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摘要:音樂教育對人們的智能開發、性情的養成所產生的綜合影響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是可以培養人積極向上的精神,純潔優雅的風格,能使人心靈得到凈化,人格得到提升。本文首先分析了音樂欣賞教學對高職院校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意義,在此基礎上,對如何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提升學生想象力的途徑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 ?音樂欣賞? ?想象力? ?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6-0096-02
美妙的旋律與溫暖的歌詞不僅能夠豐富我們的文學知識,也能夠提升我們的文學素養。但是,音樂大門的開啟,要靠教師選擇好鑰匙。“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伴隨著我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的教育事業逐漸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相關工作者的重視,一系列新理念、新政策、新想法為現代教學事業注入了勃勃的生機與活力。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提升教學質量非一日之功,高職音樂教師必須變革傳統教育理念,意識到音樂欣賞對高職院校學生未來發展的積極意義,以更加精湛的工作技能更加負責的態度融入自己的工作中。
一、音樂欣賞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想象力的培養
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音樂教育對于人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不乏科學家創造發明受益于音樂的趣事,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是小提琴愛好者,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也是音樂愛好者。這些事例都表明音樂對于想象力的培養是大有裨益的。
(一)愉悅身心,讓想象空間更廣闊
優美悅耳的音樂能使人精神愉快,增強活力,激發人的想象力與想象力的廣泛開展,想象空間更為廣闊。近年來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發現了人在愉悅時,血液中會產生一種有利于健康的物質,這種物質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對人體消化和解除疲勞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音樂中有各式各樣的旋律和節奏,這種多變的節奏能夠刺激大腦神經產生這種物質,進而對人體腦部的邊緣系統和腦平網狀結構產生直接影響。確切來說,這種直接影響體現在它讓學生用身體動作來感受音樂情緒,比如說無意識的自由擺動、走動等,進而達到創造合乎節律的動作,使聽覺更加敏銳、感情更臻細膩、想象更加廣闊,使學生更加活潑健康。
(二)創新思維,讓音樂得到再創造
說到“中國學生”,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學習能力強”“創新能力薄弱”等負面詞匯。我國著名學者楊振寧先生也曾經做過這樣一次對比,他指出,中國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但是科研成果卻少于美國學生,歸根結底是因為中國學生創新能力較為缺乏。音樂正是提升學生創造力的不二法門,但是,一提到創新,很多教師就將其與發明聯系在一起,認為音樂課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無關緊要。不可否認,發明是一種創新,但是創新實際上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提到創新,人們就將其與發明聯系在一起,不可否認,發明是一種創新,但是創新實際上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首歌曲的新編曲也是一種創新。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和情感同步,容易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也會促使學生對音樂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聯系生活,讓想象與生活聯結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與此同時,也是一門視覺藝術,視聽結合,給學生創建身臨其境的感覺,不僅聆聽到音樂的美,還能體驗到形體之美、情境之美。正所謂,“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逐漸養成觀察藝術作品的習慣,深入日常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將這種美升華到音樂的理解中,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四)理智欣賞,讓想象力有根可扎
音樂的欣賞有三個境界,即知覺的欣賞、情感的欣賞與理智的欣賞。理智的欣賞是更高層次的欣賞,包含前兩個層次,理智的欣賞可以讓學生不僅對一首歌產生濃厚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音樂本身產生興趣。興趣是打開想象力大門的金鑰匙,是想象力扎根的土壤。一直以來,高職的教學重心集中于科學知識的講述,忽視了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這種教育方式在以往生產力水平較低的情況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及優越性,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當今學生不僅面臨國內的競爭,同時也要在全球市場上角逐,良好的素質是幫助學生應對挑戰、實現自身發展的基石。音樂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音樂知識與德育資源,教師有目的地將名人故事、榜樣言行引入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頑強的學習意志。例如以冼星海等我國著名歌唱家的事跡為例,為學生講解這些名人的經歷,為國效力的感人事跡,激勵學生向這些榜樣學習,不懼學習路上的困難,披荊斬棘努力向上。
二、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途徑
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是課堂氛圍的構建者,學生想象力的培養要依賴于老師精湛的教學技能與正確的教學理念,需要音樂教師持之以恒地努力。本文認為,在音樂教學中提升學生想象力可以從以下途徑入手。
(一)明確學生地位,給學生主動“想象”的空間
在教學過程中,常常可以發現很多學生嘴巴很“緊”,動作很“拘謹”,這不是因為他們不會“說”,不能“動”,而是因為他們害怕說錯話,擔心舉止不恰當而被老師批評。這種觀念是無法推進教學的,教師應當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為學生創建一個和諧開放的課堂環境,讓學生都能開口吟唱,都能積極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做到耐心認真,細心指點學生,努力解開學生疑團,也許正是這一疑團的解決,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豐富教學活動,激發學生“想象”的欲望
教師必須根據學生來制定教學計劃,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課堂活動,調動他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常常面對這各種各樣的學生,學生有著不同的個性、不一樣的基礎知識、不同的學習方式,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依托豐富多彩的活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具有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激發學習的熱情。一方面,教師可以設計多種多樣的教學游戲,以音樂節奏的學習為例,由于這部分知識較為枯燥,又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學生對這部分的知識較為陌生,教師可把節奏訓練設計為“有聲”練習,節奏配合拍手、跺腳,拍肩等輔助動作,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內學習;另一方面,音樂教師可以提倡舉辦校園歌手大賽、校園演唱會等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酣暢淋漓地學習。
(三)強化團隊合作,讓“每一個都不落下”
獨立讓學生有自由的思維時空,合作促進學生在知識上互補,方法上互相借鑒,思維上相互碰撞。再加上,一直以來,“學生”對“老師”都心存一種天然的恐懼感,而與同齡人的相處則會讓學生感到輕松。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中恰當地引入團隊合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團隊合作,提供給學生“說”的機會。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想象”氛圍
我們身處信息化的21世紀,信息化使我們的眼界得以拓寬,信息化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醫療、軍事、教育等。作為音樂教師,面對信息化這一不可逆轉的時代發展趨勢,要學會有效地利用多媒體。五顏六色的畫面、身臨其境的情境是教師難以給的,而這正是多媒體的強項。例如,在學習《黃河大合唱》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網上搜索相關視頻,帶領學生感受歌詞的莊重與威嚴,激發學生心中的自豪感,進而將這種自豪感融入到歌曲之中。另一方面,強調教師要利用多媒體,并不意味著要完全依賴于多媒體,而忽視教師的作用,教師要掌握好多媒體使用的分寸,不要對課件產生依賴。
三、結語
總之,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遷,教育作為一國發展之根,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教師也必然承擔著更多的責任。音樂一直被視做人類的第二語言,音樂不僅是音符和歌詞的簡單結合,更是情感的流瀉,音樂課的作用不能僅僅停留在教給學生音樂理論,更要于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音樂教師要積極變革自己的觀念,創新自己的教育方式。
參考文獻:
[1]夏黎春.淺談音樂欣賞教學對高職院校學生想象力的培養[J].大舞臺,2010,(10):199.
[2]王德明.論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J].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02):79-82+78.
[3]沈生基.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J].新絲路(下旬),2015,(09):94.
[4]喻方.普通高校音樂欣賞課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