一個是要做到備課精細,對于課文中出現的任何一個知識點都應該反復琢磨推敲,遇到不確定的地方應認真查閱書籍;另一個要做到的就是要精細地背學生,盡量觀察學生,試著了解他們在學習上的優點、缺點和弱點,如此才能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盡量吸收課文精華。
二、何謂之“讀”
“精讀”這兩個字中其實經常被忽視的一個內容就是“讀”的含義。我們習慣稱之為“精讀課”,而非“精講課”或是“精練課”,正是因為“讀”也是關鍵。想要了解一門語言,首先要會讀。外國人學中文要先學會讀拼音,中國學生習得英語的第一個階段也是音標的學習,西班牙語也不例外。西班牙語屬于拼音文字,每個字母都有固定的發音,只要把發音記住,即使不認識的單詞和句子也可以基本讀出,這是西班牙語的優勢。但也有在語音學習階段就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因為西語有濁音、清音之分,聲帶震動和不震動,讀出的單詞就是不同的意思。例如“cama”和“gama”兩個詞發音的部位完全一樣,不過前者聲帶不震動,意思是“床”,后者聲帶震動,意思是“音階”。這些細微的差別如果在授課時不加以強調,讓學生們多讀多練,在今后的聽說讀寫中都會造成一定的困擾。除了清濁音,西語還有重讀和非重讀之分,也會改變句意,中國學生在學習階段,每屆都會出現的類似問題時“por qué”和“porque”.兩個詞讀音一樣,重音不同,前者重音在后面的“e”上,是用來提問的“為什么”之意,后者重讀音節在“o”上,時用來解釋原因的“因為”之意。很多學生因為在初級階段未好好區分,導致學到較高程度時仍然在讀課文或交流時出現此類問題,導致聽話人理解偏差。所以“讀對”也是精讀課一個很重要的任務。除了“讀對”,還要“讀好”。中國學生在習得一門語言的過程中的習慣是注重語法,而忽視其口語交際功能,所以對怎么能把句子說得地道從不深究,這就造成普遍的中式英語和中式西語。其實在交際情境下,語言必然會根據說話者的情感輸出帶有停頓、語調的變換,針對西班牙語來說,還會有各種各樣的連音。所以在課堂上注重精講語法的同時,也應加強學生“讀好”、“讀對”的意識。如此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和積累,中國學生才能說出一口流利、地道的西班牙語。
三、我上精讀課的經驗教訓
我們已經討論過,精讀的最終目標即是讓學生吸取課文精華,即掌握重點、難點和知識點,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該了解學生到目前為止掌握知識的程度,也就是說,要明確學生所學過的語法、詞匯和句型,這樣才能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進行適度地滲透和深入,避免進度過快或過慢,并且能夠做到溫故知新。例如在學習新版《現西第二冊》第十一單元Hace un mes que llegué a esta ciudad這個句子時,我們知道hace +時間的用法已經在第一冊中有所講授了,所以老師可以根據這個用法復習學過的知識,再引導學生學習新句型。
同時,精讀中應注意的精細需要在課堂中展現出來,即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扎實、鞏固已有知識。這就需要老師有意識、有重點地重復已學知識點,包括動詞的式、時態、用法等。這樣一遍一遍細致地重復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并能夠引導學生在自己看書時適當注意這些語法現象。但是也應注意,這些重復性的知識并非課文的重點,所以要權衡輕重,適當講解。例如新版《現西第二冊》第十四課中出現了tomar……como……這個詞組時,老師可以列出tomar的其他幾個詞義,但是重點造句還是應該落實在上述詞組上。也就是說,無論如何,不能偏離了所學課文的教學目標,例如該課的語法重點是現在完成時,那么課文講解及所做練習的重點必須是檢驗學生對這一時態的了解,而不要突出其它不相關的知識點。
另外,我們說精讀課的“精”不僅是教師備課,選擇重點、難點的“精”,最重要的還是學生能夠學得“精”。這一最終目標說明了在課堂上,學生才是主體。所有的教學方案、教學手段都應圍繞學生展開。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及練習時多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要為難學生,并且要時時注意學生的反饋情況。例如在舉例子造句時,如果大部分學生面有難色,很困難造出句子,那么不僅不會起到鞏固知識點的效果,還會打擊學生吸取精華的積極性,最終適得其反。所以,教師應該注重教學策略,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我對精讀課的建議
精讀課的目標是讓學生們學以致用,這個“用”,不僅是要應用所學知識讀懂其他類似文章,更重要的是能夠自如應用這門語言進行溝通。各個學校上精讀課的模式大多是一樣的,即教師在講臺上講課文,寫板書,學生積極地做筆記。這樣的教學模式很傳統,而且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確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效果,即大多數學生的理論框架很清晰,做題的正確率很高。但是學生的溝通能力普遍較差,即語言運用能力差強人意。這是因為在精讀課上,我們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了課文及理論上,而實際應用則可能是另外一種情況,而且我們的認知是一個從實踐到理論,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也就是說,實踐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在基礎階段的精度課堂上,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適當的應用。例如在課文中出現短篇對話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日常對話時是如何應用這門語言的,并做適當場景練習,將讀到的知識再現出來,變成自己的交流工具。
我們知道,精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最好適當地使用師生互動的手段來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在講新版《現西第一冊》第七單元時,涉及到 comprar por Internet這一話題時,由于學生們對此都有經驗也有興趣可談,便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3分鐘。此時,教師可以走下講臺對學生交流時出現的錯誤適當糾正。之后再利用幾分鐘讓幾名同學發言,有目的地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可以充分利用時間,也可以引導學生對語言進行應用。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確應該起到主導作用,但是同時應該注意將其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相結合。老師應從傳統課堂的主演變成導演,盡量利用課堂的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來達到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吸取精華。
當然,這個過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還有待商榷和研究。但是只要教師能本著這一初衷來努力,一定可以達到更積極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董燕生,劉健.新現代西班牙語學生用書1[Z].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2] 董燕生,劉健.新現代西班牙語學生用書2[Z].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3] 李吉林.情境教育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研究,1994(01).
[4] 唐峰盧.關于情境教學法的反思[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2003(02).
[5] 張珂.西班牙文化與西班牙語教學[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08).
作者簡介:于凌蛟(1988- ),女,江蘇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西班牙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