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秉華,喬 梅,丘靈芝
(珠海市衛生學校,廣東 珠海 519000)
隨著經濟條件的發展、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在滿足了對“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要求后,更多地將“美”作為新的追求目標。美容行業也借著這股東風,在近二十年迎來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行業的發展,必然帶來對人才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同時對美容行業內人才的知識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針對美容專業的學科優化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1]。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和下大力氣抓好職業教育的決心[2]。國家將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了一個新高度,當然也為新時期的職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對職業教育的要求也在提高。廣東省針對當前形勢出臺了《廣東省職業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將“擴容、提質、強服務”作為未來三年職業教育發展的重點。建議更多的學生能報考高職,滿足學生在更高層次的學習,更加適應新時期崗位需求的特點。那么,如何在新時期的職教政策背景下打好美容專業的改革攻堅戰,這是擺在相關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其實早在2014年,教育部便提出了一項旨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即“現代學徒制”。現代學徒制是在學歷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基礎上產生的,綜合了兩者的優點,使現代學徒制培養的人員既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又具有實際操作技術[3]。廣東作為經濟最發達的省份,又是職教大省,已在不少中高職學校開展了與企業對接培養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4]。該模式在為社會輸送大量人才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就學校方面而言,目前針對現代學徒制模式培養要求的專業教材非常少見,也沒有統一的標準。這便造成了“學校教學校,企業教企業”,學校按照傳統課程體系、學時安排和要求等給學生上課,而進入工作崗位后,企業又按照企業的要求重新再來一遍。不僅造成了時間和資源的浪費,更重要的是學校培養學生和企業對用工人員的要求上出現了嚴重脫節。
為了能盡快解決這一問題,更好地在醫學美容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廣東省衛生職業教育協會于2016年便召集領域內專家對中職美容美體專業核心課程標準進行制訂,同時討論核心教材的重新開發,以滿足目前美容專業對學生的培養需求。經過各位專家兩年的認真籌備,于2018年和復旦大學出版社達成合作協議,并完成了全國首套以現代學徒制為背景的“衛生職業教育醫學美容專業系列”叢書。目前,首批5本教材已印刷完畢,并在各個衛生類中職學校和美容企業推廣,《美容應用解剖》就是其中的一本。
編寫解剖學教材不易,但更難的是如何改變傳統的教材編寫模式,讓教材更符合崗位需求,讓學生在學校學完之后到企業能直接上手,不用再進行額外的崗前培訓。為此,我們在做了大量的前期調研、籌備等工作后,在編寫時進行了以下探索。
本次教材編寫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學校內容與崗位需求的對接,因此在制訂教學標準時,并沒有按照傳統解剖學以系統為單元的編寫模式,而是首先深入到崗位進行調研,并以崗位需求為指向,再結合中職學生特點,針對性地去完成課程標準的設置。通過與行業內專家的溝通與交流,并結合教學規律,重新對本行業內所需的解剖學知識進行篩選和編排,力圖在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下,最大限度還原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中所遇到的情況,以滿足學生需求。其課程結構設置見表1。

表1 課程結構
傳統中職解剖學教材大多是以人體九大系統為基礎,然后分系統對人體結構進行詳細介紹。而此次教材的內容設置時,我們不僅與企業代表進行了詳細溝通,而且還親身體驗了美容行業的日常工作,更加深入地了解行業特點。所以我們打破了以人體系統參照的規律,取而代之的是以身體區域作為內容劃分的依據,將整個內容劃分為皮膚組成及功能、頭面部結構、頸肩部結構、胸腹部結構、腰背部結構、四肢結構等。這樣有助于將內容直接和崗位需求對接,使美容專業學生在一年級時就能按照崗位需求來要求自己,增強職業感。
同時,考慮到中職學生主要從事的崗位是以生活美容項目為主,加上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限制,我們有意識地減少了內臟、系統功能、深部肌肉、神經、血管的介紹,而更多的是把身體淺表結構和骨性標準講清楚。一是能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提高職業素養,完成崗位要求的既定工作;二是能減少不必要內容,從而給學生減負,使學習更有針對性。
為了體現教材的專業特色,在教材編寫的準備階段,我們便與企業進行了溝通,并從企業獲得了大量的一手案例資料。通過對資料的學習與總結,我們將崗位“要求高、需求廣”的內容融入教材中,從而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同時,還將一些常見典型案例以導入的形式放在教材中,并提出簡單問題,讓學生在學習不同模塊前就對崗位工作有所思考。例如在講皮膚時便提到學生常見的“青春痘問題”;而女性腰部脂肪堆積,影響美觀,則作為腰背部內容的案例導入;如何有效地預防和消除妊娠紋,則作為很好的案例,從而引出腹部結構內容。讓學生貼近崗位帶著問題學習,提高了學習興趣,學習后再返回來解答問題,增強學生的職業成就感。
不僅如此,我們還在相應內容處增加了知識鏈接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如在講解腹部肌肉時,給學生介紹“人魚線”和“馬甲線”的構成;在講解頸部結構時,加入慢性勞損和頸椎病的成因等。知識鏈接的加入,使課本內容變得更有趣、更立體、更貼近生活。
因為職業的特殊性,從業者自身必須有良好的素養和審美觀念。試想,誰會讓一個不修邊幅、邋邋遢遢的人來給自己做美容?因此,在本教材中有意識地增加了不同部位的美學觀察,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觀念,提升自身素質,由內而外地改變學生氣質。例如將人體黃金比例的概念融入教材;何種面部五官的分布和比例更讓人舒服?中西方的審美差異及東方人的體質特點;乳房的美學觀察;腹部的美學觀察;何為“天鵝頸”?男性肩部和女性肩部健美的區別等。通過這些內容的介紹,既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審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又可以增加學識,使學生在崗位中更勝人一籌。
本次教材的編寫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體會,從課程標準的制訂起,就要進行全盤統籌,構建好整個的內容框架。這都要建立在了解行業的基礎上,因此不斷地學習,尤其是吃透現代學徒制的內涵,才能夠更好地將學校與企業、學生與崗位對接起來。要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敢于打破傳統的思維壁壘,才能符合新時期職教發展的要求,做出符合職業培養特色的新教材。當然這都離不開一個好團隊的支持。從調研到體驗、從資料的收集到內容的出版,每一個環節都是整個團隊的互相協作、互相溝通,最終的成果是企業從業者與學校教師之間彼此思維碰撞的火花。最后通過反復推敲修改,秉承精益求精的態度,最終才有了這本教材的面世。希望能通過此教材,搭建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之間有效對接的橋梁,能實現學生從在校生向職業人的過渡。
創新必定不會一帆風順,在本次教材編寫過程中確實遇到了不少的困難。最終的成書肯定還會有很多的不足,我們也會在推廣和使用教材的過程中不斷修訂和逐漸完善。隨著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進一步深入,現代學徒制教材在首套教材建設的基礎上,也會隨著需求不斷修改,日臻完善,更加符合職業人才能力和素質培養的需要。