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楊勇 高軍龍

摘要? ? 本文主要針對山核桃產業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總結,同時提出了產業發展對策,以期為山核桃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 山核桃;發展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 S664.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8-0091-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 This paper mainly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main problems of hickory industry,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 ? hickory;development situ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
山核桃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林植物之一[1],果實營養豐富,口感肥美,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對產區農戶增收致富有重要意義。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是胡桃科山核桃屬中的一種重要干果和木本油料植物[2],又名小胡桃、核桃楸,生長在氣候優越、土壤肥沃、植被茂盛的自然環境中,屬野生果類,是一種天然綠色食品,也是眾多干果中營養價值較高的品種之一。山核桃果仁中含有7.8%~9.6%的蛋白質、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高達25%以上),還含有22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鈣、鎂、磷、鋅、鐵含量十分豐富[3]。能滋養腦細胞,增強腦功能;有防止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山核桃果實由于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獨特的口感風味,逐漸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高檔堅果。
1? ? 山核桃產業發展現狀
1.1? ? 山核桃種植及分布
我國山核桃主要分布在浙、皖兩省交界的天目山系,該地為石炭巖發育的土壤,容易淋溶形成喀斯特地貌,氣候優越,土壤肥沃,植被茂盛,特別適合種植山核桃[4]。目前,全國山核桃總面積9.33萬hm2左右,其中浙江省臨安區3.20萬hm2,淳安縣2.13萬hm2;安徽省寧國市2.33萬hm2;浙江省桐廬、建德及安徽省績溪等地區1.67萬hm2左右。湖南、貴州也有山核桃種植,但目前仍處于野生狀態,產業化程度較低。
1.2? ? 山核桃原料產量及質量
由表1可知,目前我國山核桃原料年產量基本穩定,每年在3萬t左右,其中浙江省臨安區占比最大,其次是安徽省寧國市,總產量保持穩定的主要原因是新老樹的交替以及生態化經營模式的推廣。山核桃原料質量主要受基地地理位置、氣候環境、果樹大小年、農戶經營意識等因素的影響[5],表現在黑斑、花斑、飽滿度、芽籽、陰干籽等方面。
1.3? ? 山核桃生產加工
全國山核桃80%以上的產量和加工企業集中在浙江臨安,臨安已經成為中國山核桃交易、加工中心,產業分布較為集中,主要是臨安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地處天目山脈山核桃核心產區,原料資源豐富,資源獲取的便利性以及政府產業引導使加工產業起步較早。但是山核桃加工行業由于門檻低,導致經營主體組織化程度不高,存在加工企業規模小、設備自動化程度低、生產技術落后、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一致性難以保證等問題。
1.4? ? 市場發展狀況
臨安山核桃已有一定的區域品牌聲譽基礎[6-7],先后獲得了“國家原產地證明商標”“浙江農業區域名牌”。姚生記、詹氏、恒康、三只松鼠、來伊份等品牌企業的產品由于在產品質量保證、品牌營銷推廣以及服務能力等方面的卓越表現,受到消費者青睞。隨著銷售渠道多元化發展,特別是線上購物習慣的養成以及山核桃果仁化(食用方便性提升)趨勢,山核桃產品的銷售市場已經從長三角洲地區擴展到了全國市場;消費群體年輕化、追求品質生活,對食用便捷性要求提高,導致手剝山核桃(帶殼)銷售份額逐年下降,山核桃仁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增長。
目前,山核桃產品還是以烘烤的手剝山核桃、水煮山核桃、山核桃仁為主,口味傳統、品種單一。新產品開發活力不夠,近年來新上的產品主要有辣味手剝山核桃、山核桃糖等,但市場表現平淡。姚生記、恒康等品牌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帶動產品升級,在手剝山核桃產品基礎上開發特好剝山核桃,產品在易剝率方面有了較大的提升,產品已投放市場,期待后期能有較好的市場表現。
2? ? 我國山核桃產業存在的問題
2.1? ? 傳統經營方式,林地生態環境惡化,制約了山核桃產業健康發展
分散經營模式是制約山核桃產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山核桃樹的樹齡較大,基本都有70年以上,而重新種植山核桃樹,生長周期較長。為保證產量,農戶長期大量使用除草劑、農藥、化肥,導致林地生態環境惡化、水土流失、土壤酸化、肥力下降,山核桃林干腐病等病害多發,造成山核桃果樹大面積死亡,山核桃林出現了退化現象[8-9],農戶經營效益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同時,傳統的經營模式下農戶經營地塊散、小,普遍是“一山多戶、一戶多山”的現狀,山核桃經營主體組織化程度低,不利于統一管理,先進技術難以推廣,山核桃原材料品質良莠不齊,生產過程質量成本控制高。
2.2? ? 采后干燥技術嚴重影響了山核桃品質
山核桃產業種植端的農戶分散經營的模式導致當前山核桃采后處理技術也呈現粗放型,特別是山核桃的干燥技術,由于現代化的干燥技術需要設備投入,對農戶而言,最經濟有效的干燥方式仍然是自然晾曬。自然干燥山核桃原料一般需要經過3 d方可曬干,才能保證加工后的產品香味較好。但是調查發現,一方面受采收期天氣影響,另一方面農戶質量意識差,受經濟利益驅使,現在基本曬1.5 d就置于家中陰干(俗稱陰干籽)。由于陰干籽加工后無山核桃自然香味,導致消費者誤認為企業在銷售陳貨。
2.3? ? 自主創新能力缺乏,產品同質化嚴重
山核桃加工企業大多從小作坊發展而來,數量多、品牌散,僅臨安區炒貨加工企業通過SC認證的就有300余家。由于企業規模小,經營管理者多為當地農戶,一方面產品創新意識不強,另一方面缺乏專業科技人員。因此,近幾年來產品線一直停留在現有的幾個單品,難有較大的突破。
2.4? ? 市場低價競爭,不利于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山核桃加工企業門檻低,從業企業眾多,市場競爭激烈,低價競爭是企業在市場競爭過程中慣用的營銷手段;而低價競爭直接導致企業獲利能力下降,企業要么在原料質量控制端,要么在產品研發端,勢必嚴格控制資金投入,使產品的發展缺乏后勁,不利于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3? ? 發展對策
3.1? ? 強調林地修復,推行生態化經營模式,促進山核桃產業可持續發展
針對當前農戶受短期經濟利益的驅動,人為高強度干預式過度經營導致山核桃林地退化等生態性問題,產地政府和行業協會應當積極引導農戶,在基地建設上要明確提出減量提質的總體指導方針,大力推行山核桃標準化種植栽培,加大生態化經營模式、測土施肥、自然落果、林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性病蟲害防治、質量編碼工程等林地生態修復關鍵技術,提高果樹抗自然災害能力[10-11]。推行農林產品保險制度,有效分散農戶經營風險,推進山核桃生態化經營,促進山核桃產業可持續發展。同時,有序引導林地流轉,促進山核桃規模化生產水平,為提升經營水平提供基礎條件。
3.2? ? 新型產學研合作模式,助力龍頭企業,提升行業技術創新能力與應用
大力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加大基礎研究,推廣“企業出題,高校、科研院所解題,政府助題”等新型產學研合作模式,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能力。同時,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發機構,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示范應用全鏈條創新設計,提升農業產業化綜合競爭力。政府應該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龍頭企業集聚,支持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建立農業領域相關重點實驗室,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鼓勵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提供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等服務,向農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提高技術創新能力與應用。
3.3? ? 規模經營,培育現代經營主體,加快產業升級融合
林業主管部門應該大力培育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建立現代經營模式,在研發設計、產品精深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積極應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5G、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從山核桃原料種植、采收貯藏、加工到消費者手中的全過程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個性化,加強質量監控,建設物流體系,健全產品營銷網絡,主動適應和引領產業鏈轉型升級。鼓勵龍頭企業強化供應鏈管理,制定生產、服務和加工標準化操作,示范引導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從事標準化生產。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職業農民,推進社會化服務和美麗鄉村建設,發展體驗農業、康養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加快產業鏈有效融合。
4? ? 參考文獻
[1] 高宇列,沈月琴.浙江山核桃產業經營收益的影響因素和政策設計:基于臨安和淳安的實地調查[J].林業經濟問題,2009,29(4):345-349.
[2] 呂秋菊,沈月琴,高宇列,等.山核桃產業的發展過程、動因及展望[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2,29(1):97-103.
[3] 余敏.不同種質薄殼山核桃形態及營養成分分析[D].臨安:浙江農林大學,2014.
[4] 呂惠進.浙江臨安山核桃立地環境研究[J].森林工程,2005(1):1-3.
[5] 周德勝.山核桃大小年結果和低產林改造技術[J].安徽林業科技,2017(4):20.
[6] 原產地品牌認知及購買行為分析:以臨安山核桃為例[J].江蘇林業科技,2019,46(4):41-48.
[7] 何詩煜.臨安山核桃產業的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6(47):34-35.
[8] 宋素靈.山核桃林地土壤退化現狀和施肥改良研究[D].臨安:浙江農林大學,2014.
[9] 鮑亞飛.3.7萬株果樹相繼枯死,臨安山核桃林怎么了[N].錢江晚報,2016-04-19.
[10] 俞春來,蔣念亮,夏俊勇.山核桃林傳統與現代經營轉型期的問題及舉措[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11):91-92.
[11] 張駿,趙偉明,丁立忠,等.浙江省山核桃可持續經營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浙江農業科學,2017,58(7):1140-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