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霞
摘要:“美術”是人類一種獨特的活動,它是人類心智發展的主要成就之一,而幼兒的美術作品往往都是“創”的折射。“創意”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指有創造性的想法、構思等。我國著名學者錢初熹教授把“創意”解釋為:“具有原創性特征的思維活動。”學園自去年起開始做《幼兒園創意美術教學實踐研究》這一課題,在課題中發現了很多幼兒的精彩“創”世界。我們想要讓幼兒真正地進行“創意美術”,在引導幼兒創造性表達的這個策略上有了幾點思考。
關鍵詞:幼兒;創意美術;積極創造;分享表達;豐富內涵
創意就是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的想法。而創意美術是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生長發育特點,以繪畫性游戲為載體,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和嗅覺等感覺器官,用多樣化的材料,引導幼兒運用點、線、面進行構圖造型,使其感受到線、形、色的神奇美感,從而開拓幼兒思維,讓幼兒的內心世界得到充分的表達。在幼兒園中,教師的創意美術教學就是在傳統美術教學方式的基礎之上對創造力培養的再探索,是在傳統的繪畫基礎上思維取得突破的一種繪畫方式。幼兒可以充分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愛的繪畫方式,運用多種材料,大膽自主探索,探尋新的繪畫方法,自主創造自己喜愛的美術作品,充分地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
一、擺脫生硬訓練。鼓勵積極創造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幼兒繪畫時,不宜提供范畫,特別不應要求幼兒完全按照范畫來畫”。這點便指出了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創造性表現的重要性。因為在幼兒完全被動模仿的作品里,全然沒有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投注。教師們在課題研究的進程中充分關注到這一點,每一個活動的組織、開展都考慮范畫問題,只提供豐富的作品讓幼兒充分感受、感知,而不提供單一的范畫作品。如在大班美術“草地上的機器人”的學習中,教師先讓幼兒在生活中尋找認識的機器人,再通過大量的圖片感知,讓幼兒運用藝術的手法在感受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創作自己心目中的機器人。這樣的策略擺脫了以往生硬的重復訓練,鼓勵幼兒創造,呈現了幼兒作品各不相同的效果,使幼兒在創造中感受到了樂趣。
二、擺脫常規臨摹、鼓勵分享表達
其實很多美術活動都出現過這樣的現象:教師出示范例后,幼兒就會根據教師的范例來進行臨摹。有的教師認為,這種臨摹及范畫的價值是“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是對幼兒創作的支持,而不是限制。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幼兒通過模仿范畫學會了畫“樹”“鳥”“花”等,用這些基本相同的形象進行組合,創造出所謂的“春天”“花園”等主題,這些畫里的東西都是臨摹教師習得的。幼兒有特別想要表達的形象,老師又沒有教過的話,我們便常常會聽到幼兒說“我不會畫”,最終放棄。這就說明范畫只是“魚”,有的教師誤以為教得多,幼兒就會表現得多,殊不知這樣大大扼殺了幼兒的天性,因為幼兒是天生的圈外兒童藝術家。
比如:在小班美術活動“密密白樺林”中,教師擺脫以往出示范例讓幼兒模仿表現的形式,通過大量欣賞白樺林的圖片,與幼兒討論如何呈現白樺林的密、白樺林的形,再通過幾個幼兒對白樺林的重點部分的不同展示,來豐富幼兒的創作表現手法,授幼兒以“漁”(指創作可運用的幾種或多種手法),而不是授幼兒以“魚”(指范畫,單一的表現),通過這樣的策略,幼兒能夠打開自己的思維。小班幼兒知道創作應該與別人有所不同,有自己個性的作品更能得到教師的肯定。過早地提供范畫,會讓幼兒喪失藝術靈性和沖動,我們應該讓幼兒大膽地想象,創造出自己心里的白樺林。創作后,由幼兒來講述自己創作作品的想法,讓他們各抒己見,如有高有低的白樺林、有遠有近的白樺林、有棵棵站立寫實的白樺林、有以點帶面的白樺林。這樣做從真正意義上鼓勵了幼兒的分享表達,也充分地調動了幼兒的視聽覺感官,鍛煉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擺脫過分追求極致。鼓勵豐富內涵
在評價幼兒美術作品時,常常會聽到教師做出這樣的評價:像不像?好不好?這種過分追求極致的表現沒辦法給予作品靈魂,它只是機械性地操作,當然這里并不是否定美術技能的表達。有的教師認為通過模擬可以讓幼兒學會線條、形狀、構圖、比例、遮擋、色彩等美術語言,殊不知,構圖、比例、遮擋等美術技能是要以認知和精細動作發展為基礎的。幼兒隨著精細動作和認知的發展逐步習得并成熟,比如最初的一條線代表一個人,到后期一個圓代表一個人,到最后畫出單線肢體表示一個人,慢慢地細節越來越多,線條越來越流暢,形狀越來越工整,顏色越來越準確,比例從失調到協調。舉個例子,在中班美術課“線條的奇妙世界”中,教師用一條毛線作為幼兒作畫的工具,以保羅·克利的名言“畫畫就是牽著一根線條去散步”,來支持活動推進。幼兒最初用線條簡單表達心中流露的景象,有好玩的游樂園、有趣的角色游戲、快樂的春游等。通過多次活動推進后,能運用線條勾勒出游樂園中設施的結構、角色游戲中人物的動態、春游中喜歡的食物等,當然,這一過程需要有大量自發表現的機會,就像口語的熟練必須在大量語言交流的機會中實現一樣。教師要努力讓幼兒創作充滿想象的美術作品,讓幼兒記錄最富有孕育性的瞬間,與此同時,必須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教導他們識別人物、事物的主要特征,教師也必須提高自身的“心靈閱讀”能力,更好地理解幼兒想表達的內容。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的創意美術進程中,要力爭每個幼兒的作品都是不同的,應該百花齊放,而要做到這點,教師觀念的轉變相當重要。一幅畫可能傳達某種信息,也可能在論證幼兒已知的某件事物。面對幼兒的畫作,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來引發幼兒的想象創造,如何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充分地欣賞美、感受美,再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是核心。通過幼兒的美術作品與幼兒“對話”,通過幼兒畫作看到幼兒心靈深處,將作品與幼兒生活背景聯系起來加以分析,才能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感受幼兒的“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