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霞
摘? 要:在農村初中的基礎課程體系中,化學課程對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有重要作用,實驗更是占據關鍵性地位。作為教師,應明確農村初中生的特征,據此思考加強化學實驗教學的措施,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能力與素養,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需要。
關鍵詞:農村初中? 化學教學? 實驗教學
化學教學的基礎在于實驗,它憑借豐富的內涵在化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農村初中基礎配套工程建設的持續推進,實驗條件有明顯的改善,基本有條件正常開展化學實驗教學,加上多媒體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過去難以完成的一些化學實驗也能在多媒體的輔助下讓學生觀察、體會。但是在農村初中化學教學中依舊面臨實驗教學被輕視和弱化的問題,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驗需求,不利于學生建立實驗意識、理解化學,并且部分學生的探究能力較差,急需改進和強化。
1? 農村初中生的主要特征
部分農村初中生在認識學習方面有偏差,學習目的不明、興趣不濃,并且和城市初中生相比膽子較小,缺少自信,知識基礎也相對薄弱,思維有局限,這是不爭的事實。不過農村初中生一般不像城市初中生那般嬌生慣養,他們的動手能力與生活能力較強,吃苦耐勞,對新鮮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這為開展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奠定了良好基礎[1]。這些都表明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只有改變化學實驗教學模式,才能彌補初中生的不足,發揮其優勢,使其在化學實驗中主動參與、探究、討論,有教師的指導、有解決問題的欲望、有自己的思想,從而提高化學實驗教學效果。通過加強化學實驗教學,農村初中生就可以探究自己尚未認識的世界,初步形成化學概念、科學理念,在理解化學知識的同時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拓寬知識面,鍛煉觀察能力、探究能力、思維能力等,促進學習水平的整體提升。
2? 加強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措施建議
2.1 開發實驗資源,滿足學生基本需求
農村經濟條件相對較差,改變初中化學實驗條件也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師應指導學生挖掘生活中的廢棄物、常見用品等材料,開發實驗資源,用于制作簡單的化學實驗儀器,或者取代化學實驗用品,幫助解決農村初中實驗藥品與儀器不足的問題,滿足學生基本的化學實驗學習需求,同時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和實踐能力。
如在化學實驗中用易拉罐剪一剪,制作簡易防風罩;如果缺少錐形瓶,可以用廣口瓶替代;燒杯數量不足,就收集生活中的塑料杯,替代使用;用鐵質瓶蓋自制燃燒匙,用廢棄小藥瓶或飲料瓶制作反應容器;自帶剪刀、小刀、蠟燭等。對于化學實驗用品,可以用食用堿取代碳酸鈉、用雞蛋殼取代碳酸鈣、用食鹽取代氯化鈉、用植物的葉和花等制取酸堿指示劑等。克服這些困難,就能解決藥品、儀器不足的問題,讓學生可以正常做化學實驗。
2.2 加強輔助教學,培養學生實驗意識
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輔助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使實驗更生動、直觀,彌補傳統化學實驗教學的不足,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網絡、影像資料等收集信息、篩選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其增強實驗意識,提高化學實驗教學效率。
如對于毒性較大、有爆炸危險、控制困難的一些化學實驗,包括一氧化碳的可燃性、面粉爆炸等,都可以強化多媒體輔助教學,安全展示實驗過程。與此同時,針對學生們容易出錯的化學實驗,可通過多媒體將其模擬出來,讓學生對錯誤形成直觀感受,預防出錯。如運用多媒體模擬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這一實驗,如果在反應之前加熱,之后再通一氧化碳,玻璃管就會炸裂;如果反應完成后先停止通一氧化碳,之后再停止加熱,新生成的銅就會重新變成氧化銅,即亮紅色變成黑色等。學生直接看到實驗操作錯誤的后果,可以加深印象。此外,對于微觀物質結構和其運動的化學實驗,教師也可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微觀世界,培養他們的空間想象力,使其提高實驗意識。如果化學實驗的現象不夠明顯,可使用投影儀將其放大,讓學生看得更清楚,仔細觀察實驗現象,描述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東西[2]。
2.3 適當改進實驗,幫助學生理解化學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一些實驗的步驟比較繁瑣,可能會讓學生出現錯覺,得到錯誤的結論,此時就需改進化學實驗,幫助學生加深理解[3]。一方面,教師從環保角度改進初中化學實驗。化學實驗是引起環境污染的因素之一,目前每天都很多學生都在做化學實驗,促進實驗教學的綠色化是重要任務。如在物質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中,一般直接在薄銅片上放白磷,使其在空氣中燃燒,這會產生白煙,也就是P2O5,直接往空氣中排放會污染環境,應將其放在密閉裝置里進行,讓學生在理解化學實驗的同時提高環保意識。
另一方面,教師從設計角度改進初中化學實驗。初中化學教材中有一些實驗現象不容易觀察,導致學生對化學的理解不深,有時還會出錯,需要改進原有實驗設計。如在對物質溶解時的放熱或吸熱現象進行探究時,可以融入“搖搖冰”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在對固體氫氧化鈉溶解時的熱量變化進行探究時,傳統的設計是用手觸摸,感知熱量變化,但當氫氧化鈉用量較少時實驗現象就不明顯,并存在危險性,因為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改進實驗設計,即:先在一支小試管里加入少量開水,待其冷卻片刻之后加入少量的氫氧化鈉固體,觀察發現試管里的水沸騰起來,表面水受熱了,原因在于氫氧化鈉固體在水中溶解時放出熱量,讓水沸騰。經過改進的化學實驗有更直觀的現象,加深學生的理解。
2.4 做家庭小實驗,鍛煉學生探究能力
每到周末,農村初中生就有更多時間(城市初中生到了周末往往要上一些培訓班)彌補自己學習上的不足,豐富知識儲備,家庭小實驗是不錯的選擇[4]。家庭小實驗不會被化學教材限制,教師可以基于農村初中生的知識基礎和化學學習興趣、想象力等安排活動內容,在布置家庭小實驗任務時體現對教材的延伸,把學生學習的知識整合起來,根據農村初中生的生活環境與生活特征開發家庭小實驗,要求學生獨立設計、操作,自主完成家庭小實驗,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斷提高化學實驗探究能力。
如教師分發pH試紙,安排學生測定不同村莊的水樣或土壤的酸堿度,或者制作家用凈水器等,發現周圍的化學,更深刻地體會化學的實用性。又如針對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教師在教學之前安排學生做家庭小實驗,完成一些會產生氣泡的實驗,不給出其他限制,結果學生們獨立思考、動手操作,有的學生用洗衣粉洗衣服,觀察氣泡;有的學生在食醋里放雞蛋,觀察氣泡;有的學生在食醋里放蘇打,觀察氣泡;有的學生使勁搖晃汽水瓶后打開瓶蓋,觀察氣泡;有的學生直接燒開水,觀察氣泡等。學生們的想法多樣、新穎,表現出強烈的實驗探究愿望,長期的訓練必然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使其掌握更多化學實驗探究技能,逐漸增強學習自信。
3? 結語
實驗是學生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的主要方式,其功能與價值是獨特的,只是徹底解決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被弱化的問題屬于持久戰,教師任重道遠,應基于新課程改革要求更新教學理念,積極開發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資源,進一步加強對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同時注意化學實驗的改進,組織學生做一些家庭小實驗,為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深化和學生科學探究技能的提升貢獻更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黎樹林.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J].思維與智慧,2016(20):73.
[2] 司紅梅.農村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現狀與對策[J].華夏教師,2016(3):53.
[3] 羅妍.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及改進的探索[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7(2):63-64.
[4] 王偉.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及創新策略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5):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